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中途轉入劉鄧麾下,本該更有作為,實力被隱藏,可擔任兵團司令

2024-01-03歷史

劉鄧麾下戰將不少,陳賡、陳錫聯、陳再道、楊勇、王近山、杜義德等等。

除了這些將領外,還有一位中途轉入劉鄧麾下,本應該更有作為,實力卻被隱藏了,直到1949年渡江戰役後,才跟著陳賡一展軍事才能。

郭天民是一個老資格,曾經考入黃埔軍校6期,1927年入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後,到海豐地區,擔任排長、副連長等職。

1929年,加入紅4軍,後調任師參謀長、師長。1933年已經擔任紅9軍團參謀長。1935年,調任紅四方面軍擔任作戰局局長、軍參謀長。

抗戰爆發後,從軍委作戰局局長調任晉察冀軍區擔任副參謀長,後調任第2軍分區司令員,開始獨當一面。1944年,調任冀察軍區司令員等。

解放戰爭時,他被任命為晉察軍區2縱司令員兼政委,參加對傅作義作戰,如綏遠戰役,張家口保衛戰。尤其在張家口保衛戰中,指揮4個團,正面抵擋敵人2個軍進攻11天,殲敵萬余人。

張家口失守後,郭天民對上級有意見。他是一個性情中人,有話直來直去。

他認為張家口的失利是因為精簡整編的結果,軍區把戰鬥力給減下去了。在抵禦敵人時,顧東不能顧西,軍區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東面,西面只放了少許兵力,當傅作義偷襲時,無法形成有效的抵禦,認為這是失守的主要因素。

因為在部隊精簡時,他就不是很贊成,隱藏一些兵力沒有讓其轉業。

聶榮臻回憶錄有描述,晉察冀軍區將精簡兵力的主要部份五萬多野戰軍轉為地方武裝,同時也復員了部份老弱病殘和非戰鬥人員。蕭克回憶軍區精簡兵力10萬人左右。

張家口失利後,在召開淶源會議時,不要計較一城一地得失,把包袱甩給別人。郭天民或許認為這樣的說辭是自我安慰而已。在會上,與領導直接沖撞。這樣一來,影響並不好,至少影響了領導的威信,也認為不服從組織。

此後,他就被「雪藏」起來。當劉少奇等中央工作群組到晉察冀後,調查了解事情後,找郭天民談話,最終把他給放出來。而他也無心留在晉察冀了,要去到劉鄧大軍工作,被任命副參謀長南下大別山。

其實,晉察冀軍區不缺文將,就缺武將,像楊得誌、曾思玉都是晉冀魯豫軍區將領,但部隊歸建後,他們倆留在軍區,分別擔任縱隊司令員。後來鄭維山也要去大別山,朱老總出面做工作才留下。

如果當初沒有淶源會議一出,郭天民會繼續留在晉察冀,擔任縱隊司令員,甚至兵團司令員。當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一分為二後,楊得誌擔任二兵團司令,羅瑞卿擔任政委;楊成武擔任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因為「犯錯」,到劉鄧麾下也不好安排職務,只能先擔任副參謀長,畢竟他長期幹參謀工作。當部隊在大別山站住腳後,他被分配到王樹聲身邊,擔任鄂豫軍區副司令,牽制敵人,上山打遊擊。

打遊擊,郭天民還是心有不服,就想與敵人展開較量,王樹聲告訴他要耐下心,我們是一盤棋子,服從大局。

就這樣,在地方兜兜轉轉一年多,隨著淮海戰役的結束,全軍改編,他如願以償調任作戰部隊,擔任4兵團副司令員,協助陳賡。

跟著陳賡打仗真是過癮,部隊參加完渡江戰役後,4兵團暫時歸劃四野指揮,陳賡執行軍委命令,對敵人展開千裏追擊戰,從江西打到廣東,輾轉廣西、雲南等省,殲滅敵人十幾萬人。

解放後到軍事學院學習工作,1955年調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軍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