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百聞不如一見:西羌諸部結盟侵犯邊疆,七旬老將趙充國率兵平叛

2024-04-10歷史

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聽說一百次,不如親眼見到一次,形容親眼看到的要比聽到的更為可靠。成語出自東漢班固的【漢書·趙充國傳】,「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

趙充國是西漢隴西郡(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金城郡。趙充國最初擔任騎士,後因擅長騎射補為羽林衛士,他不僅武藝出眾,而且喜好兵法,通曉「四夷」事務。

天漢二年(前99年),趙充國以假司馬身份,跟隨貳師將軍李廣漢遠征天山,此戰雖然取勝,但回軍途中遭遇匈奴主力。漢軍陷入重圍,斷糧數日,危急時刻正是趙充國率領一百多壯士拼死突圍,才為主力沖破重圍,使得漢軍成功脫困。

此戰,趙充國全身有二十多處負傷,漢武帝得知後親自前往探視,並拜其為中郎,後又升任車騎將軍長史。昭帝時,趙充國先是平定武都郡氐人反叛,後又攻打匈奴俘獲西祁王,先後因功升任中郎將、水衡都尉、後將軍。

先秦時起,在河湟地區(今青海東部)便生活著諸多羌人部落,因位於中原以西,被稱為西羌

早年匈奴占據河西、西域時,西羌部落臣服於匈奴,後漢武帝開辟河西四郡,隔絕了西羌與匈奴的聯系,又命人 在令居塞周邊屯田,西羌部落因生存空間遭到壓縮,最終聚眾叛亂,但旋即便被漢武帝平定,西羌諸部戰敗後,被迫向西遷徙到了條件更為惡劣的河湟上遊河谷地帶。

直到漢宣帝時,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西羌諸部才開始踏出河谷地帶,不時到河湟地區遊牧。

漢宣帝得知後,派遣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前往巡視,先零羌首領向其提出希望到湟水以北沒有漢人屯田的地方放牧,義渠安國為免沖突,同意了他們的請求。然而,羌人北遷後,卻與當地百姓頻繁發生沖突,當地郡縣無力阻止。

元康三年(前63年),為進一步與漢人爭奪生存空間,先零羌與其他羌族部落會盟,解除仇怨、盟誓修好,並派人聯絡匈奴,合謀夾擊漢朝。

訊息傳回朝廷,漢宣帝與趙充國商議後,再次派遣義渠安國出使西羌。義渠安國怨恨西羌諸部違反約定,導致自己遭到訓斥,抵達西羌後便以叛逆為由,誘殺先零羌首領三十余人,引發先零騷動後,又調重兵予以鎮壓,斬殺一千余人。

義渠安國此舉非但沒能震懾西羌諸部,反而引發各部強烈不滿,就連已經歸順漢朝的羌族各部和歸義羌侯楊玉等也都加入羌族各部的結盟。神爵元年(前61年)春,西羌諸部組成聯軍,侵擾漢朝邊塞,攻打城邑、殺死官吏,義渠安國前去平叛,卻慘遭戰敗,被迫退回令居塞,上書朝廷告變。

漢宣帝調兵平叛,請趙充國推薦領兵人選,已經七十多歲的趙充國主動請纓,漢宣帝向其詢問,「將軍能否預測目前羌人的實力?打算帶多少兵馬前去?」

趙充國回答道,「 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意思是說,打仗的事情很難憑空設想,希望能夠先到金城,待到明確探知了前線情形,再制定具體的方略。漢宣帝同意了趙充國所請。

趙充國抵達金城後,調集了一萬多騎兵,向西渡過黃河,擊敗小股西羌軍隊後,一路率兵向西,進駐西部都尉府,此後堅守不出,派遣偵騎四處探查情況。

趙充國派遣偵騎探明周邊地形和羌軍兵力部署的同時,又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很多西羌內部形勢,這才制定出了駐兵屯守、整治邊關、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並將此上奏漢宣帝。

雖然期間由於趙充國按兵不動,辛武賢等大臣對其策略表示過反對,漢宣帝也曾有過動搖,但經過趙充國的耐心解釋後,漢宣帝最終還是采納了趙充國的策略。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歷經一年多的征戰和分化瓦解,趙充國最終平定叛亂,引兵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