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仲馬是黑人嗎?

2023-12-19歷史

大仲馬是一個奴隸出身的人的兒子,他在文學生涯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面臨著巨大的偏見。

大仲馬憑借其講故事的天賦,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然而,作為法國貴族的孫子和他買來做妾的被奴役的女人,他一生都在遭受種族主義的辱罵。

正如一些評論家所認為的,種族主義偏見可能導致他的文學作品甚至在他死後也被貶低。

與此同時,可以說他已成為黑人歷史中的一個隱秘人物,或者說是一個隱藏在人們視線中的人物。

在此,我們將仔細研究大仲馬的家庭背景,以及當代種族主義態度如何影響了他的一些寫作。

大仲馬的祖父母

亞歷山大-大仲馬的祖父,亞歷山大-安托尼-達維-德拉-派勒泰利是法國貴族後裔。

雖然這個家族是外省的諾曼第貴族,但他們的財富卻在不斷減少。

三個兒子都從軍,其中亞歷山大-安托尼獲得了上校軍銜。

亞歷山大-安托尼20 歲時,參加了 1734 年的菲利普斯堡圍城戰。

然而,在這次圍攻的兩年前,亞歷山大-安托尼的弟弟,卓思在聖多明各擔任軍職,當時,聖多明各是法國的殖民地,透過剝削糖料種植園的奴隸勞動力獲得了巨額收入。

1738 年,卓思放棄了軍教生涯,轉而從事利潤更豐厚的蔗糖種植業,並與混血富婆安妮-瑪麗-圖菲結婚,開始經營她的莊園。

同年,亞歷山大-安托尼也離開了軍隊,與他的兄弟一起生活和工作,直到 1748 年,那時兄弟關系已經惡化。

雖然他一直留在島上,但三十年來他再也沒有與弟弟,甚至與其他家人聯系過。

他化名為安托尼-德島,成為了一名咖啡和可可種植者,並買下了非洲裔女奴瑪麗-塞塞特-仲馬,成為了他的妾室。

1762 年,她生下了他們的兒子杜文-亞歷山大,杜文-亞歷山大(和他的兒子一樣)繼承了大仲馬的姓氏,而不是他父親的貴族姓氏。

因此,大仲馬這個姓氏是從他被奴役的母親那裏繼承來的,據說意思是 "農場的",指的是她作為財產的地位。

杜文-亞歷山大-大仲馬將軍

大仲馬的父母

大仲馬的父親杜文-亞歷山大-大仲馬,於 1762 年出生在法國殖民地聖多明各(今海地)。

他的父母有兩個女兒,他的母親在被亞歷山大-安托尼買下之前還有一個大女兒。

由於母親的奴隸身份,杜文-亞歷山大和他的姐妹們也都是奴隸出身。

1757 年,大仲馬的母親去世,次年父親也去世了。

盡管不是長子,卓思還是回到了諾曼第,在1773年死於痛風之前,他奪回了家族的城堡和頭銜。

三兄弟中最小的路易也在不久後去世,這意味著家族的所有權,和財產都落到了亞歷山大-安托尼的手中。

因此,1775 年,亞歷山大-安托尼帶著私生子,杜文-亞歷山大返回法國。

由於奴隸制在法國是非法的,杜文-亞歷山大到法國後,事實上獲得了自由,他的父親讓他進入軍校學習。

然而,在離開聖多明各之前,亞歷山大-安托尼將瑪麗-塞塞特,和她的三個女兒賣給了南特的一位貴族同胞。

目前還不清楚瑪麗-塞塞特之後的情況。

根據杜文-亞歷山大簽署的兩份檔,她於 1772 年死在聖多明各。

然而,後來 1775 年和 1801 年的兩份檔表明,她實際上還活著。

然而,在杜文-亞歷山大簽署的檔中,有一份檔聲稱,瑪麗-塞塞特於 1772 年去世,那就是他的結婚證書。

在黑色軍團駐紮亞眠期間,他於 1792 年 11 月 28 日在維勒-科特雷與一位旅館老板的女兒,瑪麗-路易絲-伊莉莎伯-拉布雷特結婚。

因此,杜文-亞歷山大很可能急於,避免征得母親的同意結婚,從而暴露她的奴隸身份。

杜文-亞歷山大的母親和姐姐們仍然淪為奴隸,而他卻在軍事生涯中脫穎而出,31 歲時晉升為將軍。

他也因此成為法國軍隊中,第一位達到將軍軍銜的非裔加勒比人士兵。

與瑪麗-路易絲結婚後,他買下了一個占地 30 英畝的農場,並在那裏養育了兩個女兒,瑪麗和路易絲,以及他們唯一的兒子亞歷山大-大仲馬。

然而,1799 年,他在拿坡里王國的塔蘭托,被紅衣主教法布立齊奧-魯福率領的聖教軍俘虜。

聖教軍與拿坡里王國國王斐迪南四世結盟,而斐迪南四世當時正與法國交戰。

杜文-亞歷山大被俘虜者囚禁了兩年。

他的妻子向拿破侖及其政府求助,但杜文-亞歷山大直到拿破侖於 1801 年,擊敗斐迪南四世後才獲釋。

此時,他的一只眼睛已經部份失明,身體殘疾,並且相信自己在被囚禁期間經常中毒。

盡管如此,他仍未獲得法國軍隊中,將軍通常享有的軍人撫恤金。

他努力養活年幼的家人,並不顧自己的身體虛弱,一再向拿破侖呼籲再次授予他軍職。

1806 年 2 月 26 日,他因胃癌去世,留給家人的是更加窘迫的生活。

父親去世時,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仲馬年僅三歲,甚至無法接受中等教育,家境貧寒。

盡管擁有貴族血統,但作為 19 世紀法國的混血兒,大仲馬一生都在遭遇種族主義。

雖然他一般不寫自己的非洲血統,但在創作 1839 年的兒童小說【帕菲爾船長】(在這部小說中,他試圖傳達一種公開的反奴隸制資訊)和 1843 年的長篇小說【喬治】時,他借鑒了自己的家族史和個人的種族主義經歷。

【喬治】以法蘭西島(現毛里裘斯)為背景,以同名主人公,種植園主的混血兒子為中心展開敘述。

他忍受著島上其他白人種植園主的種族主義虐待,當他被送到法國接受教育時,他發現自己可以 "冒充 "白人。

有一段時間,他享受著巴黎社交名媛的生活,但他覺得自己不得不回到島上,並在那裏領導被奴役的人們反抗白人主人。

一些文學評論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大仲馬在創作【基督山伯爵】(1844-1846 年)時也借鑒了他的家族史。

七年戰爭期間,英國對法國航運實行海上封鎖,大仲馬的曾叔父卓思將出口的蔗糖,從聖多明各偷運到當時被稱為基督山的中立島嶼。

2002 年,當大仲馬被重新安葬在巴黎先賢祠陵墓時,時任法國總統雅各-希拉克談到了,大仲馬生前和死後所遭受的種族主義,並表示希望這次重新安葬能在某種程度上糾正這一錯誤。

雖然大仲馬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文學界摒棄,他的雙種族血統也被忽視,但人們仍有理由希望,他的作品和他在黑人歷史中的作用,將在未來更長的歲月裏繼續受到贊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