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福澤諭吉

2024-02-28歷史

福澤諭吉(ふくざわゆきち,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男,大和族,日本大阪人。 日本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傑出的教育家、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

他畢生從事著述和教育活動,形成了富有啟蒙意義的教育思想, 對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對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被日本稱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時期教育的偉大功臣」。

對於日本人來說,福澤諭吉可謂是鞠躬盡瘁,一生致力於教書育人,思想啟蒙。

但對於中國來說,福澤諭吉極其鄙視,認為日本是文明,中國是野蠻。

在這樣一系列思想簇擁下,福澤諭吉成為了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

福澤諭吉的思想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 「脫亞入歐,侵占中國」。

1,脫亞入歐

福澤諭吉思想的出發點是所謂「脫亞」,意即日本要脫離亞洲。

1885年,福澤諭吉發表【脫亞論】一文,這是一篇極有影響的文章。

福澤在該文中對他早已形成的思想加以集中概括。

在這篇文章裏福澤諭吉對中國和北韓極其鄙視。

當然那個時候日本稱呼中國為支那, 但是那個時候支那並不是貶義詞。

「支那」這個詞在歷史上一開始並沒有貶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含義發生了變化。

「支那」一詞最初源於梵語,是印度對中國的稱呼。

傳入西方後,形成了英語、德語中的China、法語中的Chine等詞匯,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宋朝僧人法雲在【轉譯名義集】中也對此詞做了解釋。

「支那」就是英文China的音譯,在當時是個中性詞。

福澤諭吉 說「我日本國土雖位居亞細亞的東邊, 但其國民的精神已脫去亞細亞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鄰有兩個國家,一個叫支那,一個叫北韓。

這裏面福澤諭吉認為日本已經脫胎換骨,煥然一新,中國和北韓仍然停滯不前,保留了「 亞細亞的痼陋 」

「日支韓三國相對而言,支韓更為相似,此兩國的共同之處就是不知國家改進之道,在交通便利的現世中對文明事物也並非沒有見聞, 但卻視而不見,不為心動,戀戀於古風舊習,與千百年前的古代無異。……

這個時候中國還未開始維新變法,而日本已經完成了明治維新, 福澤諭吉對中國的固步自封極其蔑視。

「支那人卑躬屈膝寡廉鮮恥,日本人的俠義就可能為之遮蔽;北韓人行刑場面殘酷,日本人也被懷疑為無情等等,這些事例不勝列舉……間接地會成為我外交上的障礙,是我日本國一大不幸。」

福澤諭吉認為 因為中國人的寡廉鮮恥在國際上降低同樣是黃種人的日本人的形象,極力想和中國撇清關系。

「故今日中國之上策,與其坐等鄰國開明而共興亞洲,毋寧不與他們為伍,而與西洋文明共進退;與支那北韓接觸時, 也不必因為他們是鄰國就特別客氣,而以西洋人的方式處理即可。與惡人交友就難免惡名,我們要從內心裏謝絕亞細亞東方的惡友 。」(【福澤諭吉全集】巖波書店1961年版第10卷第238~240頁)

東方是惡友,西方是文明,正是這種思想, 福澤諭吉認為要日本應該 "脫亞入歐"。

他認為日本應該擺脫亞洲傳統文明的束縛, 積極向歐洲文明學習的主張,亞洲的固有觀念,接受並融入歐洲文明,以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

福澤諭吉的這一思想,源於他對歐洲文明的深深向往和對日本當時社會狀況的深刻反思 。他目睹了歐美國家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堅船利炮、富國強兵和工商繁榮,也反思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封建主義的相繼沒落,因此他堅信,只有學習歐洲文明,日本才能實作真正的現代化和強大。

在他的著作【文明論概略】中,福澤諭吉明確提出了"脫亞入歐"的口號,他寫道: "如果想使日本文明進步,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他鼓勵日本人發揚獨立精神,以保持在列強環伺下的日本民族的獨立。"

同時,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思想也強調了個人的獨立和國家的獨立的重要性。他認為,個人和國家的獨立是相輔相成的, 只有在個人積極爭取獨立的過程中,才能實作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和自主。他鼓勵日本人民在追求個人獨立的過程中,也要為國家的獨立和自主做出貢獻。

2,侵占中國

福澤諭吉是一個典型的窮兵黷武主義者,也是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

福澤諭吉認為當時的中國無法獨立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 被列強瓜分的結局已經是無可避免,因此他支持日本透過武力侵略中國,以推動中國的"進步"。這種思想為日本侵華戰爭提供了理論基礎。

福澤諭吉還提出了 侵占北韓、吞並台灣、透過占領中國的東三省為彈板進攻北京等"三步走"的侵略計劃,這些計劃在二戰前都被日本軍隊一一實行。

他在【通俗國權論】一文中說過:「百卷外國公法不敵數門大炮,幾冊和親條約不如一筐彈藥」,表明了他對武力的崇尚。

他在不少文章中無所顧忌地大談戰爭的好處、打仗的好處。他反復強調:「和外國的戰爭未必是兇事危事」。

特別是和中國的戰爭, 福澤諭吉認為是難得的"擴張國權」的機會。

如1891年當他聽說英法等國因中國國內焚燒教堂、殺傷外國傳教士事件而正與中國交涉,,他便說著是日本國權擴張的一大機會。

最後1900年日本加入了八國聯軍。

1894年12月, 當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已占上風時,福澤諭吉就迫不及待地提出日本接受中國投降的條件是同意「北韓獨立」、賠款、割讓土地。

很顯然 福澤諭吉說 北韓獨立的意思是北韓擺脫中國的統治和影響,繼而日本可以統治北韓,事實上日本也是這麽做的。

福澤諭吉一直以強硬的霸道的態度,煽動輿論,慫恿日本政府把北韓國內的動亂與中國的幹預作為一個良機, 趁機把北韓從中國的藩屬中拉出,並納入日本的勢力範圍中,聲稱如果中國幹預北韓事務,即與中國開戰。

在福澤諭吉的理論裏侵占北韓是第一步, 繼而是東北, 後繼的很多軍國主義理論家都繼承了這一思想,唯一區別是他們對是否要和中國開戰全面戰爭上有分歧,

福澤諭吉說 中國東北的土地從地理上說是對北韓的一種掩護,而分割台灣也是為了日本南部沖繩縣的安全。所以首先必須割讓台灣。

分割台灣是為了日本南部沖繩縣的安全 這種邏輯,和蘇聯的緩沖區類似,為了自身安全不斷在在周邊設定緩沖區,就是不斷吞並他國領土的理由。

福澤諭吉並不滿足於在黃海上與中國海軍的戰鬥,他再次提出日本軍隊僅僅在海上打敗中國還遠遠不夠, 還難以使中國「幡然悔悟」,日本軍隊還要「直沖北京」。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侵略綱領。
福澤諭吉就是這樣,一邊口口聲聲「文明」,一邊煽動日本政府和軍隊將侵略戰爭推上中國大陸,盡快蹂躪和吞並整個中國,將日本國旗插在中國上空。

這就是福澤諭吉所提倡的傳播「文明」的途徑和手段,也清楚地表明了他所謂的「文明」究竟是何種東西。

他接著在【眼中無清國】(1894年12月)一文中又稱,讓清朝割地賠款,不要怕它來日報復,因為它腐敗透頂,完全不足畏懼; 現在割讓台灣只是一個開頭,「待他日分割四百余州的時機一到,就必須向它的中原地區大力挺進,選擇立足之地」,並認為這是「今後的大勢所趨」。

福澤諭吉認為中國積弱不足為懼,等到中國大亂,勢必要侵占中國腹地。

有人認為征服龐大的中國不易, 福澤諭吉不這樣認為。

福澤諭吉 認為,日本直搗北京的行動是有勝利把握的。

他認為中國政治組織腐敗,國民不團結,號稱百萬都是流民之眾。

福澤諭吉還詳細介紹了打贏中國的好處。

如果打中國輸了,日本不僅會被中國淩辱,還會被世界各國淩辱,反之,如果打贏了,不僅國威耀於東方,而且還被世界各國所敬仰。

福澤諭吉是個赤裸裸的好戰分子, 鼓吹與煽動戰爭、為侵略戰爭及屠殺行為辯護, 對於日本來說他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學者,教師,文人,愛國者,但對於中國人來說,他是一個不懷好意的侵略者,蔑視者,和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