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美國為何三次拒絕台灣出兵?這才是美國當時的國際戰略

2024-01-30歷史

打車軲轆戰的是美國,背後急的跳腳的,卻是蔣介石。

敗退台灣的老蔣一直在等待機會「反攻大陸」,好不容易等到戰火因美國的蓄意在東北燒起,蔣介石是嚴陣以待,可出兵的申請,卻次次被美國駁回。

被撤職的將軍

加入北韓戰局的美國,是為了維護自己在亞洲當仁不讓的領導地位和利益。

時任總統的杜魯門在7月派出上將麥克阿瑟以「美軍遠東軍司令」的身份侵入戰場,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的第七艦隊也順勢侵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

可惜,毛主席「誌不在此」,台灣要保,但要保的不只是台灣。

「美帝國主義一旦過三八線,我們一定打過去」。

底線已經被亮明,麥克阿瑟卻拎不清,認為中國政府肯定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悍然在10月7日越過三八線。

囂張的氣焰盡顯在一句「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戰火迅速蔓延到鴨綠江邊,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美國戰神對戰中國軍神,狂妄的麥克阿瑟,很快吃到了苦頭。

雲山戰鬥三天,美國陸軍歷史上最悠久的王牌部隊騎一師就遭到誌願軍第39軍的重創,殞命人數高達1800。

到這個時候,麥克阿瑟才意識到誌願軍不是花拳繡腿,真正開始理智的審視戰壕對面。

但誌願軍可不會給麥克阿瑟適應的機會,13天15000人的殲敵數,慌亂了這位美國的將軍,他不願意相信出現在北韓的是中國主力,為了贏,繼續北犯。

可這時,彭老總一個為之量身打造的新圈套,早已經等候多時。

敵人奮力向北,誌願軍第38軍一個師的兵力就用雙腿賽汽車,強行150裏,跟在了敵人的後面。

前有誌願軍的猛烈火力,美軍奮力後躥,未料後面也有夾擊,就像釘子一般紮在潰逃的必經之路。

美軍崩潰了,顧不上逃命的狼狽,只想先把一條命給留住,勝利唾手可得,第39軍在12月6日的時候,順利收復了平壤。

「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敗績」釀造在創造在仁川登陸大成功的麥克阿瑟手中,到這個時候,他在寫給杜魯門的報告中不得不承認,美國的對手,是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強國。

誰都沒有想到,在1951年的4月11日,麥克阿瑟竟然會被撤職,曾經二戰時在日本投降書上簽過字的手未能在北韓戰場留下屬於自己的濃墨重彩,猜測的原因,是接連的失敗,更深層的背後,是蔣介石。

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國民黨,可這麥克阿瑟和蔣介石的關系,卻著實有些「耐人尋味」。

匪淺的關系

事情要從東京審判開始說。

商震是中國人,蔣介石也是中國人,只有麥克阿瑟是美國人。

日本在中國做出的惡行罄竹難書,在二戰之後的1947到1949年,商震為審判日本戰犯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後的要求,是想引渡侵略中國的松井石根、石井四郎,立即逮捕岡村寧次。

二戰的勝利,是所有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共同為之,身為美國人的麥克阿瑟卻提出希望美國單獨審判。

在提議收到世界各國輿論強烈譴責的時候,為了迫使商震改變態度,麥克阿瑟就找上了蔣介石,告了一筆黑狀。

可蔣介石真的相信了,立馬就召見商震詢問此事。

事情最終因為美國承受不住的壓力而就此結束,但麥克阿瑟和蔣介石的關系卻並沒有因為這一次的失手而終結。

在北韓燃起戰火,認為機會來臨的蔣介石,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兵「殺回去」。

然而,美國派來保護的艦隊忽然間就成了束縛蔣介石的拳腳,杜魯門拒絕了蔣介石的出兵建議,老蔣心裏百般著急,然而也只能靜候佳音,等著杜魯門想通。

令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麥克阿瑟給自己添了一把火。

在誌願軍勢如破竹屢造傷亡的時候,美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麥克阿瑟想讓國民黨出動幫自己一把,結果人沒上場,麥克阿瑟倒是被撤職了。

軍事上所做成績的潦倒是一部份原因,真正離間杜魯門和麥克阿瑟之間關系的,卻是邀約蔣介石出兵這一件事,麥克阿瑟不再中用,蔣介石的心,也死了半截,憤怒和沮喪加劇,因為這已經是蔣介石請戰的第二次。

但蔣介石又怎麽會輕易放棄。

第一次請命援助北韓在戰爭剛爆發,蔣介石想要以「聯合國軍」的身份入朝參戰,明面上看也算合理,杜魯門的第一反應也是支持的,是國務卿艾奇遜攔住了這一荒唐的想法。

他沒有看出蔣介石的野心,只覺台灣本身就是容易遭遇進攻的地方,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守護,就是為了保護台灣的安全,然而自己都要被保護的存在竟然想著出兵別國,這種想法實在是荒謬。

第一次被艾奇遜斃掉,第二次因麥克阿瑟的下台不疾而終,不同的是,麥克阿瑟的榮譽是美國給的,所以自然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但台灣不同,蔣介石也不同。

兩度請兵出戰都被拒絕,擔心台灣方面就此與自己有隔閡,杜魯門還在1951年8月批準了價值1.4億美元的軍援。

這蔣介石也真是好哄,美國隨便給點甜頭,人就又高高興興的,但關於出兵北韓,蔣介石並沒有放下野心。

機會在1952年的5月再度來臨,新上任的克拉克鑒於「後繼兵員不足」的情況,再次提出希望蔣介石能夠派兵支援的問題,兵力最好是一個軍。

或許是覺得自己能夠和麥克阿瑟有所不同,在提議還沒收到回復的情況下,克拉克就告訴蔣介石,總統和五角大廈都非常重視他的建議,要蔣介石做好戰鬥準備。

兵演已經被「溜」了兩次,新希望點燃的時候,蔣介石還是下令讓第52軍做好準備,這一次的結果,依舊是被拒絕。

欲望的試探

接二連三,讓美國不敢再輕易駁斥蔣介石,一個月的拉鋸戰,最後的敗筆,出現在國民黨部隊自身之上。

蔡斯是美軍駐紮在台灣的軍事顧問團團長,他在國民黨部隊中看到的,是軍官素質的地下,是訓練差的部隊,這樣的兵力,北韓只會幫倒忙,全軍覆也並非是不可能。

「如果國民黨的軍隊在北韓參戰,那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國民黨赴朝作戰的計劃再度被取消,蔣介石失望不已,他意識到只要杜魯門還坐在總統的位置上,自己想要撬開北韓戰場的門就不可能。

可當艾森豪威爾在1952年的10月坐上具有決定權的位置,態度已經不是國民黨參戰於否,而是覺得應該讓美軍也撤出來,盡早結束韓戰。

艾森豪威爾徹底粉碎了一頭熱的蔣介石以此為契機「反攻大陸」的設想,然而精明如美國,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又怎會看不清楚,援助聯合國軍只是一個彈板,蔣介石從一而終的目的,就是回到大陸去。

杜魯門早就禁止了這一野心,新中國在世界上展現出來的面貌,也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若真由了國民黨出兵北韓,極有可能會引發與中國新的全面戰場,一邊是歐洲的戰火,一邊是紛飛在亞洲的硝煙,美國自詡自己有點實力,卻也扛不住。

可怕的是,萬一事態升級,蘇聯這個「老大哥」說不定會出面相援,美國要是在亞洲和蘇聯打上一架,這事情可就大了去了。

再說,聯合國軍這個名字本來就已經是冠冕堂皇,蔣介石再橫插一腳的話,盟國之間可能就要內鬥,危及歐洲的戰略利益。

實力本就是需要庇護的存在,在弊大於利的情況,即便三請,美國的態度卻始終如一,希望台灣老實一些,畢竟在美國全球戰略的棋盤上,根本就沒有國民黨出兵參戰這一步。

誌願軍真的會強勢出兵也是美國沒有想到的,更讓之震驚的,是誌願軍絕非繡花枕頭,個頂個的實力,美國的指揮官換了一個又一個,彭德懷就像一座鐘雷打不動,主動出擊的時候,卻是一打一個準。

穩定發揮的是毛主席,有賊心沒本事的是蔣介石,他不肯放下自己的野心,也不肯承認自己早就已經失敗,屢屢的嘗試只是在換著方式證明,國民黨內部早就亂成一鍋粥。

若非如此,蔣介石也想不出用出兵北韓這一招,來激勵軍心,可惜軍心不是只需激勵就能起來的。

敗退台灣之後的國民黨已經沒有一個明朗的未來,付諸行動的事情,都要看一下美軍的顏色,違和之下,民心怎會安?

他總以為自己是美國的盟友,在美國看來,卻只是一個棋子,蔣介石何嘗不是一個幫美國「守住」台灣的傀儡,可惜,台灣是中國的,美國人的野心終究還是落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