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孫中山之後,權力的繼承

2024-07-22歷史

對一個公司來說,初代創始人離去之後的權力更替,往往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難關。

創業的第一代領袖能力超凡,充滿魅力。長期在其陰影下成長起來的第二代很難脫穎而出。第一代領袖一旦去世,繼承者在能力與威望上均遙不可及。因此公司多將陷入權力爭奪的內耗之中。

公司是這樣,政黨也是這樣。

***

紛爭

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在胡漢民、汪精衛和蔣介石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權力鬥爭。

自1926年1月的國民黨二大,到1931年11月的國民黨四大,六年時間裏國民黨內部派系紛爭從未停息。

本來1924年的國民黨黨章規定,全國代表大會應該每年召開一次。

但1925年1月,因為孫中山北上,沒有開成國民黨二大。及至3月12日孫中山逝世,黨內失去了魅力領袖及導師,誰也開不成二大了。

***

廖仲愷

孫中山在世時,廖仲愷、胡漢民是左膀右臂。

孫中山更看重廖仲愷。

廖仲愷不僅是國民黨內的理財專家,而且做事有魄力,有膽量,有擔當,政治眼光遠大。 1924年國民黨改組時,廖仲愷的功勞最大。

但奇怪的是,每次孫中山離開大本營,指派的留守負責人都是胡漢民,而不是廖仲愷。

孫中山說,我把代理大元帥交給胡漢民,廖仲愷會服從;但我交給廖仲愷,則胡漢民不會服從。我不希望廣州多事。

廖仲愷不能繼位了。

***

汪精衛

孫中山逝世後,胡漢民最有希望成為孫中山的接班人。

胡漢民的競爭對手,除了廖仲愷,還有汪精衛。

廖仲愷知道自己不是胡漢民的對手,就隱身幕後,把前台讓給了汪精衛。

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是不及胡漢民和廖仲愷的。

但是,孫中山北上時,帶上了汪精衛隨侍左右。在北京病重期間,孫中山讓汪精衛代處理國民黨與北方軍政當局之間的關系。

汪精衛不僅代表孫中山對外發言,並且是總理遺囑的執筆人。

因此,汪精衛也萌生了角逐接班人的雄心。

***

鮑羅廷

關於接班人,政治顧問鮑羅廷的支持舉足輕重。

孫中山對鮑羅廷深加信任,請他參與高層決策。

張國燾描述鮑羅廷的特殊地位說:他在國民黨中,既非黨員,又是外國人,職位也不過是政府顧問,但其發言卻具有決定性的力量。

在孫中山逝世後的廣州,鮑羅廷以中央政治委員會顧問的身份,運用高超的個人手腕,肩負著實際的領導責任。

***

胡漢民

鮑羅廷不喜歡胡漢民,很有成見。他認為胡漢民難以相處。

相反,在鮑羅廷眼裏,汪精衛是「有野心,無宗旨,可利用」的。

於是,在胡漢民和汪精衛之間,鮑羅廷有意抑胡擡汪。


胡漢民為人刻薄,氣度狹隘,城府太深,消極方面多有得罪,積極方面又不得黨內同誌信仰。

軍人方面,粵軍許崇智與胡漢民就勢不兩立,湘軍譚延闿、滇軍朱培德也厭惡胡漢民。

文人方面,戴季陶也早已與胡漢民交惡。

***

汪精衛上位

在鮑羅廷、廖仲愷等人的支持下,汪精衛拉攏了許崇智、朱培德、蔣介石等軍人,達成政治聯盟。

他們共同孤立了胡漢民。 所以,廖仲愷被刺 ,胡漢民責任重大。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

汪精衛被推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

胡漢民當了個有名無實的外交部長。要知道此時國民政府還沒有被列強承認,所謂外交部只是一個空衙門。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被刺。

參與刺殺廖仲愷的胡毅生、趙士覲、林直勉、林樹巍等人均是胡漢民的追隨者。其中,胡毅生還是胡漢民的堂弟。

汪精衛、許崇智與蔣介石,三人組織特別委員會,主持緝拿刺殺廖仲愷的兇手。

胡漢民被迫去蘇俄考察,結束了競爭總理接班人的序列。

***

西山會議

當時聚集在上海的國民黨老同誌有謝持、葉楚傖、茅祖權、邵元沖、沈定一、戴季陶、覃振、孫科等。

汪精衛對胡漢民的排擠,令上海的老同誌們非常不滿。

恰好,廣州那邊許崇智被蔣介石給逼走了。這事跟汪精衛本沒關系,但在許崇智看來,自己立有擁戴殊勛。蔣介石驅逐自己時,汪主席沒有出來說公道話,就是默許。

於是,不滿的人們走到了一起。

1925年11月下旬,這群人在北京西山集會,形成了西山會議派。

西山集會的名義,是另行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會議透過議案,停止廣州中央執行委員會職權,遷移中央黨部到上海。開除汪精衛黨籍6個月,解除其中執委職務。解雇鮑羅廷。

1925年12月14日,西山會議派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央黨部機關。

西山會議派另立中央,造成了國民黨改組以後的第一次正式分裂。

上海和廣州之間,互相指責對方是非法。

值得一提的是胡漢民。

雖然西山會議派反汪精衛,擁胡漢民,但胡漢民對西山會議派另立中央的行為並不認同。

胡漢民的黨性觀念極強,當西山會議派公開分裂國民黨時,他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廣州中央一邊。

胡漢民在大是大非面前非常清晰。

***

國民黨二大

1926年1月1日到20日,廣州,國民黨歷史上最激進的一次大會召開了。

這就是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由汪精衛主持,實際上鮑羅廷在幕後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中國共產黨黨員們在此次大會上極為活躍。

此時,汪精衛左傾化達到了巔峰。

大會秘書長是共產黨員吳玉章。

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由鄧澤如、林祖涵、林森、毛澤東、譚平山5人組成,做事的4個人中,3個是中共黨員。林森不在廣州,沒參加。

1926年2月10日,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會議,維經斯基這樣評估中共在國民黨中的影響:

共產黨實際上領導著國民黨。

以致我們時而自問,我們在國民黨中的影響是不是太大了。

***

蔣介石崛起

一大時,蔣介石沒有當選中央委員。

二大上,蔣介石首次當選中央委員。

隨後,蔣介石相繼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政治委員會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國民革命軍總監。

在一般代表心目中,蔣介石與汪精衛是兩個重心,蔣介石負責軍事,汪精衛負責政治。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以其校長座艦中山艦出現異動跡象,疑心有一個汪精衛、蘇俄顧問季山嘉與中共聯手的倒蔣陰謀,於是宣布緊急戒嚴。

這就是有名的中山艦事件。

事件發生後,汪精衛準備組織反蔣同盟反擊,但由於得不到蘇聯顧問的支持,竟負氣出走海外。

就這樣,蔣介石輕而易舉地掌控廣州中央。

1926年4月16日,蔣介石接替汪精衛,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

1926年6月5日,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6年7月6日,蔣介石被推舉為國民黨中常會主席。

至此,廖仲愷被刺,胡漢民被流放,許崇智被逼走,汪精衛負氣出走。透過中山艦事件,蔣介石開始掌控了最高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