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公孫瓚三將齊聚,曹操、劉備各得其一,最強者無人降伏

2024-02-04歷史

公孫瓚三將齊聚,曹操、劉備各得其一,最強者無人降伏

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群雄遍地,戰火紛飛,千萬民眾塗炭。在這亂世中,有一人卻憑借過人的才華和膽識,在北方一隅建立起自己的勢力,他就是公孫瓚。

一、公孫瓚稱雄北方,麾下白馬精銳

公孫瓚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父親早亡,他與寡母相依為命。然而,因為母親出身卑微,公孫瓚自小便遭到歧視。為了改變命運,公孫瓚勤學苦練,並得到一位地方官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

有了地方豪強的支持,公孫瓚仕途順利,很快便任職郡守。他並不因為依靠妻家勢力而感到恥辱,而是更加努力學習治國理政之術。公孫瓚明白,想要在亂世立足,必須擁有一支精銳的武力。於是他廣招人才,嚴格訓練,組建起一支號稱「白馬義從」的精兵。

白馬義從皆是身強力壯、馬術超群的年輕人。公孫瓚還強迫他們穿戴整齊統一,座騎均為白馬。許多人因此暗自嗤之以鼻,認為公孫瓚有強迫癥。然而不能否認的是,白馬義從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大獲全勝。

在妻家的扶持下,公孫瓚任職的郡縣非常繁榮。甚至有傳言,公孫瓚強迫百姓將田地劃成四四方方的形狀,以符合其強迫癥。百姓們對此頗有微詞,但也無可奈何。

隨著勢力的壯大,公孫瓚正式稱雄一方,與其他諸侯對抗。在與袁紹的戰爭中,公孫瓚屢屢獲勝。然而好景不長,公孫瓚在決定性的正面交鋒中失敗,被袁紹所敗,不久病死。他死後,北方群雄再次陷入混戰之中,百姓塗炭,神州大地再次淪為餓狼爭奪的荒野。

公孫瓚生前用心經營,才建立起如此局部富庶的北方政權。人們爭相追隨他,也因為看到他擁有讓亂世重歸太平的能力。然而一旦公孫瓚倒下,百姓們便再無依靠,只能任人宰割。這也說明,如果一個人無法在有生之年完成統一大業,他苦心經營的成果終將灰飛煙滅。

不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留在草原上的濃重一筆,成為這個時代的傳奇。白馬義從那整齊劃一的隊形,彪悍的氣勢,曾使敵人膽寒。他們手持長槍,身穿鎧甲,騎著潔白的駿馬,由公孫瓚親自操練指揮,是當時最令人生畏的軍隊之一。

如今回顧歷史,公孫瓚的名字已無人問津。然而白馬義從這個名稱,仍然讓人想起那個鐵血的年代,想起公孫瓚在北方草原上所建立的威名。雖然已經湮滅在風沙裏,但曾經的輝煌,足以照亮後人的眼睛。

二、趙雲投奔公孫瓚仕途起步

公孫瓚麾下有三名驍勇的大將,分別是趙雲、田豫和嚴綱。三人都有過人的武藝,卻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和選擇。

趙雲本是天水郡的俊毅青年,崇尚江湖俠義,於是四處遊歷尋找一個心儀的主公,最終被公孫瓚的氣節所感動,決定追隨他。公孫瓚見他相貌不凡、武藝高強,很欣賞他的品質,收他為麾下大將。

然而公孫瓚更看重的是自己親手訓練的白馬義從,並未重用趙雲。趙雲本是忠心之人,對主公只有感激,從未有二心。直到公孫瓚戰死後,他方才離開。

趙雲本就是一個懷有大誌的青年,他渴望找一個賢主跟隨,以自己的雙手為主公建功立業。於是他放棄安逸的生活,只身闖蕩江湖,尋找人生定位。

當趙雲聽說北方有一人招募人才建立自己的勢力時,他便踏上了尋訪公孫瓚的道路。這一去便是幾個月時間,路途遙遠艱險,充滿未知數。然而對於趙雲這般追求理想的年輕人而言,路上的困苦不算什麽,他只想找到心儀的主公。

經過長時間的尋訪,趙雲終於見到了公孫瓚本人。公孫瓚氣宇軒昂,舉止神聖,一見之下趙雲便被他的氣度折服。更難得的是,公孫瓚招攬人才的條件並不多,他只看重人的才華和品行。這和當時許多軍閥圖謀利益的做法大相徑庭。

於是,趙雲毅然加入公孫瓚麾下,成為一名幕僚。起初,公孫瓚對趙雲並無過分禮遇,只提供了一個普通士兵該有的副食和住所。趙雲並不介意這些,只想在這裏揚才立功,為主公建立偉業。

透過日常相處,公孫瓚也逐漸發現趙雲確實是個人才。他心思縝密,處事果決,又兼備書學和武藝。公孫瓚遂提拔他為大將,負責訓練軍隊。趙雲勤勉負責,很快訓練出一支勇猛的隊伍。

如果沒有公孫瓚的知遇之恩,給了趙雲施展抱負的機會,趙雲的人生軌跡肯定會截然不同。公孫瓚可稱是趙雲仕途的起點,將一個普通書生轉變為一代猛將。所以,趙雲對公孫瓚充滿了感激之情。

三、劉備遇趙雲奠定基業

這時,劉備大軍遭到敗退,正好路過公孫瓚舊地。趙雲偶遇劉備,對其仁義之心十分欣賞。二人一拍即合,趙雲毅然決定追隨劉備,為他建立基業。

此後,趙雲隨劉備左右,立下汗馬功勞。劉備見他勇猛過人、智謀卓絕,對他極為倚重。趙雲也視劉備為知己,誓要報答劉備知遇之恩。最後,趙雲隨劉備攻入益州,在夷陵之戰中力戰而亡,為主君劉備守著最後一片土地。

當趙雲加入劉備陣營時,劉備正在經歷最艱難的時期。他剛剛在官渡之戰中大敗給曹操,失去了許多將領。此時的劉備只剩下幾百人,正在東奔西走覓食求存。

偶遇趙雲無疑是劉備當時的一線生機。趙雲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殷實之家給予了劉備物質上的大力支持,使得劉備得以維持軍隊開銷。更難能可貴的是,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成為劉備最堅定的後盾。

有了趙雲在身邊輔佐,劉備的事業終於見曙光。在趙雲的幫助下,劉備逐步吞並北方散落的小股勢力,積蓄實力。到了公孫瓚去世後,劉備終於有了一方踏足之地。

如果沒有趙雲的加入,劉備很可能在曹操大軍的追擊下灰飛煙滅。正是趙雲支持了劉備轉危為安,也使劉備看到了希望。劉備非常明白趙雲對自己的重要性,多次進行表揚,任命趙雲為左將軍,成為心腹之臣。

可見,趙雲對劉備和公孫瓚都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他是兩位主公事業的重要支柱,為他們的抱負提供了可能性。趙雲一生忠誠兩位君主,最終在歷史上閃耀著光芒。

四、田豫先後追隨公孫瓚和曹操

另一位大將田豫也曾效力於公孫瓚,但與趙雲不同,他是一個更具實際眼光的人。田豫也曾追隨過劉備,但見劉備起步艱難,便提出要回家奉養老母的要求離開了。

田豫回鄉後,父母尚健在,便又開始為自己的前程打算。他認為,公孫瓚的實力強大,正是施展抱負的好機會。於是田豫來投,被公孫瓚賞識,任為大將。

田豫在公孫瓚麾下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公孫瓚最信任的是白馬義從,田豫仍然無法躋身最高層。他註意到曹操勢力日益強大,於是在公孫瓚敗亡後果斷轉投曹操。

曹操見他武藝高強、又有實戰經驗,大喜過望,任命他為大將,讓他鎮守北方。田豫數次擊退外敵,使北疆歸於穩定。曹丕登基後,田豫被封為長樂亭侯,位列武臣之首。

田豫最初同許多書生一樣,追隨劉備學習經史,希望在學識上有所提高。然而他很快就發現,劉備的學問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麽淵博。劉備重兵法謀略,對經典涉獵不深,無法讓田豫學到更多。

再加上劉備起步艱難,軍隊規模小,對學者的重視不夠,田豫便提出回家奉養父母為借口離開了。他明白自己需要一個更廣闊的平台,於是改投了當時實力強大的公孫瓚麾下。

在公孫瓚手下,田豫終於獲得了施展抱負的機會。他負責訓練新兵,以及戰前制定戰術。田豫的策略屢屢奏效,使公孫瓚軍屢戰屢勝。然而公孫瓚偏愛白馬義從,田豫的後路還是受限。

田豫果斷地拋棄了公孫瓚,因為他判斷曹操才是最有望統一天下的人。投奔曹操後,田豫果然如願以償,得到重用。他幫助曹操穩定了北方局勢,使曹操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劉備、孫權等人。

田豫可謂是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他冷靜判斷形勢,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正因如此,田豫獲得了顯赫的地位和榮譽。雖然他變換主公,但核心在於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公孫瓚麾下的第三位大將嚴綱,與前兩位大不相同,他是一個性格極端忠誠的人。嚴綱原本也是四處尋訪賢主,結果遇見公孫瓚,覺得他氣度不凡,便請求追隨。

公孫瓚見他相貌俊朗、武藝高強,便收其為講,成為白馬義從主將。嚴綱深得公孫瓚賞識,帶領白馬義從數戰建功,對公孫瓚忠心耿耿。

然而好景不長,嚴綱在與袁紹大戰時被俘虜。袁紹想拉攏他為己所用,但遭到嚴綱拒絕。嚴綱寧死不屈,最後被袁紹處死。時年僅二十八歲,生命止於恃命之年。

嚴綱之死,使公孫瓚元氣大傷。當年公孫瓚曾誓言,要把嚴綱培養為繼承人,沒想到一朝功敗垂成。公孫瓚對嚴綱的忠心也自嘆弗如,更加珍視起白馬義從這個心腹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