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瞻塙:正統年間的明趙王,繁衍功勛卓著!

2024-04-12歷史

開篇:

公元1439年正統四年中秋,左軍都督府的武將王瑜以雙臂高舉的姿態,仿佛在向虛無求救,他的哀號聲漸弱,最終在二品官階上停止了呼吸。

據【明英宗實錄】記載,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雙手緊握,呼救聲中帶著解脫的渴望。這一幕震驚了河南彰德府,尤其是對於趙王朱瞻塙,他聞訊後,心中暗有所感。

十六年前的慘劇,因趙王朱高燧的陰謀而死的人眾多,這起事件背後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歷經宣德年的腥風血雨,朱瞻塙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又有何傳奇篇章?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段塵封的歷史。

在永樂二十一年的動蕩歲月裏,一樁看似復雜的趙王陰謀案浮出水面。總旗王瑜的揭發揭示了令人震驚的圖謀——孟賢指揮與彭旭等人的聯合行動,目標直指皇位。

他們企圖毒殺永樂帝朱棣,篡改詔書剝奪太子朱高熾的地位,妄圖扶持趙王朱高燧登基。

作為趙王的守護者,常山中護衛中的孟賢,竟是靖難功臣孟善的嫡次子,這背景看似強大,但政變的陣容似乎有所欠缺。

令人疑惑的是,【太宗實錄】記載中的關鍵角色並非高層貴族,而是朱棣的心腹宦官黃儼和江保。

黃儼,司禮監的尊貴太監,自燕王府時代起就是朱棣不可或缺的親信,他的頻繁出使北韓更顯其影響力。

這場政變的布局中,為何未能吸引更多的重量級人物參與,其中隱藏的秘密值得深入挖掘。

黃儼與趙王朱高燧關系深厚,他不滿於皇太子朱高熾,曾因靖難之戰的誣告結怨。朱棣即位後,黃儼極力推動趙王成為太子候選人。

然而,一次政變計劃因天象異變而起,關鍵檔竟出自毫無文采的士兵高正之手,外加王瑜這個知情者意外地揭露了陰謀。

結果,趙王團隊遭受重創,而太子的庇護為他帶來了皇帝好感。令人驚訝的是,王瑜因此晉升為遼海衛正千戶,從七品躍升至五品。

但真正驚人的是,在朱棣去世、朱高熾登基後,王瑜一躍成為從三品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實作了驚人的仕途飛躍。這次對王瑜的提拔,無疑是對他揭發逆謀的表彰。

1433年的宣德年間,王瑜憑借揭發的秘密,奇跡般地躍升為左副總兵,執掌漕運大權。新皇登基後,他的官位直線上升,從千戶晉升為正二品都督。

令人疑惑的是,如此能手在趙王護衛中曾為何僅是微末的總旗?王瑜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深沈過往,又牽連了多少無辜的犧牲?

他的身後,是否有人前來追問真相?王瑜的告密事件不僅導致孟賢隕落、黃儼失勢,還間接動搖了趙王的地位。

朱高熾即位後,朱高燧主動請求卸下護衛職務,換取彰德府的平靜生活。

而在宣宗朱瞻基的時代,看到二哥朱高煦的結局,趙王最終明智地交出剩余權力,於宣德六年安然謝幕。次年,朱高燧的次子朱瞻塙承襲趙王之位。

趙簡王朱高燧的第三任繼妃翁氏,在正統五年(1440年)六月二十日離世,她是現任趙王朱瞻塙的母親,她的婚姻承載著深刻的政治背景。

不同於兩位兄長朱高熾與朱高煦,朱高燧的婚事充滿權力鬥爭。起始於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都督徐章之女成為他的正妃,她的家族因寧遠侯何福的顯赫地位而備受重視。

然而,好景不長,何福於永樂八年(1410年)獲罪自殺後,朱棣旋即在次年剝奪了徐氏王妃之位,轉而冊立沐晟之女沐氏為趙王妃,沐氏家族因鎮守雲南的戰略價值而被拉攏。

沐氏在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二月不幸去世,獲贈"恭惠"的謚號。值得註意的是,她去世僅三個月後,一場陰謀案隨之而來。

永樂年間,趙王朱高燧的次子誕生之際,其生母翁氏榮升為王妃,朱高燧渴望平靜生活與子嗣安穩。

然而,隨著朱瞻塙成為趙王,原安陽王妃王氏也晉封為妃,但她遺憾早逝,未能親眼見證趙王的輝煌。

正統年間,朝廷派遣張福與蘇霖,冊封邵全之女邵氏為新趙王妃,延續了趙王家族的繼妃傳統。 作為朱高燧僅存的兒子之一,朱瞻塙繼承趙王之位面臨艱巨任務。

既要穩固與朝廷的聯盟,又要積極繁衍後代,以避免趙國因無嗣而斷絕。他的每一步都承載著延續血脈的重任,絕不能讓歷史留下笑柄。

在宣德十年初,年僅九歲的少年英宗繼承大統,面臨嚴峻的內外挑戰。

真定衛軍士張普祥自稱七佛祖師,煽動叛亂,攻占磁州,連趙王朱瞻塙也深陷恐慌,不得不求助於朝廷。

面對趙王的急報,朝廷迅速行動,派遣官員和軍隊平息叛亂,確保了彰德府的安寧。然而,趙王的損失慘重,心愛的產業被沒收。

在困境中,他抓住宣宗梓宮歸葬景陵的機會,積極上奏,希望能親自護送梓宮並懇請寬免。這次危機雖驚險,但最終以趙王的巧妙策略落幕,彰顯出他的智慧與堅韌。

面對明宣宗景陵的局面,小皇帝朱祁鎮露出一絲苦笑,京城內兩位皇叔——越王朱瞻墉和朱瞻埏才是真正的主角,趙王朱瞻塙顯然不在輪值名單上。

況且,太皇太後張氏,作為昔日皇太子妃,對趙簡王持有保留態度,你的介入只會徒增紛擾。

因此,英宗禮貌回應,婉拒並建議他在封地安享天倫,天氣炎熱,不宜長途跋涉。

明朝的規定明確,親王後嗣斷絕,旁支才能繼位,但趙簡王獨子的現狀意味著,一旦朱瞻塙無子,趙國封號將面臨終止。

深知這一點的朱瞻塙早在安陽王時期,便積極繁衍,與王妃誕下了嫡長子。正統八年,英宗特別恩賜趙王諸子名字:長子朱祁镃、次子朱祁鋆等。

緊隨其後,正統九年,趙王府再添驚喜,宮人生下一對龍鳳胎。

這對皇家而言是雙重喜悅,連朱祁鎮皇帝也親自致信,祝賀這位堂叔:「欣聞叔得一雙男丁,這是祖宗庇佑和善行積累的福祉,願你妥善養育。」

青年時期的明英宗劇照揭示了一段歷史:在雙生子命運中,僅朱祁鏓得以留存,成為日後趙王的第八子,平鄉王。

當年七月,朝廷派遣張淳與陳宜兩位使者,正式冊封趙王的長子朱祁镃為世子,其他幾位王子分別封為臨漳王、湯陰王和襄邑王,遵循【皇明祖訓】的首封標準。

遺憾的是,朱高燧的子女中,世子早逝,次子朱瞻塙幸存,肩負起王國重任。他雖有六位兄妹,但存活者寥寥,唯有他健康承繼爵位。

在朱瞻塙的統治下,他不僅繁衍後代,確保了趙國的延續,還修復了趙藩與朝廷的關系。尤其在土木堡事件後,他的舉措更是令人矚目。

關於他的更多傳奇,我們將在後續篇章中深入講述。這位趙王,是連線過去的橋梁,也是開啟未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