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克里米亞大橋:從末代沙皇到如今,為何一座橋修了120年?

2024-07-31歷史

克里米亞大橋,也叫刻赤海峽大橋,跨在黑海的刻赤海峽上,把俄羅斯南部塔曼半島的克拉斯諾達爾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連起來了。2019 年公路鐵路通道全線開通,全長 19 公裏,跨海的部份有 7.5 公裏,這橋被稱作俄羅斯的「世紀工程」。現在,它不但是俄羅斯最長的大橋,還是歐洲最長的呢。

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大橋打從末代沙皇那時候就打算建了,之後蘇聯、德國、烏克蘭、俄羅斯也都有建橋的計劃,可一直到 2019 年這世紀才建成。

那好,就這麽一座跨海大橋,咋就修了 120 年?實際上,這座大橋修了 120 年,既不是技術的問題,也不是資金的主因,而是跟世界局勢緊密相連,能說是時勢促成了造橋計劃,時勢又耽誤了造橋計劃。

俄羅斯崛起以後,起初最大的三個對頭是瑞典、波蘭還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因為俄羅斯老想有南方暖和的出海口,所以對橫跨歐亞非的鄂圖曼帝國一輪接一輪地發起進攻。1783 年,俄國把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土耳其軍隊趕跑了,接著就把這地方劃進了自己的地盤。

19 世紀 50 年代,俄羅斯跟鄂圖曼、英國、法國為了爭搶小亞細亞地區打了一仗。剛開始,這仗叫「第九次俄土戰爭」,不過因為最漫長、最重要的戰役是在克里米亞半島展開的,所以後來就被叫做「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裏沙俄打輸了,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被攻破,英法鄂圖曼把沙俄往南擴張的心思給壓住了。可這場仗暴露出俄軍對克里米亞半島支援不夠。到了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造橋技術有了進步,末代沙皇打算提議建克里米亞跨海大橋,好讓克里米亞跟塔曼半島聯系更緊密。但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來了,這提議沒能真去做。

20 世紀 30 年代,蘇聯統治穩固了,國力也增強了。為強化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安全,史太林曾有過建橋的念頭,不過因為二戰馬上要來了,這事兒就先放一邊了。

二戰蘇德戰爭開打以後,1941 年德軍去打克里米亞半島,1942 年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把克里米亞徹底占了。與此同時,德軍在高加索地區推進得很快,占了塔曼半島。為能加大對高加索地區的攻打,最後拿下巴庫油田,1943 年德國在刻赤海峽弄了一條空中索道,可每天運量才 1000 噸,只能滿足德國 17 軍防守的需要。所以,德國著手修跨海鐵路大橋,好保證高加索地區的後勤,不過因為打仗不順,最後德軍把還在建造的大橋炸了,還毀了索道。

蘇聯解放了克里米亞半島後,也得靠克里米亞大橋來運輸物資,就在德國建造的基礎上,到 1944 年底弄好了 4.5 公裏長的克里米亞大橋。可由於修建得太匆忙,設計和施工都有大毛病,結果三個月後,橋墩沒防波堤保護,被浮冰給撞壞了。

二戰結束後,蘇聯成了北方的霸主,國家的安全能得到保障,所以有沒有克里米亞大橋,對蘇聯來說沒啥大影響,雖然有人提議建橋,可一直就沒修。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實作獨立,克里米亞半島歸了烏克蘭。1994 年,為增強俄國南部跟克里米亞半島的經貿和人員往來,俄國提出過海峽隧道方案。1999 年,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又重提建一條三層大橋(包括公路、鐵路、輸氣管道)的方案,可最後由於資金、政治幹擾之類的因素,這事就沒下文了。

2010 年,建橋計劃有了重大轉折,烏克蘭跟俄羅斯簽了建橋協定,2013 年在簽了好多份雙邊合作檔的框架下又簽了通道建設協定。但是,2014 年克里米亞危機一爆發,雙邊談判就黃了。

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以後,烏克蘭把和克里米亞的陸路邊境給封鎖了,連水源都統統切斷了,這時候俄羅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急需一條克里米亞大橋:

首先,克里米亞半島在海外孤著呢,和烏克蘭的領土挨著,跟俄國本土不挨著,俄國特別需要一座大橋把兩邊連上,讓克里米亞在地理和經濟上別那麽孤立,現在更是赫爾松等戰區補給的重要命脈。以前,俄國要去克里米亞半島,不是坐刻赤海峽的輪渡,就是走烏克蘭的領土,要不就從亞速海走。

其次,烏克蘭的重工業區和貿易區都在亞速海邊上,每年有超過 80%的貿易品得透過刻赤海峽進到黑海。所以有人評論說,克里米亞大橋就跟「俄羅斯的手指掐住了亞速海的喉嚨」似的,對烏克蘭經濟等方面影響可大了。

第三,亞速海是俄烏共有的,可克里米亞大橋建成後,俄國顯然就掌控了這片海的主導權,能限制外邊的船只進入亞速海,把外部勢力擋在外面,保證自己腹地的各種安全。

就因為這樣,克里米亞大橋對於俄國那是相當重要,不只是具有戰略意義,還是 120 年的夢想呢,最後俄國花了 230 億盧布(22.6 億人民幣)把這大橋建成了,在今年的戰局裏,俄國一直說「破壞大橋絕對不行」。上面這圖,就是被炸的克里米亞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