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善長:開國第一功,朱元璋賜他鐵券,免三次死罪,卻殺他70家口

2024-07-26歷史

前言

我們都知道,李善長是明朝開國之臣,他對朱元璋功勛卓著。那麽他為何還會在輔佐大明的道路上遭遇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悲慘命運?是何等磊落傲骨、又何等時間變遷,使這個如日中天的紅人墜入無底深淵?

一生跌宕起伏,他曾悉心照料這個幼小的王朝,可最後卻被其無情拋棄。來吧,讓我們追溯李善長的傳奇一生,也許就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李善長的識主之明

1354年,朱元璋領兵攻打滁州,與李善長相識。這對彼此而言,都是一個關鍵的人生轉折點。

朱元璋此前曾效力過嶽父郭子興,卻遭郭子興的兒子陷害。他只帶24名親信南下定遠自立門戶,正是兵弱將寡之時。攻下滁州後,他迫切需要人才來輔佐自己的事業。

而40歲的李善長盡管才華出眾,卻一直難以仕進,正在為自己的前程發愁。一場邂逅,兩人各取所需,於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面對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李善長毫不猶豫選擇效忠。他也許預見到,這個英姿勃發的新主,正是自己一展宏圖的大好良機。

拋棄昔日的疲軟茍且,跟隨朱元璋闖蕩天下,對李善長而言,這是上天垂憐他的機會,更是他識主之明的體現。為了報答知遇之恩,李善長對朱元璋盡心盡力,甘願付出一生的忠誠。

背水一戰中,他始終如一地跟隨;權傾朝野時,他亦步步為營。直到那場慘烈的酷刑與屠殺,他的忠心才沈落於這片紅塵。

用人為賢,功成身退,李善長助力朱元璋崛起

朱元璋獲得李善長這樣的賢臣,正如久旱逢甘霖。他眼光獨到,立即留用李善長掌管文書。很快,李善長就在各方面為朱元璋效力,助他漸成大業。

李善長首先舉薦宋思顏等賢才輔佐朱元璋。他篤信「用人為賢」的理念,只要有才能,不論出身都可重用。這批協助朱元璋的良臣,為日後大明江山奠定堅實基石。

在戰場上,李善長雖無出眾武藝,卻以智慧指點迷津。他制定軍法治軍,澄清軍紀;善於宣慰人心,安撫百姓,使各路文武對朱元璋心服口服。

在政務上,李善長更是貢獻巨大。他主持修水利、調節賦役、發展經濟,使各地群眾安居樂業。正是他的用心經營,朱元璋方得以在民間樹立威信。

當時,郭子興失心背叛朱元璋,多方收買李善長。李善長不顧重金厚禮,毅然選擇留在朱元璋身邊。這無私忠誠的精神,更令朱元璋對他倍加信賴。

功成身退,本是李善長的人生追求。他始終隱於幕後默默付出,從不謀任何私利。或許正因如此,他的命運竟難逃慘烈收場。

權傾朝野,李善長與明君漸生芥蒂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李善長被封為左丞相,地位僅次於皇帝。他終於飛黃騰達,權傾朝野。

可正是從此時起,李善長與明君之間的關系逐漸變了味道。太平盛世容不下他的謹小慎微,暗流湧動中他難掩陰郁之心。

他性格中的陰暗面也開始顯露出來。李善長善於拉攏人心,但內裏卻十分刻薄寡恩。他處處警惕身邊的同僚,有時甚至挾怨報復,陷害異己。

與同僚的爭執中,李善長毫不客氣地對手下出言不遜。他已經不是當年那個默默無聞的謙虛學者,而是權傾天下的傲慢之臣。

這些變化並未逃過明君的法眼。但由於李善長舊日的功勞,明君還是信任他,姑息他錯處,任由他在朝堂上稱王稱霸。

胡惟庸案爆發時,明君明知李善長也有牽連,還是保全了他的地位。可李善長不僅毫無悔改,還在權力遊戲中一錯再錯。他最終被自己的孤高與驕傲所害,掉入明君設下的陷阱中於難逃一死。

謀反栽贓,李善長命喪黃泉

1382年,胡惟庸案爆發,震驚朝野。李善長本該被連累,但明君出人意料地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5年後,李善長的親弟被牽連,明君仍寬宥了他。這讓李善長頗有些飄飄然,認為明君對他刻骨銘心,自己已成不可替代的心腹之臣。

然而15年後,77歲高齡的李善長終於在權力遊戲中翻了船。他執意要明君解救一個被流放的犯人,屢次呈文請求。明君不允,李善長的反復催逼引起明君猜忌。

明君動用嚴刑,那名犯人終於供出驚天秘密:李善長早在胡惟庸謀反之初就參與其中,胡惟庸還許諾封他為王!

明君大怒之下,立即以謀反罪名將李善長一家老少七十余人悉數處死。當年的開國之臣,就此命喪黃泉,骨肉分離。

一年後,還有臣子為李善長鳴不平,言他絕無謀反之心。但明君不為所動,只是發落了那些人,對李善長毫無悔悟。

至此,李善長風光一世的官僚生涯戛然而止。他與明君如蜜裏調油般的關系,也在權力鬥爭中破裂。讓我們後見的人們捫心自問:他的悲劇,究竟是誰造成的呢?

他付出忠心,卻得不到明君的信任

李善長的一生輝煌而又悲劇,他是開國之臣,卻死於謀反的罪名。

他追隨朱元璋多年,立下汗馬功勛。他助力朱元璋取得天下,建立了大明的基業。但他得到的,除了一時的權勢,還有什麽?

爵祿富貴對他而言不過是身外之物,他真正追求的,是明君的信任與重用。然而這份信任,終究是他得之不易。

他竭盡全力輔助明君,卻還是在晚年被視為心腹大患;他忠心耿耿,卻仍是蒙上莫須有的謀反罪名。他終此一生,恐怕都在問自己:我付出的這些,究竟有沒有意義?

李善長的悲劇,就在於他獲得了權勢,卻沒能贏得明君的真正信任。在明君眼中,一個文臣的忠心,遠不如武將的功勛來得可靠。

他註定是明君權力遊戲中的犧牲品。他也許早已看清這一切,卻還是甘之如飴。因為除了跟隨明君,他已經別無選擇。

往者不可諫,後人尤可鑒

李善長一生的得與失,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作為開國之臣,他功勛卓著、忠心耿耿。但到頭來,他還是在權力鬥爭中葬送了性命。

這說明,縱有百倍功勞,也抵擋不了君主疑忌的鐵齒廝咬;忠心也可能被誤解為謀逆,讓人遭受莫大不白之冤。

李善長無法斷定明君的心意,這是他的生命悲劇。但我們的後人,卻可以從他的故事中汲取教訓。

結語

不論功勞多高,都要警惕君主的變心;忠誠也還需敬畏權力的無情。如履薄冰,才是處世之道。

李善長的一生,既是人間的悲歡離合,也是歷史的喧囂雲湧。揮別了英雄,我們還要繼續前行。望明君信賞有加,使後人不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