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俄國史料】額爾齊斯河、中哈邊境的德意誌人

2024-03-02歷史

參考資料

Немцы Казахстана. Обзор научной печати Архивная копия от 1 июля 2014 на Wayback Machine

過去幾年,俄化嚴重的哈薩克德意誌人,因無法融入德國文化圈,從德國返回哈薩克。今天的哈薩克的大多數德意誌人只講俄語……

哈薩克的德意誌人,是該國的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首都阿斯塔納、至中哈邊境附近的厄斯克門市(額爾齊斯河沿岸,接近中國阿勒泰地區)之間。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伏爾加德意誌人的後代,蘇聯解體時人數接近百萬,此後大多數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德國或俄羅斯。

第一批德意誌人於18世紀末出現,當時他們開始積極參與俄國內部的移民運動,遷移到帝國富饒的東部和南部地區。

哈薩克的第一個德意誌人定居點成立於1885年。20世紀初斯托雷平改革期間,今哈薩克北部已有數十個德國定居點:如亞歷山大谷、阿爾特瑙和普儒格霍夫等。

20世紀30年代,德意誌人開始從烏克蘭、克里米亞、伏爾加、列寧格勒地區和阿塞拜疆的村莊來到哈薩克。基本上,這些都是因集體化而被驅逐的農民。

在內部自治的條件下,在哈薩克的德意誌人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和傳統的群體。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蘇聯歐洲部份以及哈薩克地區,仍然存在著眾多的德意誌人村莊,獨特的德意誌人文化和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方言都被保留了下來。

二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後不久,德意誌人從伏爾加地區被驅逐到當時的哈薩克蘇維埃共和國,很多人被監禁在蘇聯勞改營系統中。

盡管哈薩克的德意誌人與納粹德國沒有任何關系,而且他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俄羅斯帝國(以及後來的蘇聯)的忠誠公民。

被驅逐後,伏爾加德意誌人以及其他被驅逐的少數民族,都被迫融入俄羅斯文化。

蘇聯禁止公共場所使用德語和用德語進行教育、廢除德國民族節日,並禁止在公共場合慶祝這些節日以及禁止搬遷等。這些限制直到「赫魯曉夫解凍」期間結束。

1972年,超過3500名德意誌人向莫斯科遞交請願書,要求在伏爾加地區建立一個自治共和國,政府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研究這一請求。

該委員會最終同意在哈薩克北部建立一個自治州(縣)。該地區將部份位於「處女地」範圍,盡管該地區是哈薩克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但已計劃將4180萬公頃土地用於農業生產。

這一提議引起哈薩克人的強烈反對,甚至進行了公開抗議,這在蘇聯是罕見的。最終,這個提議沒有任何結果,甚至連德意誌人中也缺乏支持,因為他們傾向於在伏爾加地區重建德意誌社區。

根據1989年的人口普查,居住在哈薩克的德裔居民人數為957,518人,比整個俄羅斯境內的德裔人口還要多(841,295 人)。

由於德國的回歸權法允許海外德意誌人返回德國,但由於該制度普遍被濫用,而且俄化嚴重歸國德意誌人缺乏國家認同,德國在21世紀初廢除了該政策。

到2009年,俄羅斯已取代德國,成為德裔哈薩克人的主要移民目的地。據統計,1999年,仍有353,441名德意誌人留在哈薩克。

過去幾年,少數德意誌人因為無法融入德國文化圈,從德國返回哈薩克。今天的哈薩克的大多數德意誌人只講俄語,最集中的地區是北部地區的城市和村莊,例如烏斯彭(11.19%)、塔蘭(10.14%)和博羅杜利哈(11.40%)。

2021年人口普查顯示,自蘇聯解體以來,哈薩克的德裔人口從2009年的178,409人,增加到226,092人。

參考資料

Немцы Казахстана. Обзор научной печати Архивная копия от 1 июля 2014 на Wayback 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