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過河,驚覺紅軍能炸橋而過。
1863年5月,石達開與天王洪秀全已決裂多年。他率四萬兵馬自西昌出發,攻略四川,途中避開了清軍主力,並收買當地彜族土司,成功抵達大渡河渡口安順場。
然而,大渡河水急,又缺少渡船和糧草,形勢緊迫。不久,清軍趕到,將安順場團團包圍。經過27天的激烈戰鬥,四萬大軍僅剩六千人,糧草也即將耗盡。
石達開自知必死,他向清軍投降,唯一的條件是「以一人之死保全三軍將士」。最終,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受淩遲酷刑,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70多年後,又有一支軍隊進駐這裏,他們是工農紅軍。面對同樣的艱難險阻,紅軍並未像石達開一樣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
經過多次激烈的戰鬥,他們成功攻占了安順場,並迅速奪取了瀘定橋,最終突破了敵軍的重重封鎖,完成了強渡大渡河的壯舉。
1965年,曾經在瀘定橋上跨越大渡河的彭德懷元帥被任命為西南三線建設副總指揮。借此機會,彭老總在工作之余故地重遊。
行至康定一段,彭老總突然感慨:「就算把瀘定橋炸了,紅軍也能過河!」此話一出,隨行人員都滿臉疑惑。那麽,彭老總又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呢?
當年的紅軍在安順場又經歷了什麽?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遭受第五次反圍剿的挫敗,反動派步步緊逼。為了保存紅軍的實力,各部紅軍開始了壯烈的長征。
1935年5月19日,第一、三、五、九軍團和中央縱隊在西昌城北的禮州鎮首次匯合,稍作休息。20日,總司令朱德向全軍釋出了十萬火急的電令,確定了強渡大渡河,建立川西北蘇區的路線,並命令劉伯承、聶榮臻率領先頭部隊趕往前線偵察敵情。
21日,禮州會議召開,首次提出了「長征」這一詞,同時也確定了北上陜甘的行軍路線。對於強渡大渡河這一重要任務,中央決定采納劉伯承、聶榮臻的意見,放棄原定的大樹堡防禦重點,改走小路,透過安順場渡河。
國民黨反動派正蓄勢待發,企圖一舉消滅紅軍,讓他們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為此,蔣介石親自飛抵成都,指揮對紅軍的圍剿行動。
對岸的軍閥楊森擺開決戰的架勢,身後是薛嶽、周渾元的部隊對紅軍後方部隊緊追不舍,形勢嚴峻。為了將紅軍一網打盡,蔣介石向反動派軍隊釋出了三項戰前準備的電令:一是將大渡河沿岸的船只集中起來,開往北岸,消除紅軍渡河的工具;二是搜集南岸的糧食運往北岸,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三是將南岸可供紅軍掩護接近河岸的房屋全部燒毀,為北岸軍隊隔河阻擊清除障礙。
以保護百姓利益為宗旨,紅軍夜襲安順場,成功奪取唯一木船。
5月的大渡河水勢洶湧,自石達開失敗後,當地就有了「五月不渡河」的說法,船夫們早已回了家。平時即使有人急需過河,沒有十塊大洋也不會有船夫願意冒險,何況這次還要面對對岸的槍炮。
紅軍無奈之下,晚上一路打聽著找到了船老大帥仕高家,說明來意後,帥仕高答應了,並找來幾個幫手。25日,劉伯承、聶榮臻抵達前線,與紅一團團長楊得誌一同指揮戰鬥,他們把攻占北岸據點的任務交給了由一營營長孫繼先帶領的17名勇士。
在行進過程中,戰士們不僅面臨著槍林彈雨,還要應對湍急的水流。剛出發不久,木船就出現了問題,向河中的礁石駛去。
幾位船夫冒著危險跳下船,用雙手拉住木船,其余船夫則在船上拼盡全力劃槳,終於將船頭扳正。
老船夫經驗豐富,雖然船身中彈,但他用脫下上衣揉成一團堵住破洞,巧妙地讓木船繼續前行。在危急關頭,帥仕高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投擲到船上的手榴彈扔出,成功避免了一場災難。
在接近北岸時,敵軍火力加強,劉伯承果斷下令,神炮手趙章成用迫擊炮三發三中,成功打啞敵軍火力點。機槍手也進行密集點射,為隊友登陸提供了掩護。
17名戰士登上北岸後,迅速擊潰了守衛敵軍。隨後,帥仕高聯絡北岸船夫,找到了三條木船,共77名船夫。船夫們日夜兼程,往返兩岸無數趟,用四條小木船將紅軍一個師八千多人運到了北岸。
然而,這樣的速度還是太慢。對岸的敵軍越聚越多,薛嶽等部馬不停蹄地追擊紅軍。如果不能全軍過河,紅軍可能會被包圍。
飛奪瀘定橋的計劃因為渡河問題而受阻,抵達安順場等待過河的毛澤東對此感到十分擔憂。在與當地人交談中,毛澤東得知這裏有一位名叫宋大順的九十多歲老人,他曾經是前清秀才,很有才學,而且還親歷過石達開在安順場兵敗的過程。
毛澤東聽聞後非常高興,立即前往宋大順老人家中請教對策。 宋大順老人告訴毛澤東,當年石達開來到紫打地(即安順場)後,西面有松林河千戶駐守,東面有百仞峭壁阻隔,南面有彜人虎視眈眈,北面有唐總兵據守對岸。
石達開的軍隊被困在了絕境中,但他並沒有立即離開,反而在此地駐紮,還大肆慶祝他的小妾生子。最終,石達開錯過了逃脫的機會,全軍覆沒。
聽了宋大順老人的話,毛澤東感到十分失落。他意識到紅軍的處境與當年的石達開軍隊非常相似,如果不盡快采取行動,紅軍可能會步石達開的後塵。
宋大順老人向他解釋,石達開並非必敗無疑,只要不在此久留,選擇昌都、康巴、雲南等地,都有可能扭轉戰局。至於紅軍北上,也並非無路可走。
大渡河逆流而上,有一座鐵索橋名為瀘定橋,原由蔣介石下令炸毀,但當地軍閥劉文輝為了一己私利,未執行此令。
此橋建於康熙四十四年,橋名由康熙皇帝親題,主要用於軍隊調動和兩岸貨物交流,由十三根毛鐵鎖鏈橫跨兩岸,上面鋪有木板。
毛澤東接受了高人的建議,回到軍隊後,與各領導人商議後,大家一致同意進攻瀘定橋,最終,他們把這個重要任務交給了紅軍的急先鋒部隊——紅二師四團。
四團一直以來都是長征路上的先頭部隊,有著極高的戰鬥力。團長黃開湘不僅有勇有謀,更是因為一把鐵斧擊潰了反動軍隊的一個據點,被譽為「斧頭將軍」,與擅長使用大刀的許世友齊名。
政委楊成武年僅15歲就參加了閩西古城的武裝暴動,因其敢打敢拼而得到了毛澤東的賞識,20歲就成為了紅四團的政委。
兩人性格相投,配合默契,他們所培養的士兵,個個英勇善戰,無懼艱難。
5月28日,紅四團接到命令,要在短短兩天之內奔襲240裏,奪取瀘定橋。他們沒有車輛和船只,行軍速度頂多每天50裏。
但是,接到命令後,紅四團一刻都沒有猶豫,淩晨4點就開始出發,忍受著傾盆大雨和陡峭泥濘山路的煎熬,還要應對敵軍的大小阻擊。
次日淩晨6點,經過一夜的艱苦行軍,紅四團終於抵達瀘定橋岸,創造了紅軍的行軍速度記錄。然而,他們剛到岸邊,來不及休息,就與對面的敵軍展開了激戰。
同時,他們發現瀘定橋的情況比他們預想的還要糟糕:雖然橋沒有被炸毀,但是木板已經被敵軍掀走,只剩下13根光禿禿的鐵索,橋下的河水因為暴雨上漲,水流湍急,一旦有人掉下去,只能任憑河水沖走。
在緊急任務的召喚下,黃開湘和楊成武對地勢進行了周密的觀察,並與各級幹部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成立一支英勇無畏的小規模突擊隊,他們將勇往直前,緊隨其後的後續部隊也將全力以赴,共同拿下對岸的據點。
突擊隊的任務異常艱巨,但戰士們的決心如鐵,士氣高昂,每個人都踴躍申請加入突擊隊。經過精心挑選,由2連長廖大珠擔任隊長的22名(一說24名)最優秀的戰士組成了這個突擊隊,三連則整裝待發,作為突擊隊的第二梯隊。
當天下午四點鐘,突擊隊準備完畢,每個人都手持衝鋒槍或選射掣,身背大刀,胸前塞滿了手榴彈。黃開湘一聲令下,戰士們迅速登上鐵索,向對岸奮勇前進。
紅軍勇士勇闖大渡河,面對敵人的猛烈射擊,四名戰士英勇犧牲。然而,其余隊員並未因此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他們一邊沿著鐵索疾馳,一邊持槍反擊,展現出了無比的勇氣和毅力。
此時,3連也開始行動,大批戰士跳上鐵索,毫不畏懼地沖向敵人。面對紅軍的悍勇,反動派官兵驚慌失措,點燃了橋頭的堡壘,妄圖用火勢阻擋紅軍過河。
然而,戰士們並未因此退縮,他們冷靜應對,快速越過火墻,抄起短槍和手榴彈踏上河岸,將敵人的各個工事瞬間壓制住。
在此關鍵時刻,廖大珠更是大聲疾呼,鼓舞士氣,帶領戰士們沖向勝利。
子彈已用盡,手榴彈也告罄,面對敵軍的頑強抵抗,突擊隊員們勇敢地拔出大刀,展開白刃戰。就在他們彈藥耗盡的關鍵時刻,楊成武帶領的3連趕到了戰場,及時加入了戰鬥,為第一批突擊隊員贏得了寶貴的補充彈藥的時間。
之後,4團以雷霆之勢迅速清剿了敵軍的各個據點,從突擊隊出發到戰鬥結束,僅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為大軍過河北上掃清了道路。
在隨後的日子裏,紅軍成功鋪設了瀘定橋,順利過河並趕往陜北。所有的首長都對飛奪瀘定橋這一壯舉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參與奪橋的戰士們也因為他們的英勇表現而獲得了黨中央給予的豐厚獎勵,包括鋼筆、筆記本、新軍裝、筷子、搪瓷碗等。
毛澤東在踏上瀘定橋時感嘆道:「這裏應該立一座碑!」事後,他更是對黃開湘和楊成武贊譽有加,稱他們是「有斧頭將軍和白袍小將在,就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
硝煙散去,國民黨戰敗後,蔣介石怒氣沖沖地追究責任,將一眾反對派軍官降職。為了躲避迫害,帥仕高等幾十名船夫離開了他們的家鄉安順場,直到建國後才陸續返回。
盡管帥仕高生活貧困,但他從未因為自己的功績向國家索要一分錢。他的孫子見過許多首長來家中答謝爺爺,但帥仕高從未向孫子透露過原因,直到彭老總的來訪,才將真相揭開。
帥仕高於1995年離世,2007年獲得「愛國擁軍新聞人物特別獎」。後來,紅4團繼續擔任長征路上的先頭部隊,經歷了臘子口戰役等戰鬥。
然而,長征的尾聲中,黃開湘卻突然失去了訊息,他的身影在歷史的塵埃中蒙塵幾十年。人們認為他脫離了隊伍,選擇逃跑。
直到楊成武晚年編寫的【楊成武回憶錄】中提到的「王開湘」被確認為黃開湘,他的結局才得以揭曉。
兩位英勇的革命者,在抵達陜北後不幸染上了重感冒。楊成武經過了艱難的20多天才得以痊愈,但黃開湘卻在把玩朱德總司令贈送的手槍時,因為感冒引發意識模糊,不慎開槍打中自己而亡。
盡管如此,楊成武在得知老大哥去世的訊息後,找到了黃開湘的墳墓痛哭了一場,然後繼續投身革命事業。在他的努力下,1955年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軍曾擔心,當紅四團趕到時,軍閥劉文輝可能已經炸毀了瀘定橋。如果真的毀橋,可能只有部份紅軍能夠從安順場渡河,而剩下的大部份可能會遭受淪陷性打擊。
然而,1965年,彭德懷元帥在重遊大渡河時,卻意外地發現了一條新路線。在瀘定橋的上遊康定地區,有一段河流水流平穩,水位也不高,距離大渡河的距離也不遠。
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J]. 文史春秋, 2017, (3):21-25.楊友田. 石達開折戟大渡河[J]. 民間傳奇故事(A卷), 2020, (8):41-42.龔啟宏. 強渡大渡河之戰[J]. 巴蜀史誌, 2021, (3):80-83.羅雪梅, 馬曉敏. 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劉金山[J]. 黨史文苑, 2022, (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