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李世民的淩煙閣24功臣中,秦瓊排在最後一位,那排第一又是誰?

2024-02-05歷史

前言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他開創了盛唐時期的繁榮局面。但是,真的就沒有人好奇,這位明君為何會弒兄奪嫡登上帝位嗎?

公元617年,李淵建立唐朝,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然而,次子李世民對此並不滿意。在他看來,李建成根本沒有自己英明神武,將來要傳位給他,簡直是笑話!

於是,李世民暗地裏打起了弒兄奪嫡的主意,並在9年後付諸實施。626年一場血雨腥風後的玄武門,李建成和李元吉失去了性命,李世民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皇位。

但是,李世民的野心與殘忍果然就此滿足了嗎?讓他建造淩煙閣供奉功臣畫像,其中隱含的權力遊戲,又有多少人看破?

野心勃勃的李世民

李世民生而野心勃勃,他從小就表現出異常的聰慧和野心,讓李淵看在眼裏卻也忌憚著。

李淵心裏明白,兒子們之間必有一戰。他本想透過立李建成為太子來避免爭端,沒想到李世民的野心比他想象中還要可怕。

李世民認為,自己才是真正有能力繼承大唐江山的人,李建成這個庸人怎麽能掌權?想到這裏,他就恨不得馬上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

其實,李世民的野心與生俱來。當年,李淵迎娶為妻,不久懷孕生子,就是後來的李世民。據說在懷孕時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匹白馬馱著太陽從東方升起,光芒萬丈照耀大地。

認為自己會生下一位不世之傑,於是給小兒子取名「李世民」,意思是「治世之民」。李世民自小就表現出聰慧過人的頭腦和強烈的權力欲望。他總覺得自己命中註定會成就一番大業,不能只是普通人。

長大後的李世民更是勤於習武,他花大量時間練武騎射,旨在使自己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事統帥。李世民的野心不僅表現在政權上,也表現在軍事才能的追求上。他想要成為一個完美無瑕的君主。

當李建成被立為太子之後,李世民愈發認定,以自己的才能,怎能讓這個庸碌之輩掌權?他開始在心中醞釀奪嫡大計,只待時機成熟便一舉實作。

為此,李世民還結交了許多像房玄齡、王威、高君德這樣的心腹親信,積蓄實力。他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謙遜恭順的樣子,實則嘴角始終帶著誌在必得的微笑。

李世民心思縝密,做事滴水不漏。他抓住每一個機會積累軍功,招攬人才,同時讓李建成沈浸在太子的虛名中傲慢自滿。

926年,時機成熟。李世民設下玄武門伏兵,弒殺兩位兄長。望著兄弟的鮮血,李世民的嘴角露出冷酷的笑容。他終於除去心頭大患,邁向帝位又近了一步。

李淵驚魂未定,立即傳位於李世民,李世民也如他所願成為了唐朝的新君主。然而,他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要讓所有人都明白,唐朝的江山,非他李世民莫屬。

分封功臣暗藏殺機

李世民繼位後,為了穩固政權,他大赦天下,表現出仁義之君的形象。同時,他也沒有忘記要籠絡並控制住大臣和功臣。

於是李世民建造淩煙閣,來供奉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24位元功臣畫像。這看似是對他們的褒獎,實則卻隱藏著權力的遊戲。

李世民聲稱畫像的排列順序是按官職爵位來定的,沒有任何私心。但實際上,畫像的位置代表著他對功臣的重視程度。位置越靠裏,地位越高;反之則越不受重用。

這樣一來,李世民就透過畫像的位置無形中劃分出了功臣的等級圈層,將心腹放在核心位置,有異心者排在外圍。

這種排名中的小細節,李世民信任的心腹們自然會心領神會。而那些還在為畫像而洋洋得意的功臣,卻不知這已成了李世民監視他們的策略。

以秦瓊為例,他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不佳,僅僅勸說建成、元吉投降,事後再受封為左武衛大將軍。這與其他重要功臣的封賞相比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權力轉折點,這次秦瓊的態度已說明他非李世民心腹。再加上秦瓊年事已高,身體日衰,李世民也就將他慢慢排擠出實權核心圈子。

讓秦瓊排在末位,正顯示出李世民已經看輕了他。心細如李世民,怎會不在這種細節中體現自己的態度?

而排名第一的長孫無忌,更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大臣。長孫無忌不僅是李世民的謀士,還是他的妹夫。

在玄武門之變中,正是長孫無忌出謀劃策,幫助李世民設下完美陷阱。長孫無忌的機智和忠心,讓李世民對他倍加倚重。

李世民這是在向眾人昭示,長孫無忌才是自己最倚重的人。心腹們見了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心,其他人則被蒙在鼓裏。

淩煙閣這種細微的排名變化,成為李世民權力盛宴中的一道細膩菜肴。朝中大臣們明爭暗鬥,都在觀察誰能獲得皇帝的寵信。這種細微的權力遊戲,遠不止於畫像排序那麽簡單。

李世民權力盛宴的背後

玄武門血案過後,李世民終於登基稱帝。但他必須時刻防範其他弟弟或者大臣的背叛,這讓他過得並不輕松。

有人形容李世民「睡夢中驚醒,話語中刺探」。他極度敏感多疑,生怕有人暗算自己。

李世民為了穩固政權,還制定了許多監控大臣的法令。比如臣子上朝不能騎馬,避免私下串聯;進宮不能帶兵器;出宮變換衣冠,防備他們聯合造反等等。

這些看似杞人憂天的舉動,卻也昭示了李世民內心的不安全感和敏感。他時時刻刻防備著權力被奪走,這也導致他在位時期政治鬥爭不斷。

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心中畏懼不已。他擔心重蹈父親李淵覆轍,被弟弟奪位。所以他處心積慮地打擊其他皇弟的勢力,削減他們的封地和兵權。

李世民常常派心腹監視皇弟的一舉一動,生怕出現異動。他自己則時刻警惕,夜不能寐,以免有人趁機加害。

等幾年過去,李世民穩定了統治,這種憂慮才漸漸減輕。但是權力的敏感依然伴隨左右。李世民不敢有絲毫懈怠,生怕功虧一簣。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試圖透過文治武功來鞏固統治。他在位期間用武力平定天下叛亂,又提出「以文定國」理念,開創了盛世。

然而他高壓統治的手段,時常讓人看到殘酷與兇狠,這也成為他功過參半的一個陰影。李世民一生戎馬征戰,終於贏得了天下江山。但這場勝利的背後,是他對權力的無限渴望和手段的絕對冷酷。

結語

也許很多功臣也看穿了這一點,但沒有人敢公開批評或反抗皇帝。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沈浸在李世民極力營造的和諧盛世之中。

但是,歷史的長河依舊在向前。李世民權力的盛宴,終會有落幕的一天。到那時,誰才是這場宮廷權力遊戲的真正贏家,終究還需歷史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