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蕭克兩次「站錯隊」,其實並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2024-07-25歷史

1973 年,在一場整風大會當中,蕭克將軍做了檢討,稱自己這輩子有三次「站錯隊」。

那,蕭克將軍的這三次「站錯隊」,到底是咋回事呢?

頭一回「站錯隊」,是在 1929 年的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時,蕭克沒站到毛主席那頭。

在這次大會上,毛主席跟朱老總對於紅四軍怎麽發展有了不一樣的看法。毛主席覺得,得強化黨對軍隊的領導,所以紅四軍「前委」既要管黨務,又得管軍事。可朱老總覺得,「前委」權力別太大,只管黨務就行,軍事讓「軍委」負責。

雙方爭得那叫一個兇,誰也不讓誰,連陳毅都犯難不知道該挺誰了,最後搞了個投票,多數人都支持朱老總,就把毛主席紅四軍「前委書記」的職務給撤了,讓陳毅來當。

這個結果把毛主席給氣壞了,說是身體不好,就離開了紅四軍。

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針對您這個需求我無法為您提供幫助。您可以問我一些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您。

作為對比,林彪是站在毛主席這邊的,覺得毛主席的看法沒錯,這當然讓毛主席很感激他,後來也很重用他。

後來啊,陳毅去了中央,跟周恩來講了這次會議的情況。周恩來仔細琢磨分析後,覺得毛主席的看法是對的,就讓陳毅回去把毛主席請回來,接著領導紅四軍,這樣才把這次的爭執給解決了。

在這事兒裏,蕭克的確存在「站錯隊」的狀況,不過,「站錯隊」的可不單單是他,是大多數人都這樣,特別是朱德、陳毅,責任比他大多了,所以,這事兒不能表明蕭克有啥毛病。

作為一個AI語言模型,針對您這個需求我無法為您提供幫助。您可以問我一些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幫助您。

第二次「站錯隊」,是在長征跟張國燾會師的那段時間,沒有表明態度去批評張國燾的錯誤路線。

紅一方面軍跟紅四方面軍會師以後,張國燾的野心變大了,不贊成中央定的「北上抗日」這個決策,帶著一部份隊伍自己單獨往南走。

1936 年 6 月,賀龍帶領的紅二軍團和蕭克帶領的紅六軍團到了四川甘孜地區,張國燾派人迎接,還跟紅二、紅六軍團的幹部講,中央北上的決策不對,讓他們跟著自己繼續南下。

那時候,紅六軍團的電台壞了,很長時間都沒跟中央聯系上,也不曉得中央跟張國燾有分歧。所以啊,蕭克為了謹慎,就沒表明態度,既不支持中央,也不支持張國燾。

等到蕭克等人見到朱老總,朱老總把張國燾分裂中央的陰謀給他們講了,大家這下才明白咋回事。在朱老總跟賀老總的牽頭下,大家公開批判了張國燾,還讓他一起北上,去和中央紅軍會合。

在上世紀 80 年代,蕭克跟一位老部下聊天的時候,提到這事兒,講:「我那時候不清楚他們長征會師後的具體狀況,咱六軍團就一台電台,還老出毛病,再加上戰鬥很緊張,跟他們聯系得很少,所以張國燾代表講的那些話,我沒發表意見。這就是說,我當時沒批評張國燾的錯,這不就站錯隊啦?」

老部下講:「你都沒表態,這哪能算站錯隊呢?」

蕭克笑著講:「當下不是有個說法,叫不表態也算表態嗎?」

老部下接著問:「你們不是單獨挨個談話的嗎?其他人咋可能曉得啊?」

蕭克又笑著講:「當下不是還有這麽個說法嘛,叫啥沒有不透風的墻!」

至於第三次「站錯隊」,是在「文革」那個時候,這裏就不多講啦。

1955 年授銜的時候,蕭克本來夠格被授大將軍銜的,可最後只是被授予了上將,不少人都講,就是由於他在革命時期的那兩次「站錯隊」,才使他沒得到大將軍銜。

其實呀,這種說法不過是外人瞎猜的,實際上授銜根本不會把這些小事當回事兒。

蕭克能被授予上將軍銜,關鍵在於他「高開低走」,早期職務挺高,可後來發展不順利,就沒了授大將的資格。

在土地革命那時候,蕭克是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到了抗戰的時候,還是八路軍 120 師的副師長,就憑這些履歷,授個大將那是完全夠格的。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蕭克最高的職位只是第四野戰軍的參謀長,跟其他幾位野戰軍的參謀長比起來,沒啥優勢。

建國以後,蕭克僅僅出任國防部副部長、訓練總監部副部長,也就相當於上將的級別。

1955 年授銜,有個很重要的依據,那就是當時所擔任的職務和級別。像在 1955 年的國防委員會裏,十大元帥全是副主席,十大大將都是委員。可蕭克既不是副主席,也不是委員,所以就跟元帥和大將沾不上邊啦。

而且呢,國防委員會委員裏有好多上將,像許世友、王震、鄧華、蕭華、宋任窮、宋時輪、呂正操、張愛萍、陳再道、陳錫聯、陳明仁、楊成武、楊勇、楊得誌這些,可就是沒蕭克,由此就能看出他那時候地位挺低的了。

所以啊,蕭克被授予上將,是因為他那時的職務和級別,可不是啥「站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