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除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中國共產黨還有一支抗日武裝,兵力最多高達20萬人

2024-07-18歷史

我軍有支抗日力量,有兩位開國上將,在冀東搞了個大暴動,參加人數是起初八路軍的四倍。這就是以八路軍第四縱隊為基礎的冀東抗日聯軍。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被日寇占領,接著他們又把手伸向了華北。國民黨實行「不抵抗」政策,還簽了【秦土協定】【何梅協定】等賣國條約,結果華北也一步步被日寇占領了。

因為華北的形勢很嚴重,毛澤東等中央軍委的人決定在冀東地區建個根據地,把華北的紅軍和東北的抗日聯軍連起來。毛澤東發現冀熱邊區有個叫靈霧山的地方,很適合打遊擊。在洛川會議的時候,毛澤東讓冀東地區的代表李運昌,帶一支精兵去冀東開辟根據地。

1938 年 5 月,華北淪陷,國民黨勢力也潰散了,這時候建立冀熱遼根據地的事就可以考慮了。當月下旬的某天,敵後河北省委在天津法租界開了華北人民武裝支委會總會的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冀東開辟新的根據地。

同時,八路軍總部也下了決定,把第 120 師雁北支隊和晉察冀軍區的一個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時輪當司令員,鄧華當政治委員,李鐘奇當參謀長。第四縱隊有第 11、第 12 支隊和獨立營、騎兵大隊,一共 5000 多人。這是一股精銳且強大的力量,宋時輪、鄧華都是新中國很有資歷、非常有名的上將。對於冀東暴動,黨中央非常重視。

天津會議後一個多月,冀熱遼邊特委再次開會,對將要組織的六個總隊進行編號,並決定在 7 月 16 日各地同時舉行暴動。

為什麽我軍要在冀東發動暴動呢?因為這裏有很多優勢啊,比如老百姓手裏的槍械特別多,得有二十萬支以上呢。有這麽多槍,還怕招不來人、拉不起隊伍嗎?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日偽得知了冀東黨委的暴動計劃,還準備頒布繳槍令,把老百姓手裏的武器都收走。而且,日偽軍還派了好多偵探,滿世界抓準備起義的共產黨員,連領導人高誌遠都差點兒被逮住。

日偽軍開始行動了,這讓冀東黨委特別緊張,所以打算把起義提前。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八路軍第四縱隊老早就到冀東了。但因為沒有通訊工具,冀東抗日的領導人們一點兒都不知道這個重要訊息。要是他們知道有這麽個主心骨在,也不用這麽著急地發動起義。

1938 年 7 月 6 日晚,七七事變一周年的前一夜,李潤民率領 300 多名抗日戰士在灤縣港北村舉事,這是冀東暴動的第一槍。這位組織者曾是紅軍團政委,參加過長征。這一槍,讓整個冀東都轟動了。

7 月 7 日,李運昌和胡錫奎在遷安縣巖口鎮組織暴動,建立了華北抗日聯軍第三軍區第二路軍司令部和第四總隊。7 月 8 日,洪麟閣、楊十三建立了第一路軍司令部和第一總隊、第二總隊;7 月 9 日,王仲華、高誌遠建立第六總隊……

各行各業的老百姓,包括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都帶著錘子、斧頭、紅纓槍、土槍、擡炮等武器,加入了抗日聯軍。很快,冀東抗日聯軍的總隊數量就達到了 48 個,遠遠超出了原定的 6 個總隊的編制。冀東人民被日寇和漢奸害慘了!

連國民黨也響應了我軍的號召,朱鐵軍在多地發動起義,建立了兩三萬人的中央直轄忠義救國軍第七路軍、第九路軍。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參加冀東暴動的人數已經達到了 20 多萬,比之前八路軍的總人數還多了將近 4 倍。就在這個時候,宋時輪和鄧華帶領的八路軍第四縱隊正好來接應,給了起義的軍民很大的支持。

抗日聯軍成立後,20 萬大軍兵分多路,先後攻下樂亭、盧龍、玉田等縣城,幾乎天天都有收復失地的喜訊,冀東的大部份城鎮都被光復,北寧鐵路也被切斷,完全癱瘓。

之後,第四縱隊和冀東抗日聯軍的領導在鐵廠會師,並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會議認為,冀東抗日聯軍缺乏軍事和政治訓練,需要進行整訓。所以決定成立冀熱遼寧軍區,宋時輪當司令員,鄧華當政委,高誌遠、李運昌、洪麟閣當副司令員,李鐘奇當參謀長,伍晉南當政治部主任。

當冀東抗日聯軍和第四縱隊正在熱火朝天地建立新根據地時,日寇很快就發起了反擊。冀東起義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軍主力當時正在武漢激戰,無暇他顧。隨著夏天過去秋天到來,武漢淪陷,日寇終於有了余力進行反擊。此外,冀熱遼靠近東北,關東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實力非常強大,猶如一只巨掌,沈重地壓在我軍頭上。

對日本來說,滿蒙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怎麽能容忍別人在自己的地盤上搗亂。所以日寇對冀熱遼軍區的反攻也是前所未有的。華北日軍從武漢調來了一個旅團,還把十多萬關東軍和偽滿軍安排在長城沿線,對我軍形成了步步緊逼、多路進攻的大包圍態勢。

這時候,我軍遇到的問題很嚴重。首先,宋時輪和鄧華發現靈霧山這附近沒啥人,養不活這麽多兵,就決定去占領北邊的都山。但是在前進的時候,遭到了關東軍和偽軍的拼死抵抗,部隊的人損失慘重,其中大部份都是打仗很厲害的老兵。

然後到了秋天收獲後,冀東平原的青紗帳都被砍光了,部隊沒了隱藏的屏障,也就沒法打平原遊擊戰了。

所以,宋時輪和鄧華覺得,得把第四縱隊和冀東抗日聯軍帶到平西地區去訓練,留一小部份遊擊隊在冀東繼續抗戰,等機會合適了再回冀東。後來,宋、鄧兩人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聶榮臻。

9 月 26 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得到四縱和冀東抗日聯軍要往西撤的訊息,著急得不行,堅決反對。八路軍總部覺得宋時輪和鄧華太看得起敵人的力量,卻沒看到自己的有利條件。只要找對方法,八路軍肯定能在冀東平原紮下根。

沒過幾天,宋時輪和鄧華又給中央發了封電報,說敵人已經分兵七路殺過來了,部隊得趕緊往西撤。10 月 8 日,中央又給宋、鄧回了電報,說現在讓大部隊往西撤會有很多困難,要是沒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就別把主力調到白河以西去。

看到「萬不得已」這幾個字,宋時輪和鄧華就知道,現在已經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日軍小林旅團已經離得很近了。

對此,李運昌表示反對,他覺得抗日聯軍雖然戰鬥力不行,但可以透過多次短期整訓來提高;敵情雖然嚴重,但我們可以透過建立基層抗日政權,發動群眾來站穩腳跟。有了廣大農村的掩護,就算沒有青紗帳也能打仗。

現在應該把部隊拆散,跟敵人打遊擊,用靈活的戰術。要是把整個抗聯都拉到平西去整訓,十多萬人在平原上都露了相,容易被敵人攔截、阻擊和轟炸,那樣肯定會有很大的損失。

從後來的情況看,李運昌的決定無疑是對的,因為之後的平西大撤退成了一場慘烈的軍事災難。10 月中旬,抗聯和四縱開始大規模西撤。為了減小目標,部隊精簡了部份人員,大約集中了 5 萬人。

然而,剛開始行動,問題就出來了。首先,暴動隊伍是臨時組建的,不穩定、紀律差,不能長時間行軍;其次,裝備和糧食都沒準備夠,戰士們穿著單衣,一路上沒有根據地可以依靠,部隊走到哪就吃到哪,沿途的群眾很難供應,只能風餐露宿,又冷又餓。

另外,大部份起義群眾都是初次離家,缺乏足夠的訓練,也沒有建立堅固的黨組織,政治教育不足,所以一開始就有人逃散了。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日偽軍展開了全方位立體式的進攻,前面有人堵截,後面有人追擊,天上還有飛機轟炸。到了薊縣的時候,戰況已經非常糟糕了,抗聯三路副司令陳宇寰犧牲了,他帶領的三個總隊也被打散了。在高裏,冀東抗聯昌黎支隊司令丁萬友也壯烈犧牲了,部隊遭受了重大損失。

李潤民帶領的抗聯第五總隊被敵軍打散後,他和政治部主任高培逃到了北平,不幸被日偽識破並逮捕,最後慘遭殺害。

後來日偽軍把白潮河封鎖得嚴嚴實實,李運昌、李楚離的部隊加起來只剩下六千多人,要是繼續往西走,肯定會全軍覆沒。李運昌果斷決定,讓抗聯馬上回冀東,保存實力,再重新發展。經過幾番周折,李運昌的部隊終於回到了遷安柳溝峪,他身邊只剩下 130 人了。

再看高誌遠的部隊,他們不斷被敵人攻擊,人員一批批散去,最後到達平西根據地的還不到 1000 人。

在那次悲壯的平西大撤退後,曾經兵力是八路軍四五倍的冀東抗日聯軍失敗了。原本擁有 20 萬士兵和武器裝備,撤回冀東的部隊加上原本駐守平西的部隊,總共只剩下 2000 多人。他們在李運昌的帶領下繼續堅持遊擊戰爭。

冀東暴動不完美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日偽軍太強大了,冀東平原的地形也對我軍不利。另外,部隊領導意見不一致也是冀東暴動和平西大撤退失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