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國海盜與西方海盜的戰爭

2024-01-16歷史

16世紀至18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西方殖民者不斷向東方擴張侵略,侵擾中國沿海省份,燒殺搶掠,罪大惡極。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暴行,激起中國愛國軍民的憤怒與抗擊。在抗擊西方殖民者的鬥爭中,海盜首領施和、林鳳、鄭芝龍與鄭一嫂石氏等,先後率領部眾投入戰鬥,打敗西方殖民者,揚威海上。

一、施和與佛郎機的戰爭

16世紀初,西方佛郎機人,即葡萄牙殖民者航海到遠東,侵略中國,妄圖「絕滅廣州人」,「攫取全中國」。

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廣東東莞縣,占據屯門島「剽劫行旅」,搶掠商船,「把海邊年輕女子帶走,擄掠中國人為奴」,運往印度和歐洲充當奴隸。葡萄牙殖民者在廣東為非作歹,連他們自己也承認「在那裏犯下無窮的罪行」。後來,葡萄牙殖民者擴大侵略活動,艦隊從廣東北上福建、浙江和江蘇,占據雙嶼港,進行非法貿易。

對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明朝軍民予以抗擊。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出動水師,驅逐葡萄牙侵略者,收復屯門島。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廣東指揮柯榮、百戶王應恩統領官兵在新會縣西草灣洋面攻擊葡萄牙遠征隊。據【明史】【佛郎機傳】記載:此役,生擒葡萄牙將領別都盧、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獲其二船,余寇敗遁。

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浙江巡撫兼總督福建軍務朱紈令副使柯喬統領官兵出海攻擊葡萄牙殖民者,搗毀雙嶼港。翌年,明王朝官兵又在福建紹安縣走馬溪大敗葡萄牙殖民者。

在明王朝官兵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同時,廣東海盜施和在瓊州也采取行動,用武力教訓殖民者。

瓊州,明初置府,管轄海南島全境,地處海外交通貿易航道要沖,南通「島夷」之國「以千百數」,境內有三口:海口為瓊州咽喉,鋪前、馬裊二港為肘腋。道光朝【重修瓊州府誌】說:「鋪前港深廣,可容商船,凡倭寇賊船常從此出入。」嘉靖年間,葡萄牙艦船屢駛進鋪前港內,進行搶劫和貿易,引起瓊州人民不滿與憤怒。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五月,葡萄牙艦船三艘泊鋪前港。海盜施和得悉,即率領部眾攻襲葡萄牙艦船,據【瓊州府誌】記敘雲:

「四十三年五月,佛郎機夷船三只泊鋪前港。海盜施和率眾攻之。佛郎機桅折,避入港。」

葡萄牙艦船被施和擊傷,入內港尋求明王朝官府保護。瓊州指揮高卓站在葡萄牙人一邊,統領官兵與王紹麟所部黎兵一起出動,攻擊施和船隊。施和設伏殲滅官兵,高卓只身遁走。

施和在廣東瓊州襲擊葡萄牙殖民者艦船的戰鬥,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軍事行動,它揭開了中國海盜抗擊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序幕。清代詩人程秉釗賦詩詠頌施和在瓊州鋪前港痛擊葡萄牙殖民者的戰功,【瓊州雜事詩】雲:

孫恩設計未全非,

不學弦高犒乘事;

猶有中朝雄武氣,

夷船能破佛郎機!

程秉釗稱贊海盜施和在鋪前港「破佛郎機」,逞「中朝雄武氣」。他還總結此次戰勝葡萄牙殖民者的歷史經驗,認為「海濱民風悍直,驅使得宜,足資戰守」,足可以其力量抗拒西方侵略者的。

二、林鳳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戰爭

抗擊西方殖民者的另一位海盜首領為林鳳,他於明神宗萬歷初年率領船隊遠征討伐侵占呂宋國的西班牙殖民者。

呂宋國是中國鄰邦,與台灣僅一水之隔。宋元以來,中國與呂宋國使節頻繁互訪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中國「賈船多往」呂宋,僑寓其地的華人逐漸增多。僑居呂宋的華人同當地居民和好相處,共同開荒務農,經營工商業。公元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西班牙殖民者侵犯呂宋,占領宿務,1571年(明隆慶五年)侵占馬尼拉。張燮【東西洋考】記敘西班牙人侵占呂宋國的史事雲,西班牙人侵占地方,「築城營室,列銃置刀盾甚具。久之,圍呂宋,殺其王,逐其民入山,而呂宋遂為佛郎機〔西班牙)有矣。」西班牙人占領呂宋為殖民地後,改國名為非律賓。

林鳳聞知西班牙人侵占呂宋,辱僑居華人,甚為氣憤,決定出動船隊討伐西班牙人,率領艦船六十二艘,武裝丁壯四千人,婦女一千五百人,從澎湖揚帆,直指菲律賓。【潮州府誌】說,林鳳「航海抵呂宋國,至玳瑁港」。另據菲律賓史書雲:林風船隊駛達益洛柯斯海濱,捕獲一艘西班牙小艇。岸上西班牙軍官見狀,急向佛南狄納長官撒羅賽多報警。撒羅賽多派小艇趕往馬尼拉向總督拉維柴立斯報告。小艇在途中被林鳳部眾截獲,林鳳決定進攻馬尼拉,直搗西班牙總部。他任命部屬日本人蕭柯為隊官,帶領七百勇士駕小艇攻襲馬尼拉。西班牙人遭到突如其來的攻擊,許多人束手就擒。蕭柯偵知西班牙軍官高梯住所,即帶領一隊人馬攻入其宅,將他擊斃,傷其妻。馬尼拉市內的西班牙人見狀,緊急集合,進行抗拒。蕭柯見一時難於攻占市區,將部伍撤回船上,向林鳳報告戰況。

接著,林鳳發起第二次進攻,他號召部眾奮勇殺敵,攻奪馬尼拉,隨即兵分三路:第一隊直攻馬尼拉大街,第二隊從海濱進攻,第三隊從河邊進攻。由於市內西班牙人作殊死抵抗,未能攻進市區。林鳳改變戰略,命令部眾向北轉移,到彭加揚南駐紮,築城堡及炮台據守,伺機再戰。

西班牙殖民當局視林鳳為大敵,實行緊急動員,組織一支數千人的軍隊,以撒羅賽多為元帥,進行反攻,襲擊林鳳船隊與駐地,林鳳指揮部眾擊退敵人的進攻。撒羅賽多見無法取勝,便采取包圍戰略,企圖圍困林鳳。

西班牙人建築的石頭城堡

在菲律賓人民的支援下,林鳳堅守彭加揚南四個月。他領導部眾一邊戰鬥,一邊乘戰隙之機,補充給養,建造艦船,充實戰備,以期出擊。

在此緊要關頭,西班牙殖民當局與明王朝互相勾結,聯合攻剿林鳳船隊。據【菲律賓簡史】雲:1575年(明萬歷三年)春,中國軍官Dmocom(吳慕康)奉福建巡撫與漳州知府之命,率戰艦二艘,追李馬奔(即林鳳)至林加煙灣,得知李已為西班牙人圍困於彭加揚南,將成擒矣。故決定歸國,報告總督。西班牙非律賓總督拉維柴立斯遺教士十二人及侍從數人,攜公牒隨同中國軍官至福建,表示友誼,請求通商。巡撫優遇西使,將其請求轉奏皇帝。

1576年(明萬歷四年)2月,中國使者至馬尼拉。宣告帝旨,允許西班牙人在廈門地方通商。據史學家考證,吳慕康即明王朝把總王望高的譯音。王望高率戰艦去菲律賓與西班牙殖民當局聯合攻剿林鳳一事,中國有關史籍也有記載,【萬歷武功錄】雲:「制置使劉堯誨使使者王望高、周英等往諭呂宋。招番兵五千人,焚鳳舟幾盡,僅殘遺四十余艘。鳳不能嬰城自守,復走潮。」

【明神宗實錄】也有類似的記載:「把總王望高等以呂宋夷兵敗賊林鳳於海,焚舟斬級,鳳潰圍遁,復斬多級,並呂宋賫貢文方物以進。」對明王朝與西班牙殖民者互相勾結,聯合鎮壓林鳳的史事,張星烺曾有評論,他說:「明朝海禁尤嚴,下海者即視為奸民、盜賊,故中國海外勢力不伸,以視英國以前收用海盜德雷克以抗西班牙,獲得海上霸權者,誠不舍霄壤矣。」不僅如此,明王朝為了犒賞西班牙人的「功勞」,「禮部議賞呂宋番夷例以聞」許其入貢,在廈門通商,開了「以夷制賊」的先例。

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八月四日,林鳳率領三十艘艦船沖出敵軍包圍,返航潮州。此時他的兵鋒仍然猛銳,攻襲潮州海門港踏頭鋪與惠州碣石東海滘,屢敗官兵。在此形勢下,閩、粵海疆將官加緊攻剿,使林鳳忙於應戰,陷於被動。同時,官府還開展撫綏攻勢,瓦解林鳳的部伍。林鳳見部眾多叛離,大勢已去,便駕船遁走海外。

繼林鳳討伐西班牙殖民者之後,又有鄭成功聲討菲律賓西班牙殖民當局迫害華僑的暴行,並準備興師討伐。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系,值得註意與探討。

話說回來,林鳳率眾航海遠征,討伐西班牙殖民者的行動,乃世界史上值得重視的歷史事件。

首先,林鳳討伐西班牙殖民者,是16世紀後期東方與西方的一次軍事較量,是中國人民抗擊西方侵略者的武裝鬥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史學家將林鳳討伐侵占呂宋國的西班牙殖民者與明末清初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之舉相提並論,贊頌林、鄭為東方英雄,肯定他們的歷史功績。

第二,林鳳遠征部眾與菲律賓人民並肩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戰鬥,譜寫了中菲人民友好的歷史篇章。林鳳船隊駛達菲律賓,立即投入戰鬥,並得到當地人民的支持與配合。非律賓人民以實際行動支援林鳳,他們斷絕西班牙人的糧食供應;許多地方人民聚集教堂做禮拜,祈求上帝保佑林鳳,戰勝西班牙人。在林鳳進攻馬尼拉的戰鬥之時,拉平愈拉酋長發動人民起義,共同反抗西班牙殖民者。

正因為林鳳和他的部眾與菲律賓人民有如此友好的情誼,所以林鳳船隊離開菲律賓時,有部份人留在呂宋島,在當地人民保護下,定居下來。據雲,峰牙絲蘭居民有許多人是林鳳部眾的後裔,他們世代同當地人民和好相處,融合為一族,成為一家人。

第三,林鳳討伐西班牙殖民者,鼓舞菲律賓華僑的反抗鬥爭。明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林鳳留下的火種重新燃起。當時,西班牙菲律賓殖民當局派軍艦到美洛居,強征華僑為兵,強迫他們駕船,稍有倦態,輒遭毒打,甚至殺害。船上華人潘和五策動反抗,殺掉「‘夷酋」,盡殲「夷兵」,撕碎其旗幟。此後,華僑與菲律賓人民不斷聯合行動,共同反抗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

由此可見,林鳳率領船隊遠征,討伐西班牙殖民者,揚威海外,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他因此而成為菲律賓人民和華僑所崇敬的歷史英雄人物。

三、鄭芝龍戰荷蘭

同西班牙人一樣,荷蘭人航海到東方,為各國人民所僧恨。

荷蘭殖民者「鷙悍狡獪",其貪殘本性在侵略東方各國過程中充分暴露出來。他們侵擾中國沿海,殺人擄掠,窮兇極惡。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澎湖、軍艦「乘汛出沒,擄掠商艘,焚毀民廬,殺人如麻,與國為敵」。是年十月十八日,荷蘭殖民者侵犯廈門,燒毀七十艘船。二十九日,焚毀兩個大村莊,殺死全部村民,他們在福建沿海大肆焚掠,以致「洋販不通,海運梗塞,漳、泉諸郡已業坐困矣……商、漁並遭荼毒,村落相顧驚逃」。三年(公元1623年),荷蘭殖民者搶奪福建漁船六百艘,擄捉一千四百人,押運到澎湖,強迫搬運土石,築碉堡。勞工慘遭荷蘭殖民者奴役,死亡者甚眾,至第二年只剩下一百O五人。荷蘭殖民者將剩存勞工押往巴達維亞,僅活三十三人。

華人南下荷屬東印度

荷蘭殖民者的侵略暴行令人發指,彼得·蓋爾【難忘的東印度旅行記】記載,連占據澎湖的荷蘭將酋宋克也供認說:「我們在中國沿海的掠奪行為,激起了全中國的憤怒和反抗,把我們看成和謀殺者、暴君、海盜一樣。」荷蘭殖民者侵擾中國沿海,福建首當其沖,因此福建軍民率先奮起抗擊。

福建軍民抗擊荷蘭殖民者最力者為鄭芝龍。

明末,明王朝吏治腐敗,海防松弛,未能有效地抗禦荷蘭侵略者。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八月,荷蘭殖民者入侵福建沿海和澎湖,侵占台灣西南部,後占領台灣全島。明王朝海疆將官卻不顧荷蘭殖民者侵占國土所造成的威脅,而把註意力集中到海盜鄭芝龍方面,視其為大敵。

曹履泰【靖海紀略】記載,福建巡撫朱一馮曾經圖謀與荷蘭人勾結,「以夷攻賊」,消滅鄭芝龍的海上勢力。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都督俞咨臯「又勾紅夷擊之,夷敗而逃。鄭寇乘勝長驅,十二月間入中左,官兵船、器俱化為烏有,全閩為之震動」。關於明王朝官府勾結荷蘭殖民者,聯合攻擊鄭芝龍的事件,外國書籍甘為霖【荷蘭占領下的台灣】也有記敘:荷蘭「韋特司令應巡撫、都督、巡海道等請求,從漳州港駛向靠近南澳島一個名叫銅山的地方去鎮壓海賊一官。作為此事的報酬,巡撫曾書面允諾荷蘭人一定可以獲得皇帝的準許與中國貿易」。

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城日誌】記載,鄭芝龍對官夷的勾結甚氣憤,立即采取軍事行動予以還擊,出動「火船」攻擊荷蘭艦隊。荷蘭韋特司令懾於鄭芝龍的強大軍事勢力,不敢交戰,不發一炮,便率領二艘軍艦逃返巴達維亞去了。雙方海戰,鄭芝龍燒毀荷蘭快艇奧沃克號,捕獲西卡佩號和另外四艘艦船。這次海戰,荷蘭殖民者慘敗,「不得不退卻」。從此,鄭芝龍掌握了制海權,荷蘭船只不敢駛福建海岸,一出現就要被截獲,人、船全歸芝龍所有。

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九月,鄭芝龍接受明王朝招撫,免去背後遭受官兵的威脅與攻擊,使其能集中力量對付荷蘭艦隊及與之勾結的海盜集團,接連打了幾次勝仗。

道光朝【廈門誌】記載,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荷蘭軍艦侵犯中左所(廈門)。鄭芝龍招募龍溪人郭任功,率善泅者十余人,夜間浮遊到荷蘭軍艦旁,潛爬上去,放火焚燒,俘捉荷蘭人五十余名,其余艦船見勢不妙,倉皇逃遁。此後,荷蘭殖民者「不敢窺內地數年」。

六年(公元1633年)六月初,荷蘭軍艦二十余艘侵犯南澳,繼攻中左所,陷城池,又從料羅進窺海澄,犯銅山。荷蘭侵略者所到之處,燒殺搶掠,鄉鎮為墟。福建巡撫鄒維璉檄諸將鄭芝龍與張永產等,集合舟師禦敵。鄭芝龍從廣東率舟師返閩,至中左所與各路官兵會攻,擊敗荷蘭侵略者。「夷遊舊浯嶼間,不敢正視中左。」鄭芝龍乘勝指揮舟師追擊,在料羅洋面追擊荷蘭艦隊,「夷船大敗」。九月下旬,荷蘭「零寇南奔」。是役,鄭芝龍所部舟師焚毀荷蘭艦船十余艘,生擒「紅夷」(荷蘭人)一百六十三名,其中包括「香山澳夷十六名,交趾夷一名」。明官兵大勝奏捷,論戰功,鄭芝龍冠諸軍。福建巡撫路振飛向祟禎皇帝題報「鄭芝龍剿夷之功」,稱贊說:「料羅之役,芝龍果建奇功,焚其巨艦,俘其醜類,為海上數十年所未有」。

道光朝【重纂福建通誌】記載,荷蘭侵略者不甘心失敗,繼續侵掠福建沿海,竄犯詔安五都,「劫掠甚慘」。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荷蘭將領郎必即哩歌率艦隊,驅「紅夷軍」屢犯閩、浙沿海,官兵「莫禦」。六月,鄒維璉檄鄭芝龍領舟師出海進擊,芝龍舟師在莆田泥洲洋及仙遊楓亭港口襲擊荷蘭艦隊。郎即哩歌狼狽逃竄。荷蘭艦船「自是不敢人閩境。

鄭芝龍抗荷戰功卓著,明朝廷晉升他為總兵,繼遷都督,其四弟鴻逵也因戰功授副總兵,鎮南安贛州。

鄭芝龍抗荷勝利,意義重大,捍衛國家海疆,保護沿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他打敗號稱「海上霸王」荷蘭艦隊,激勵明朝軍民杭擊荷蘭侵略的鬥誌,而且,他戰勝荷蘭艦隊的海上用兵作戰經驗,在後來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戰鬥中發揮了作用。

鄭芝龍鳥樣

四、鄭一嫂痛擊英國艦隊

清嘉慶年間,粵洋紅旗幫女首領鄭一嫂石氏率領武裝船隊阻擋英國艦船駛入省城廣州內河,在珠江口海上痛擊英國艦隊,獲大勝。這是繼前明海盜施和、林鳳和鄭芝龍之後,又一次海盜抗擊西方侵略者的戰鬥。

英國,明天啟時中國人始聞其名,最初譯名為「英圭黎」。從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末,英國崛起,成為西方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清人魏源在【海國圖誌】書中說,英國「國俗急功尚利,以海賈為生。凡海口埔頭有利之地,鹹欲爭之。」英國資產階級為開辟世界市場,開拓殖民地,進行侵略與掠奪,精修船炮,所向加兵。英國艦船頻繁駛向東方,侵占印度為殖民地,侵略南洋各國,垂涎富饒的中國,極力謀取絲綢、茶葉和大黃等藥材。清康熙時,英國商船頻來粵、閩,要求「通市」。公元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國遣使臣到中國,要求設商館、辟居留地,從事貿易與傳教,遭到乾隆皇帝拒絕。

英國入不肯放棄他們所追求的利益,因而加緊侵略中國,艦船相繼而來,由虎門入口,直駛廣州,進行掠奪性的貿易活動,並幹販賣鴉片毒品的勾當。對英國人的惡行,中國人極為氣憤,譴責他們「貪賈利」,「強橫狡詐」,是「桀驁可惡」的強盜,至嘉慶時,英國人開始動用武力威脅中國。

魏源【海國圖誌】記載,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英國艦船六艘駛抵香山縣雞頸洋,停泊淹留達數月之久。十年〔公元1805年),英國借口粵「洋面時有盜警」,「國王雅治……復雲:‘遇有事,要我出力,我亦喜歡效力’」,表示願協助清王朝攻剿海盜。與此同時,英國人還與澳門葡萄牙當局勾結,出動「護貨兵船」四艘。泊虎門外,聲稱要支援清朝政府攻剿海盜。英國侵略者的意圖是,掃清海上航線的障礙,保護軍艦與商船的安全,使他們能自由進出廣州內河。

十三年(公元1808年),英國侵略者企圖以澳門作為侵略廣東的彈板。七月二十一日,英國「兵頭度路利」統領「夷兵」千人到澳門,占據三巴寺、龍須廟和東望洋、西望洋炮台,又以軍艦八艘泊雞頸洋和九州洋。九月一日,英國軍艦駛入虎門,進泊黃埔。二十三日,度路利率兵乘幾十條舢板駛到廣州城外十三行上岸,以武力進見兩廣總督吳熊光,要他代奏清朝延允許他們居住澳門,隨後又占據香山縣「大嶼山為居止」。在英國侵略者武力進逼的形勢下,廣東官府不敢抗拒,吳熊光竟下令「撤香山虎門兵,回營自衛」,「夷船之入虎門,晉省河,水師林立,相顧動色而已」。此時,海盜奮起抗擊英國侵略者。

廣州灣海域與珠江內河是紅旗幫海盜活動的「勢力範圍」。鄭一嫂石氏看到英國艦船橫沖直撞,任意進出省河,入侵肆虐,決定伺機打擊入侵者。十四年(公元1809年)十月初三,鄭一嫂石氏率領紅旗幫海盜武裝船隊,在珠江口海上對英國艦船發動攻擊,大敗「夷人」和官兵。此事,【廣州府誌】有詳細記敘:

「石氏令賊船入內河也,自乘大艦浮於海,而守港口,防官軍掩襲。時有夷船三艘歸其國,遇之。賊擊獲一船,殺夷人數十人。其二船逃回,遇香山知縣彭恕所募船百艘,夷人與約擊賊,又自募夷船六艘。見石氏舟少,往圍之。石氏偃旗息鼓,使長龍船入內河,呼張保出港合戰。十月初三日,內河賊船盡退。夷船與戰,大敗,罛船盡逃。」

這是鴉片戰爭前三十年中國人打敗英國侵略者的歷史記錄。當時,紅旗幫海盜女首領鄭一嫂石氏組織和指揮武裝船隊在珠江口海上痛擊英國艦隊,把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此戰役可以說是近代廣東人民抗英鬥爭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