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標死後,明太祖為什麽選擇孫子朱允炆,而不是其他兒子?

2024-04-12歷史

很多人對於朱元璋冊立皇太孫的做法很疑惑,因為當時朱元璋子嗣眾多,長子沒了,其他兒子很多,就算是嫡子依然有好幾個,可是,朱元璋在朱標死後,冊立了15歲的長孫朱允炆。

如果檢視朱元璋子嗣,比朱允炆年長的尚且有十幾個,可選擇範圍還是很大,無論如何,都不至於立一個年僅15歲的孫子來。可是,朱元璋就是不走尋常路,偏偏這麽作,後世的人都從各方面來分析,朱元璋的出發點和目的。

其實,當時朱元璋已經把路走死了,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來彌補太子的死,都覺得對長子的父子情壓過了一切。或者說在世兒子排位靠前的難入法眼。這樣不得不立孫子。其實這種說法很難立足,朱元璋繼位之後對功臣的大肆誅殺很難用情來說辭,絕對是一個冷血無情的政治機器。

再者如果對長子有情,其他兒子一樣父子,為啥沒情。都是他的兒子,從大封藩王來看不像沒情的,就算對馬皇後有難以割舍的愛情,那麽其他嫡子依然有,為啥不選擇?因為愛的轉移。

朱元璋能夠冊立皇太孫,正是因為對其他兒子的父子之情還在,當然,對長子的情濃,對其他的兒子的也不稀,立皇太孫,在於要保護其他的兒子。要杜絕野心家的可能出現的鬼胎。朱元璋為了兒子,只好把皇位穩穩當當的交到朱標一系,杜絕其他藩王的念頭。這樣可以保護這一些藩王。

假如,選其他兒子,這一些成年的兒子,可以預見的不能容留其他藩王,到時候骨肉相殘,而就算繼位者能夠容忍,地方的藩王都是皇帝兒子,你又不是嫡長子,那麽誰又沒資格呢,稱兵造反也是可以預見的。

不管是皇帝削藩,還是藩王造反,免不了自己兒子們骨肉相殘,而立一個年幼的孫子則可能避免,如果不打算保護兒子,那朱允炆咋都輪不到他。朱元璋在朱標死後大肆誅殺功臣,也是保護兒子,沒有這一些功臣,繼位的人要想削藩也有心無力。這樣可以達到微妙平衡。

朱元璋和司馬炎面對的情況是一樣的,而且做法也一樣,都寄希望於太孫,這兩位得了皇位之後都是大肆冊封宗室,而且是半實封,藩王都有巨大的權力,尤其兵權。朱標死的時候,外面已經好幾個藩王,在藩好多年,手中不僅有數量不少的私兵,還有一堆王府幕僚。

如果被立的不是他,這個兒子咋可能服?手中有兵,有資格繼承皇位,換誰不爭一下,加上身邊一堆野心家的慫恿,稱兵造反就是眼前的事,而假如立了某個兒子,這時候,肯定也是視兄弟如仇寇,比喻除之而後快,因為他的大位名分就先天性弱。一場宗室的雙向奔赴開展,拔刀相向。

當然,如果沒有有兵權的藩王,實際上可操作性還是可以的,恰恰,朱元璋給兒子們都是實封,朱標早死讓他無路可走,給予了藩王相當大的權力,和司馬炎一樣都是實封,一個兒子死了,一個兒子傻子,咋能保證不再來一次八王之亂?

有了前人的例子,後人做起來就簡單的多了,如果不想司馬家的好事重演,避免宗室殘殺天下大亂的結果,那麽只能杜絕兒子們的希望,另外削弱繼位者的力量。作為太子的死忠的藍玉,太子死後被誅殺也是這個原因。

人遇到問題時候,往往顧頭難顧尾,朱元璋模仿了司馬炎的辦法,後面或許也參考了司馬炎的辦法,但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建都南京以及歷來立皇太孫的都是短命王朝。

建都南京的東吳,宋齊梁陳以及南唐東晉都是短命。而東吳,南梁,南齊等都是皇太子早死。太孫繼位者蕭昭業被篡位,完顏膽,完顏璟,元成宗等都導致皇位傳承混亂,早早滅亡。朱元璋參考了歷史,但是當時已經無法顧全了。

悉心栽培的太子早死,打算遷都也因此作罷。導致早期的廣布藩王成了未爆彈,既怕他們造反,又怕繼位者誅殺他們,給的巨大權力又一時沒辦法收回也不敢收回,還要防範功臣造反,還要防範他們削藩,於是在諸多問題中采用折中辦法,希望各方相安無事。

老年喪子,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打擊。能夠這樣處理,在他的當時處境來看已經很妥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