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平型關大捷,日軍瘋狂圍剿楊得誌,其腹背受敵,楊勇:要死一起死

2024-02-28歷史

在開國將軍中,有那麽三位將軍,曾被周恩來總理並稱為「三楊」,三人出馬即為「三楊開泰」。他們正是楊得誌、楊成武和楊勇。而其中楊勇與楊得誌更是經歷數多,有著無比深厚的戰友情。所謂患難見真情,楊勇與楊得誌便是能在危難中,向對方伸出援手的那一個人。

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平型關,楊得誌帶領八路軍殲滅了日軍的王牌部隊,自此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楊得誌也瞬時成為敵軍的眼中釘。這讓日軍十分痛恨他,終於日軍在一次戰鬥中找到了機會:誰能抓住楊得誌連升三級。

一時之間,日軍士氣大漲,而被包圍的楊得誌腹背受敵,戰士們逐漸體力不支,就當楊得誌認為自己真要犧牲之時,只見有一波軍隊朝自己奔來。楊勇沖過來緊緊抱住自己,說:「老楊哥,我來了!」楊勇來得十分及時,再差一刻,楊得誌部大概就要全軍覆沒了。

在楊得誌被困時,我軍基地也在商討如何營救他們。權衡利弊之下,大家紛紛認為這次營救或將有去無回。對方為抓捕楊得誌專門下了血本,兵力何其多,我方哪有那麽多人能與之抗衡?救回來還好,若是救不回來那就血本無歸了。

一時間,大家對於營救楊得誌都不肯出面,聽見這番談話的楊勇怒火中燒,在他心中楊得誌是十分出色的領導者,不管能不能救回來,至少要努把力。他站起來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說:「你們不肯去,那我去!我去救!」

說完這話的楊勇直接沖出門,集結部隊沖進日軍包圍圈。而這邊,得到支援的楊得誌非常感動,萬萬沒想到會有人願意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來救自己,滿懷感動的他對楊勇說:「兄弟,這次和以前那些戰鬥不一樣,我們很有可能就此犧牲啊!」

楊勇回道:「楊大哥,我們是戰友,只要你需要,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來幫你!我們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讓我們一起戰鬥,沖出去!」

楊得誌見楊勇態度堅決,心中的火焰瘋狂上漲。二人合作默契,兩支隊伍也勢如破竹,就這樣沖出一條血路殺了出去,將日軍想要捉拿楊得誌的計劃徹底粉碎。在解放後,楊得誌時不時提起這件事,滿含熱淚,說:「這條命是楊勇給的,沒有他肯來救我,我早就沒了!」

二人到底有什麽交情呢?楊勇又為何願意拼死營救楊得誌?

楊得誌,1911年出生於湖南醴陵,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隨後跟隨朱德、陳毅上了井岡山。在數次戰鬥中積累出豐富的經驗,一路晉升至紅軍團長。在長征途中,楊得誌更是帶領紅一軍團負責前衛和先遣任務。

在突破烏江天險時,楊得誌充分發揮出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組織「十八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冒著生命危險,頂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成功將蔣介石想把紅軍變成「石達開第二」的陰謀粉碎。毛主席曾表揚說:「楊得誌帶領的紅一團,在行動中表現得極其出色,立了大功。」且周恩來也曾說,紅一團是「天下第一團」。

事實上,楊勇也是湖南人,老家在瀏陽,比楊得誌小兩歲,1930年加入紅軍。長征途中,楊勇率領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為掩護中央領導機關安全渡過湘江,付出慘痛代價,後在兄弟部隊的幫助下,終於圓滿完成任務。楊勇憑借著過人的勇猛和機智,接連立下數次戰功。

其實楊勇原名叫楊世峻,後來覺得這名字過於文雅,思前想後,改為楊勇,希望自己每次上戰場都能英勇無比。楊勇在戰場上表現優異,毛主席也曾點評過:「楊勇上將,上將楊勇!」

在長征途中,楊得誌和楊勇所屬的紅一、紅三軍團時常互相配合,他們曾在同一個戰場作戰,也在同一條艱難險苦的長征路上前進。二人對彼此的事跡都有所耳聞,楊得誌早就聽說過楊勇乃紅三軍團中年輕又優秀的團政委之一;而楊勇早就聽聞,楊得誌強渡大渡河一事,對這位有勇有謀的紅一團團長無比欽佩。

長征後期,多番戰鬥下來犧牲人員過多,因此隊伍被打散重組。紅一方面軍改成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楊得誌和楊勇的部隊同樣被收編。但遺憾的是,二人由於工作任務不同,連面都沒見過,也一直沒機會認識。

直到1936年春,在山西大勝的紅軍回到陜北召開團以上的幹部會議,這才使楊得誌、楊勇二人認識。會議期間,兩人由於座位離得不遠,閑談中得知對方同為湖南人,而且老家醴陵和瀏陽也為臨縣,一時之間倍感親切。

楊勇給自己倒了杯茶,對楊得誌說道:「老楊哥,您比我大兩歲,我就這麽喊您吧。我之前聽過您勇渡大渡河的事跡,我十分佩服,這次我以茶代酒,敬您這個英雄!」「好好好,我也聽過你的名號,你也十分不錯啊,哈哈!」楊得誌說道。

二人一見如故,而楊勇在以後每次見面,都會親切地喊楊得誌一句老楊哥。很快,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全面入侵中國,甚至揚言三個月內讓中國徹底滅亡。面對敵軍囂張的態度,我方決定找時機對日軍攻擊。在一番策劃後,特派115師擔任主力部隊,在平型關攻擊日軍21旅團,此時楊勇和楊得誌都在115師任領導職務。

在戰鬥中,二人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負責帶部隊打前鋒,一個則完美斷後。對二人來說,一個優秀的隊友能使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這極大加深了二人的戰鬥友誼,也使得他們的關系更加親密。平型關戰役後,二人曾一度在晉東南一帶戰鬥,在那裏一起擴兵、練兵,度過了一段十分難忘的快樂時光。

楊勇曾說:「老楊哥,我要是能一直跟你打仗就好了,跟你打仗太痛快了!」「一直跟我也不行啊,你比我年輕、更強。我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想要戰勝日本人主要是人民大聯合,萬一有天我需要你的幫助呢?」楊得誌開玩笑回道。

楊勇十分堅定,回答道:「老楊哥,你放心,只要你需要我,我一定會隨叫隨到!」說出這話的楊勇沒想過,在後來竟一語成讖。

在抗日戰爭的形勢轉變下,二人也收到了新 任務 。楊得誌奉命率部前往冀魯豫邊區,楊勇則率領部隊前往魯西開辟抗日根據地。雖說在不同的根據地,身負的任務也不同,但由於相隔不遠,他們還是會經常配合打仗,互相支援。

1937年9月,日軍開始重點進攻我軍根據地,而首當其沖受到威脅的就是楊得誌。楊得誌的遊擊部隊經常給日軍帶來麻煩,特別是在平型關大獲全勝後,在楊得誌手上吃敗仗的日軍心生恨意,一場針對楊得誌和其部隊的天羅地網就此展開了。

日軍派出大量遠超我軍的兵力,就是為了在此戰中擊殺楊得誌,雙方兵力過於懸殊,一直沒有等到支援的楊得誌部,很快陷入敵人的包圍圈中。就在楊得誌以為自己今日要死在這裏,打算和敵人最後拼死搏命時,楊勇帶著部隊沖了進來,二人強強聯手沖出包圍圈。

1941年,楊得誌和楊勇所在的軍區合並,二人的部隊合編為第二縱隊,分別任司令和副司令。他們終於可以一起共事,還是楊勇給楊大哥當副手,不料兩人連面都沒見著。4月,作為中共七大代表,楊勇受邀前往延安參加七大。由於延期等原因,決定進入軍事學院、中央黨校學習。等楊勇歸來時,收到上級釋出的命令,暫時接替楊得誌冀魯豫司令員的工作。

詢問後才知,早在1月初,楊得誌就奉命前往延安工作了。此後多年,二人因為各自的革命任務不同,一直沒能見上面。楊勇擔任冀魯豫司令員期間,讓冀魯豫軍區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在東平戰役中,東平作為一個重要的糧食儲備地,日軍在此派了大量兵力駐守,為粉碎敵軍的搶糧計劃,楊勇親自上戰場,帶領部隊出發圍剿敵軍。。

但由於我軍策反的漢奸臨時變卦,導致我軍陷入困境。楊勇立刻下令強攻東平,在戰士們誓死沖鋒下,我方迅速攻入城內,大獲全勝。而楊得誌此時也在延安和敵軍拼死對抗,二人都在為了各自的革命事業發光發熱。

直到抗日勝利後,楊得誌終於被調回冀魯豫軍區,繼續擔任司令員。這時,楊勇和楊得誌這兩位老戰友才再度見面。重逢後,二人感情依舊深厚,楊勇還是會親切喊一句「老楊哥」。他們一起交流這幾年的抗戰經歷,作戰心得,竟有無數訴不盡的衷腸。

好不容易抗戰勝利,二人終於可以好好團聚,生活也開始安定起來。沒想到國民黨這時候搞起了小動作,試圖發起內戰,解放戰爭就此爆發。而二人也分別接到來自上級的指示,又再次各奔東西,開始南征北戰。楊得誌率部前往華北地區,擔任晉察冀軍區司令。華北地區當下形勢十分不好,當得知國民黨第三軍出現在清風店地區,楊得誌立即決定前去圍剿。

他帶領部隊包圍其軍隊,並且全員殲滅,無一生還,一舉扭轉當下局勢。而楊勇正在前往大別山的路上,一路上多次在危險中前行,充當開路先鋒,各種黃泛區等地,使人望而卻步。

楊勇則面含堅定說:「雪山、草地一路我們都能走過來,抗戰數年我們也能吃苦,我就不信這幾條河流能難倒我們!」楊勇一路上不畏艱險,有困難先行,有危險先上,保護領導到達大別山地區,也給之後的部隊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人在戰場上立下無數戰功,為了心中共同的理想而艱苦奮鬥,終於迎來了勝利。二人皆為革命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後,韓戰爆發,中國領導決定抗美援朝。楊得誌、楊勇和楊成武也將率兵作戰。出國前,周總理特地在中南海接見楊得誌等人,為他們餞行。

周總理表示:「我曾經說過,你們三人都有很優秀的指揮能力,指揮的兵團戰鬥力都很強,有著光榮傳統的部隊。又都姓楊,你們‘三楊’,就叫做‘三楊開泰’!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在北韓打出軍威!打出國威!」

楊得誌和楊勇不是同一時間出發,當在異國重逢時,有著說不出的激動。楊勇邊喊著老楊哥,邊一路小跑過來握緊楊得誌的手,有說不完的話。後來,在楊得誌的支持下,楊勇率部在金城反擊戰中給予美國沈重的打擊。

抗美援朝結束後,二人先後回國。戰功赫赫的兩人分別被中央委以重任,可惜不在一處工作。他們一起共事的時間不長,但始終保持著當年那份戰友情。

有一次,楊勇勞動期間不小心摔斷了腿,去了多家部隊醫院都表示只能截肢。楊勇不肯接受,強烈拒絕治療,他的腿就這麽一拖再拖。楊得誌得知後,立即向周總理說明此事,周恩來了解事情經過後,便立馬派人將楊勇接到北京醫院治療。

手術痊愈後的楊勇暫時住在招待所,一時間不知自己能去何處。老戰友曾思玉和陳錫聯都紛紛致電他,要他來自己這邊休養,但楊勇怕麻煩他們都婉拒了。這時,楊得誌前來看望楊勇,並邀請楊勇來到他管轄的山東。

楊得誌直接說:「我現在還有一席之地,請來到我這裏吧。當年你都能奮死救我,如今你身陷囹圄,我怎麽能退縮呢?」楊勇在楊得誌的安排下,帶著妻兒來到青島,住進濟南軍區的遼養院。這是楊勇一生中最悠閑的時光,沒有工作,環境也十分好。

在康復鍛煉下,楊勇很快從拄拐變成使用手杖。周恩來也十分關心他的手術情況,多次聯系楊勇,詢問其身體情況。他也在身體情況轉好後,重新回到崗位上。1972年,楊勇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這時他和楊得誌還會時常見面,聊聊近況。

1982年,楊勇總感覺自己精神狀態越來越差,身體也經常不舒服。在家人勸說下,他來到醫院檢查,結果令人十分痛心,確診為肺癌,這則訊息讓病房一陣沈默。在精心治療和照料下,楊勇病情漸漸好轉。但他又想繼續工作,楊得誌經常勸他休息一段時間,楊勇執意不肯,說:「我們都是革命的幸存者,是馬克思主義者,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得拼命幹!」

楊勇就這樣堅持參加各項活動,在他再次病危住院前幾天,甚至還在會議上進行長達兩個小時的發言,對全軍和總參機關提出寶貴意見。楊得誌幾次看望他,都被楊勇念叨:「我自己的病情我了解,沒那麽嚴重,幹嘛老為了我影響工作,你工作那麽多,不要分散精力啊!」

隨著病情越發惡化,楊勇漸漸連話都說不出,但還是吃力地告訴楊得誌:「別再給我用藥了,對我沒什麽作用。太浪費了,讓他們給我停藥吧,別浪費錢,留著給需要的人吧!」

1983年1月5日,楊勇病危。楊得誌得知這一資訊,工作時接連走神,當晚夜不能寐。次日淩晨,楊得誌很想知道楊勇的手術情況如何,剛開啟門就見到一路小跑來的秘書,臉色十分不好。楊得誌當時感覺心跳停了一瞬,匆忙趕到醫院時,好友已經沒了呼吸,再也無法喊自己一句「老楊哥」,他永遠離開了。

想到二人就這麽生死兩隔,以後再也不會有人喊自己老楊哥,楊得誌頓時淚流不止。被淚水模糊的視線中,他仿佛看見當年那個沖進包圍圈救自己的好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