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備為何沒能招攬不遜色於五虎上將的太史慈?

2024-02-07歷史

探討一下太史慈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了解這位歷史人物。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人。當初在東萊郡任職時,因為本郡和上級青州府之間的糾紛,他被選為信使,趕往洛陽,攔截州府的官員(當時本郡與本州之間有嫌隙糾紛,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司(掌刑賞之官吏)知事者較有利。

簡單說就是先到者更有利)。太史慈雖然順利完成任務,但因為得罪了州府,被迫避居遼東。193年,他從遼東返回家鄉,因為孔融善待他的家人,他主動出城去平原求劉備發兵。

幫助孔融解圍後,太史慈渡江到曲阿去投靠好友劉繇。在一次偵查時,他偶然遇見孫策,兩人單挑數回合不分勝負。

劉繇與孫策爭奪江東失利,被迫西奔豫章,太史慈留下來牽制孫策,遁走於蕪湖,自稱為丹楊太守。後來,孫策親自攻討涇縣,終於俘虜了太史慈。

太史慈投靠孫策後,主動為他招降了劉繇的余部萬餘人。孫策於是分海昏、建昌作左右共六縣,並以太史慈為建昌都尉,督諸將共拒荊州劉表的大將劉磐,劉磐自此不敢再犯江東。

後來,孫權統事,委以太史慈南方諸大事。太史慈於建安十一年去世,享年四十一歲。 如何評價太史慈呢?有兩個問題。

一是太史慈為什麽不追隨劉備?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自小又十分好學,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為何沒有被劉備收在帳下呢?

在到平原遊說劉備時,太史慈已經知道劉備仁義,皇叔也沒有讓太史慈失望,劉備此時還在協助田楷對抗臧洪,雙方鏖戰連年,能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撥出精兵三千人,難能可貴。

兩人在這段時間裏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劉備曾說過:「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然而,太史慈卻為何沒有心動呢?

其實,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儀之人:劉繇。劉繇,字正禮,是東萊牟平人,漢室宗親,哥哥劉岱官至侍中、兗州刺史。

劉繇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膽略,這也讓他有了孤身赴揚州的勇氣。劉繇被郡內舉為孝廉,拜郎中,後又遷任下邑縣長,因拒絕權貴的請托而棄職逃離。

隨後被州裏征辟,劉繇巡行至濟南國,將貪贓枉法的濟南國相奏免。在淮浦躲避戰亂期間,劉繇沒有去趟洛陽的渾水,目光十分高明。

劉繇和兄長劉岱在本地有高名,被同郡名士陶丘洪譽為「二龍」,這樣的頂級世家弟子足以吸引太史慈。這也就是太史慈婉拒孔融、劉備的真正原因。

然而,劉繇為何沒有重用太史慈呢?其實,劉繇已經想到了他的反對者:許子將。劉繇南渡江後,首要任務就是爭取江南三郡的支持。

但是,他卻沒有給太史慈更多的機會,這是因為他害怕許子將的反對。

劉繇透過朝廷的名義成功得到了三位太守的支持,為他在這個亂世中站穩腳跟打下了基礎。在這個充滿戰亂的時代,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劉繇的第二步行動就是聚集從徐州南逃的兩位軍閥:笮融和薛禮,兩人曾分別擔任下邳國相和彭城國相。特別要提到的是,笮融是丹楊人,因為與陶謙同郡的關系,他被任命為下邳國國相。

下邳城位於泗水和沂水的交匯處,無論是從北邊的彭城還是南邊的廣陵向州治所在的郯城運輸糧食,都需要經過下邳。

原文案: 笮融有個重要職責是督運廣陵郡、下邳郡、彭城郡三地糧草轉向郯城。但笮融得到三郡糧食和封國進貢物品後,並沒有送到郯縣去,反而中飽私囊占為己用(同郡人笮融,聚眾數百,往依於謙,謙使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曹操攻打徐州之後,原本駐守下邳的笮融當即帶著一萬多人和三千匹馬,沿泗水南逃到廣陵郡境內(及曹操擊謙,徐方不安。

融乃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這也是為啥陶謙大敗的原因之一,三千匹馬啊,當時中原騎兵還是十分稀缺的,都被這人拐跑了,那麽關鍵的崗位卻用了貪財的小人!

這和荊州那位獻城的麋芳十分相像啊。廣陵太守趙昱不明所以,對笮融盛情招待,結果他卻乘機在酒宴上殺了趙昱,劫掠了廣陵城,然後渡江跑到丹陽去投奔薛禮,駐軍於秣陵城南(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

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昱,放兵大掠)劉繇想借助笮融、薛禮的軍隊,而笮融、薛禮則需要一個合法駐軍的名義,三人一拍即合。

繇遣樊能、張英屯江邊以拒之,以景、賁術所授用,乃迫逐使去。於是術乃自置揚州刺史,與景、賁並力攻英、能等,歲餘不下。

漢命加繇為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軍政大權在握後,劉繇很快就和吳景翻臉了。派出了樊能、於麋、張英三員部將以牛渚為依托封堵位於歷陽境內的渡口,其中樊能、於麋駐軍於橫江津,張英駐軍於歷陽城東的當利口(攻沒諸郡縣。

繇遣樊能、張英屯江邊以拒之)劉繇沒有重用太史慈的原因已經呼之欲出,他的軍隊更多依靠的是丹陽人,如果用太史慈,丹陽軍人會怎麽想?

要知道, 這些桀驁不馴的人當初可是連曹操都敢砍!曹操在討董戰役後,也去丹陽郡募兵,歸程路上,剛帶回來的廬江和丹陽兵夜裏兵變,把曹操帳篷燒了。

曹操手拿寶劍狂殺數十人才最終逃出營去,最終一清點,原先招募的數千人馬僅剩五百多。咱們這個系列有個核心觀點,不要輕易給一個人下結論,很多時候形勢比人強,劉繇不是不知道太史慈忠義、能打,他更擔心的是本集團的內部份裂。

太史慈臨終曾感嘆: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太史慈的確可惜了,自身武力值高,既能單挑孫策,箭術又十分精良(慈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

嘗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裏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其妙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