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表臨終把荊州傳劉備,備卻推辭,是不想要嗎?這正是其高明之處

2024-07-26歷史

導語

208年八月,荊州牧劉表病危,他召來劉備意味深長的說:

「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

大意是我這兒子都不成器,荊州將領人才雕零,荊州就交給你了吧。

劉備自公元184年討平黃巾之亂時起,戎馬倥傯二十余年,一直以來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但年近五十歲卻兩手空空。

現如今,機會就擺在眼前,豈有不珍惜之理!況且荊州坐擁九郡,人口百萬,錢糧豐富,扼守長江中遊戰略要沖,是實作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的關鍵舉措。

然而面對天上掉餡餅的大好時機,劉備的回答是:

「諸子自賢,君其憂病。」

大意是你的兒子都很賢明,您就安心養病吧!

劉備的婉言拒絕讓人不解,對此劉備的解釋是劉表待我不薄,如果我取代他的兒子,人們必定會認為,我待劉表甚薄,所以,我不忍心這麽做。

如此看,劉備真是一位仁義道德的寬厚長者,但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劉備作為地主階級代表,其所追求的必然是階級統治的無上權力。

況且在弱肉強食的漢末亂世,劉備能夠堅持到現在,還被曹操煮酒論英雄,絕非等閑之輩,所以在荊州問題上,不能把劉備想的太過單純美好。

劉備到底想不想要荊州?劉表與劉備之間隱秘的嫌隙

劉備與荊州的緣分最早應追溯於官渡之戰。公元200年,北方兩個最大的軍閥曹操和袁紹為爭奪中原統治權,在官渡一帶大打出手,史稱官渡之戰。

劉備當時在袁紹軍中,由於兩軍相持日久,劉備以連結劉表,南北夾擊曹操為由,從袁軍中獲得數千兵馬投往汝南,並在當地獲得數千賊寇充為兵源。

關鍵是汝南離許都不遠,地形平坦廣闊,劉備鎮守汝南名為夾擊曹操,實為坐山觀虎鬥。

劉備把砝碼押在袁紹身上,因為袁紹的兵力規模遠強於曹操,地盤比曹操大的多,糧草後勤資源也是碾壓狀態,無論從哪個維度看,袁紹都能獲勝。

到時候曹操一敗,劉備便可北上許都,瓜分其地盤,只可惜袁紹實在不爭氣,被曹操奇襲烏巢,打個大敗。

201年,曹操調轉大軍向南,把劉備殺得片甲不留,劉備僅率千余人逃竄至漢江。

此時的劉備徹底走投無路,整個中原幾乎落入曹操之手,無奈只能向南過江依附劉表。

在去荊州之前,劉備與劉表並不相識,但為了生存,只能靠八竿子打不著的宗室血緣強行攀附關系,為此劉備派自己的外交大臣孫乾前往荊州交涉。

孫乾到荊州拜見劉表後,先是把劉備猛誇了一頓,諸如天下英雄、匡扶社稷之類,並說劉備想去江東投奔孫權,是他把劉備攔了下來。

理由很簡單,你們都是漢室宗親,不可背親而向疏,接著又把劉表一頓吹捧。

在孫乾自編自導的雙簧戲裏,透露了一個很有威脅的話題,那就是投奔孫權。

要知道,孫權和劉表作為長江中下遊兩個最強大的軍閥,有著強烈的地緣利益摩擦,更兼劉表屬下曾殺死孫權的父親孫堅。

如果劉備投奔孫權,那對劉表來說是資敵而損己,這樣賠本的買賣劉表是不能做的,當即拍板:

「玄德,吾弟也,久欲相會,而不可得。」

兩人沒見面搞得比親兄弟還親,後來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

除了防止劉備投奔孫權外,還有借劉備平衡擅權朝政的蔡氏等荊州大族勢力。

十年前劉表單騎入荊州接任荊州牧,當時宗賊林立,劉表依靠蔡氏、蒯氏等本土豪族鎮壓與安撫並施,不到一年把荊州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只不過也造成荊州大族勢力過大的局面。

所以劉備與劉表各取所需,只不過現在劉備是否有吞並荊州的野心?這個並未見得。

那麽劉備到底什麽時候開始有兼並荊州的想法呢?

小編認為是在入荊州後,當劉備見到劉表時,劉表已過花甲,兩個兒子劉琦劉琮皆是軟弱平庸之輩,朝中大權被劉琮外戚蔡氏把持,此時的劉備已深感劉表死後,荊州必然變天,屆時趁亂取利未嘗不可!

對於這一點,有兩個情況可以佐證,一是劉備建議將自己的親信大軍關羽、張飛、趙雲等派至荊州東南西三個方向鎮守,美其名曰阻擋孫權和張魯及南越。

二是積極與荊州士族交往,擴大荊州城內人脈,對此劉表的夫人蔡氏、軍師蔡瑁都曾提醒劉表。

劉備的種種行為終引起劉表的猜疑,202年,劉表以「恐劉備荒廢武事」為由,將劉備派至新野駐守。

新野是荊州最北方的前哨陣地,一方面可以以劉備為抵抗曹操的屏障,另一方面是為了遏制劉備勢力發展過大。

劉備到達新野後依然沒閑著,他幾乎籠絡了當地大部份士族豪傑。當然,此時的劉備依然隱藏得很深,至少經過這次「流放」新野,劉備更加隱忍低調。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備的野心和焦急情緒仍然表露出來。

劉備在荊州一晃三五年過去,有一次在與劉表對飲時竟有「髀肉之嘆」,甚至趁著酒興,說漏了口:

「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這話猶如重磅炸彈一樣直擊劉表內心,史載:「表聞言默然。」劉表的心裏跟明鏡似的,你小子就差沒把要荊州的事情說出來了!

但即便如此,劉表依然沒動劉備,主要是自己的兒子實在不爭氣,蔡氏家族把持朝中內外軍政大權,自己行將就木,無法撼動其勢力,因此劉備這個棋子必須留著。

207年,劉備從南陽請回諸葛亮到新野,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訊號。

諸葛亮打著隱居的幌子躬耕於南陽,實際上卻是荊州世家大族的核心人物,他的嶽父黃承彥與劉表是連襟,其好友司馬徽、崔州平等亦是當地十分有影響的士族。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表明,自己得到荊州士族集團的支持,並與蔡氏、蒯氏等朝中豪族分庭抗禮。

而荊州士族選擇劉備,一是對蔡氏專權不滿,二是劉表的保守守成不符合其要求擴張地盤的價值觀利益。

所以諸葛亮的【隆中對】明確指出「先取荊州為根基」的戰略構想。

劉備為什麽不受命領荊州

對於劉備與荊州士族暗通款曲一事,劉表不可能不知情,只不過北有曹操磨刀霍霍,東面孫權虎視眈眈。

一旦對劉備動手,勢必造成荊州分裂,屆時曹、孫趁虛而入,十年辛苦經營荊州付諸東流。

208年夏,劉表一病不起,病危之際將劉備召來,明確提出將荊州托付給劉備。

按照劉表的想法主要是兩個兒子不成才,荊州諸將又相繼雕零,只有你劉備才能擔此大任。

劉表的做法與江東孫策傳位孫權如出一轍,都是兒子不成器,所治地方內憂外患,不得已作出兄終弟及的決定。

不過孫權與劉備的情況不同,首先,孫權是孫策同胞弟,劉備只是劉表同族,法統上名不正,很難讓荊州官員信服。

其次,孫權自年輕跟隨孫策南征北戰,鉆研政務,在江東有一定政治根基,而劉備半途加入,客居荊州。

當政的蔡氏家族、蒯氏家族對其嚴加防範,縱使劉備有在野士族支持,但蔡氏家族掌控荊州軍隊,以劉備的實力很難與蔡瑁正面硬剛。

所以劉備不是不想要荊州,而是時機未到。 208年七月,曹操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此時劉表病死,其次子劉琮代立,遣使投降曹操。

對於劉備,劉琮既害怕又防範,一開始投降時不敢告訴劉備,當時劉備駐軍樊城,過了許久才知道劉琮投降之事。

劉備親赴襄陽城外喊劉琮,劉琮害怕不敢出來,可見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已到何種程度!

諸葛亮建議劉備攻打劉琮,占據荊州,但再次被劉備拒絕, 此時的劉備很清楚,曹操大軍已入駐荊州,如果取劉琮而代之,將會引起曹操的強烈反彈。

從目前實力對比來看,劉備是無法與曹操相抗衡的,恰在此時,孫權向劉備投擲橄欖枝,想聯合劉備抗擊曹操。

劉備不假思索的答應,他率軍前往夏口投奔江夏太守、劉表長子劉琦。然後派諸葛亮前往柴桑會見孫權,聯絡聯合抗曹事宜。

劉備打的算盤是如果打得贏曹操,則趁機襲取荊州,如果孫權落敗,則順流而下直取江東。

劉備「借」荊州,王霸之業正式開始

208年十二月,孫劉聯軍與曹操在赤壁展開決戰,周瑜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被迫北撤。

荊州權力陷入真空,劉備表劉琦為荊州牧,同時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不得不說,劉備在奪取荊州問題上十分謹慎,他沒有直接坐上荊州之主的位置,而是把劉琦推了上來。

劉琦本是劉表長子,但外戚勢力單薄,長期被劉琮和蔡氏壓制,劉備來到荊州後,劉琦對其甚為倚重,而劉琦繼承劉表基業無可厚非。

不過劉琦在赤壁之戰後已完全淪為劉備的傀儡,更詭異的是劉琦在接任荊州牧後不到一年就病死了。

要知道劉琦正值春秋鼎盛,此前身體一直沒什麽病,可就當劉備拿下荊州南部大部份領土後就突然掛了,實在令人費解。

當然,劉琦一死,獲益最大的就是劉備,劉備理所當然的繼承荊州牧的位置。

而孫權為了鞏固與劉備的關系,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年長自己二十歲的劉備。

接下來,劉備把目光瞄向江陵(南郡),江陵是荊州非常重要的城鎮,扼守進入益州的咽喉要道,對於實作【隆中對】戰略規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操赤壁戰敗後,江陵被東吳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東吳不會輕易讓出去。

為此劉備絞盡腦汁,先是表孫權為徐州牧,以此對其拉攏,同時憑借倆家聯姻關系,提出將江陵借給自己,因為荊南地區太過貧瘠,實在不適合管理。

此問題一出,在江東內部引起爭論,時任大都督周瑜極力反對。

要知道,江陵遏制益州出入口,將來以江陵為彈板,拿下益州,東吳就可以占領整個長江流域,屆時與北方曹操分庭抗禮。

然而在公元210年,周瑜就在江陵附近的巴丘病逝,西征入蜀的計劃中止。

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大都督一職,魯肅在對外戰略上與周瑜完全不同,他偏向於聯合劉備共同抵禦曹操,為此他希望扶植劉備壯大。

劉備很快嗅到了東吳戰略立場轉變的風向標,於是他再次寫信給孫權,希望獲取江陵,以減輕曹操對江東的壓力,孫權答應了劉備的要求。

但作為交換,將來獲取別的地盤,要立即歸還江陵,至此,劉備終於有了王霸之業的基礎,並開始逐步實作先取荊州、後取益州的戰略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