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遭重創的新四軍,快速組的七個師,來自哪裏?

2024-01-20歷史

新四軍的建立源於南方8省13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盡管一直致力於堅定地抗擊日寇,然而,新四軍的駐紮地卻位於國民黨統治區腹地,導致其發展進展緩慢,陷入了蔣介石如鯁在喉的困境。

在1941年,蔣介石采取了行動,引發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由於新四軍兵力相對薄弱,僅有2000余人得以分散突圍,而大部份軍隊成員英勇犧牲,僅有極少數人被俘。同時,新四軍的軍部也經歷了沈重的打擊,軍長葉挺在與國民黨軍隊的談判中被扣押,而副軍長項英和參謀長周子昆則遭到叛徒的背叛,慘遭殺害。

在抗日戰爭如此困難的背景下,新四軍不得不經歷親者痛仇者快的煎熬。隨後,為了重建新四軍,陳毅成為了代理軍長,張雲逸擔任副軍長,而劉少奇則擔任政委。經過艱苦的努力,新四軍得以重新站起,原有的6個支隊得到擴編,成為了7個正規師。那麽,重建的新四軍七個師都是由哪些部隊組成的?

新四軍第1師

新四軍第1師主要是由原蘇北指揮部所屬部隊編成的。抗戰期間,面對老蔣不斷磨刀霍霍、企圖對中國共產黨下手的威脅,黨中央深知新四軍的安全問題,因此早早地指示新四軍軍部離開皖南,向江北轉移。盡管項英一直未執行這一指示,但陳毅同誌清楚地認識到中央的正確性。於是,他率部北上,前往蘇北發展根據地,並成立了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在部隊整編為三個縱隊後,重建的新四軍第1師的第一、第二、第三旅相繼成立,師長是粟裕,而三個旅的長官分別是葉飛、王必成和陶勇。

新四軍第2師

新四軍第2師是由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其所屬部隊編組而成。該師下轄第4旅、第5旅和第6旅。第4旅由原新四軍第四支隊改編,第5旅由原新四軍第五支隊編成,而第六旅則是由江北遊擊縱隊與地方武裝合編而成。師長兼新四軍副軍長的張雲逸成為了新四軍第2師的首領。

新四軍第3師

新四軍第3師是由八路軍第五縱隊編成的,黃克誠任師長兼政委。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八路軍第115師。1940年,黃克誠率領344旅和新編的第2旅南下,支援新四軍,與已在該地區的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合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擔任縱隊的司令員。

新四軍第4師

新四軍第4師是由原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而來,下轄第10旅、第11旅、第12旅以及蕭縣獨立旅,師長兼政委為彭雪楓。在1938年中旬,彭雪楓和張震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成立新四軍遊擊支隊,後來發展為新四軍第六支隊。1940年7月初,第六支隊與八路軍344旅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然而,彭雪楓在1944年9月11日中彈犧牲。

新四軍第5師

新四軍第5師是由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改編的,下轄13旅、14旅、15旅,師長兼政委是李先念。1938年底,李先念率領數十名幹部成立了新四軍獨立遊擊大隊。隨後,他統一了豫南、鄂中、鄂東三地抗日武裝,組建了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

新四軍第6師

新四軍第6師是由新四軍江南部隊改編而來,師長兼政委為譚震林,下轄16旅和18旅。16旅主要由新江南指揮部及其所屬部隊編成,而18旅則由江南人民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改編。盡管第6師存在時間並不長,但由於所處位置導致損失慘重,最終在1942年並入了粟裕的第1師。

新四軍第7師

新四軍第7師是由孫仲德的無為縱隊、林維先的挺進團以及皖南突圍部隊組成的,張鼎丞擔任司令員,曾希聖為政委。然而,張鼎丞並未到任,實際上,第7師的最高領導者是曾希聖。後來,譚希林接替成為第7師的代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