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論古代軍人們的敢戰,周瑜能透過敵人強大的表面看到其弱點

2023-12-18歷史

三國赤壁大戰前,孫權身邊的江東智囊們畏曹操如畏虎,上下都是一片「曹操不可戰勝」鼓噪之聲,而將軍周瑜就是在這樣的言論環境下為孫權分析形勢,指出了曹軍必敗幾大因素。

為什麽周瑜能看清楚曹操的必敗,最重要的的原因就是:周瑜不怕曹操,不畏強敵,所以能不慌不忙,透過曹操的強大表面,看到他的不足。

軍人是為戰爭而生的,所以軍人天生就不應該被強敵嚇倒。他們對待一切敵人,不管它有多強,只要敢上門來打,那麽都是「堅決打回去」這個態度。

比如中國古代那些兵法家級別的將軍們,他們對戰爭的態度是謹慎的,但是謹慎是體現在戰略上。如果有強敵來犯,哪怕敵我強弱對比懸殊,他們的戰術態度從來就是針鋒相對、主張堅決地與敵開打。

無論敵人顯得多麽的強大,君王是否決定開戰,或者君王已決定求和。但軍中將領們該做的,也仍然是叩刀擊盾、向君王請求出戰,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職責,也是作為軍人的應有尊嚴,和最應該做的姿態。

  • 「能戰、敢戰,方能止戰!」而「敢戰」二字更是重中之重。如果不敢戰、再能戰善戰都是白瞎,這個道理古人在二千年前就研究透了。

  • 故而,古代的軍人們從來不 會再 有強敵壓迫的背景情況下,還要對自己的君王大談「慎戰」二字。相反,他們會為君王畫策論兵、分析敵情,列出敵我力量的優劣長短。並以此鼓舞士氣,堅定必勝之信心。

    然後,透過敵人那種看上去強大無比的表面,去找出敵人的不足之處和薄弱點,再分析如何運用我們的長處去打擊敵人的短處。這樣一來,往往能擊敗來犯的強敵。

    歷史上曹操征東吳時,就遇上了這樣的一群東吳軍人,他們毫不畏懼曹操的強大,並堅決的駁斥了「東吳學者專家們」的投降論,用行動證明了,強敵並非是不可戰勝的。

    赤壁之戰前的東吳。

    曹操挾著滅袁紹、平烏桓、橫掃北方之赫赫軍威,大舉南征。荊州少主劉琮在「曹軍不可戰勝」的輿論攻勢下,放棄了抵抗、不戰而降。

    於是曹操的大軍兵臨大江,士馬精強,旌旗遮天蔽日,江東震動。

    劉琮降曹,但孫權卻是不甘投降的,他很想與曹操打一打,於是召集群臣議事。

    然而孫權權萬萬沒料想,有資格參與議事東吳智囊團和高官們大多與荊州那夥人一樣,皆以為曹操之勢已成,已經不可戰勝。他們不去想方設法為孫權謀劃如何禦敵,反而紛紛勸說孫權,應該學劉琮,放棄抵抗,歸附曹操才為上策。

    這麽一來,就弄得孫權很是難堪。肚子裏那叫一個怒氣翻騰。但是群臣十之八九皆主張投降,就讓他就算有火,也一下發不出了。

    不過讓孫權稍感寬慰的是,當時以魯肅為首江東將領們,都是清一色的表達了主戰觀點。然而,智囊團認為「曹操不可戰勝、江東必敗」的論述,真的讓孫權感受到了惶惶不安。

    這時候,魯肅對孫權說,何不召周瑜前來問策,是打是降,應該先聽聽周瑜是怎麽看的,再做決定。

    周瑜是江東軍中的代表人物,當時柴桑督軍。於是,孫權連夜發飛騎急召,請周瑜前來議事。

    周瑜畫策。

    東吳究竟能不能與曹操抗衡?

    周瑜一到,就為孫權全方位的分析了敵情我情的綜合對比, 出謀劃策 ,列出了以下四條東吳必勝、曹軍必敗的依據。

    一:首先是江東實力足可與曹操抗衡。

    孫權本人天姿神武,又倚仗著父兄孫堅與孫策之雄烈,英雄甘為所用,軍民早已歸心,江東根據已經穩固。且江東地方數千裏,將士敢戰、兵精糧足,這已經是足可憑之橫行天下的資本。

    有這樣的資本在手,豈能不戰而降?

    二:表面強大無敵的曹操,內部隱患未除。

    曹操看上去似乎已經平定了北方,然而實際卻並非如此。關西仍有馬超、韓遂等涼州軍閥集團,各擁強兵自重,隨時會發生叛亂。這些人,就猶如紮在曹操背部的一根刺,使他無法長期 都統 大軍在南方作戰。

    周瑜說,如果北方已安定,曹操既無內憂,能曠日持久的舉全國重兵來爭疆場,又練成了可與 東吳在 大江上決勝的水軍。那麽,或許曹操能得到最後勝利。

    但是今有馬超、韓遂這樣的梟雄虎視眈眈於關西,曹操的力量必不能 長期駐 在南方,只要東吳依托大江、堅守防線,時間一長,水師未成的曹軍就會不戰自敗。

    三:曹軍戰鬥力的短板和缺陷。

    曹軍最大的短板,那就是水戰。

    讓北方的步騎將卒們舍棄鞍馬,仗楫操舟,與吳越之士爭衡於江河湖泊之上,這不是他們的擅長。曹軍雖然名將如雲,士卒驍勇,但是真正熟悉水上戰鬥的,實際一個也沒有。

    而新降的荊州水師人心未定,是無法打大仗的。

    這些因素就決定了,曹軍連大江都渡過不了,實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是無法真正威脅到東吳段。

    四:氣候變遷所導致的疫病因素。

    周瑜指出:今天氣正值盛寒,這個季節的荊襄地區,根本沒有大量槁草供騎兵眾多的曹軍戰馬嚼食,這就會削弱騎兵戰鬥力。

    況且,氣候變冷,荊州地域就會有時疫。而曹操在這時節驅北方士眾遠涉南方江湖之間,駐在大江邊上,時間一長,不服南方水土的士兵們,必有疫病。

    所謂「時疫」,大概就是古代的季節性流感。而後來,曹操的軍中果然中起了大疫,大批大批的將士染病不起,迫使曹操不得不罷兵,撤回了北方。

    而古代如周瑜這種名將,竟能根據季節與水土、氣候變遷等預測疫病。由此觀古人之智,後人豈能不懷敬重之心?

    以上四條分析,全是用兵的大患。

    所以周瑜認為,曹操收服荊州後,還要得隴望蜀,趁勢攻取江東,就是犯了兵家大忌。雖然目前看上去兵威赫赫,一股無敵的樣子,而結果是註定要失敗的!

    周瑜對敵我情況對比的分析,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

    周瑜這一番話,有理有據,猶如給心裏本來還有些七上八下的孫權吃了一顆定心丸。

    分析完畢,周瑜便向孫權請命出戰,他對孫權說道:「所述四條,全為用兵之患也,而曹操皆犯,這就是自己上門送死。將軍(孫權)擒曹操,宜在今日。瑜請統率精兵三萬人進駐夏口,保為將軍破敵。」

    這時候,江東哪些主張投降的言論給孫權帶來的郁悶,早已一掃而空。

    孫權大喜,按劍起身,對周瑜說道:「曹操這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他所忌憎的,就是袁術、袁紹、呂布、劉表與我。而今數雄已滅,惟我尚存,我與老賊,勢不兩立。」

    這個細節裏頗有有意思的是,從孫權排列英雄這番話看,劉備劉皇叔在這個時候,他在孫權眼中還榜上無名、排不上號。

    孫權的開戰決心下定之後,拉著周瑜的手說道:「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然而,後人讀了上述這段【三國誌】記載的孫權與周瑜的對,有一點很是不明白:

    江東不乏名士、智謀之臣眾多,為什麽只有周瑜能一眼看清曹操強大背後的短板呢?

    實際上其他人當然也能看得出!

    只是他們身為智士,卻偏偏有了畏敵之心、害怕曹操。人一害怕,瑟瑟發抖下,一身文武藝在驚恐下早就忘了個幹凈,那麽誰還能靜心去觀察得到曹軍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