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鄉故人談舊事2:韓德勤與李明揚相互矛盾的前後因果

2024-04-08歷史

韓德勤是江蘇省泗陽縣人。他在保定軍校求學時,和顧祝同(江蘇省漣水縣人)既同學又是蘇北同鄉,所以他倆之間的關系很親密。顧祝同在北伐戰爭期間,很得蔣介石的信任,歷任師、軍長等要職。1931年,蔣介石對江西紅軍發動第三次圍剿時,顧祝同被任命為「北路軍預備軍總指揮」。斯時,韓德勤由顧祝同推薦,被蔣介石任命為「陸軍第五十二師師長」。詎知,1932年春,韓德勤在江西永修縣境內行軍途中,突然遭到紅軍的襲擊,本人被俘,全軍渙散。從此,韓德勤就不被蔣介石重用。

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為了控制長江兩岸的軍事局勢,將文人主政的江蘇省政府(當時陳果夫為江蘇省政府主席)予以改組,委派顧祝同為江蘇省政府主席,當時顧祝同在江西上饒,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未能親來江蘇履任,遂派韓德勤為江蘇省政府民政廳長兼代主席職務,到鎮江來接收江蘇省政府工作。

韓德勤在鎮江,省主席的交椅還沒有坐定,日軍已沿著長江和滬寧鐵路線,分水陸兩路向南進逼。江蘇省政府不得不撤離鎮江,向蘇北內遷。

韓德勤於1937年10月先將省府遷到揚州,後來南京淪陷,揚州也受到敵人的威脅,於是又遷到淮陰。

這時,韓德勤統率的部隊,只有江蘇省六個保安團(原來有十個保安團,1937年10月奉統帥部命令,把保安第五、六、八、十等四個團撥歸陸軍第八十七師,改編成國防軍)和省政府的警衛大隊。各縣縣政府(蘇北未淪陷的縣份)還沒有保安大隊和自衛大隊等武裝力量。為了保住蘇北這塊根據地,不久韓德勤又把隴海沿線各縣的地方部隊,改編成保安第五、六、八、十等四個團,補足保安團原有建制。1938年1月,顧祝同呈請國防部將江蘇省原有的保安團及省府警衛大隊,改編為國防軍,隸屬第二十四集團軍指揮(該集團軍總司令由顧祝同兼任,韓德勤為副總司令)。韓德勤奉命後,即將保安第一、二、七、八等四個團編成一個師,番號為「陸軍第一一七師」;保安第三、四、五、六等四個團編成一個師,番號為「陸軍第三十三師」;其余保安第九、十兩個團和省政府警衛大隊合並編成一個獨立旅,番號為「獨立第六旅」。以上各部隊,統歸陸軍第八十九軍指揮(由韓德勤兼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為副軍長)。

韓德勤剛把部隊整編完畢,1938年5月徐州淪陷,鄰近的豐、沛、蕭、碭、銅、睢、邳各縣相繼成了日寇覬覦的目標。韓德勤坐在淮陰城內,感到無力援助,到1938年底,這些縣城亦陸續落入敵手。

韓德勤統率的陸軍第八十九軍,只能分布在淮陰縣附近的淮安、寶應、鹽城、阜寧等地,其他較遠的東台、興化、高郵等縣,均由各縣地方部隊駐守。沿長江北岸的南通、如臯、靖江和南岸江陰等處,均由韓德勤委派的縣長或專員,羅致地方上的民間武力組成保安旅(例如,南通區專員兼縣長張星柄為保安第三旅旅長,如臯縣縣長何克謙為為保安第四旅旅長,江陰縣縣長薛承忠為保安第一旅旅長,靖江縣縣長張少華為保安第九旅旅長),負責維持地方秩序。

這時,長江北岸的泰州城,是當時蘇北南來北往的唯一交通要道,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委派的「蘇魯皖邊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駐在那裏。李明揚是江蘇省銅山縣人,辛亥革命時曾追隨江西都督李烈鈞參加過湖口起義;北伐戰爭期間,曾被蔣介石委派為「江浙皖前線先遣軍」司令;1927年4月,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後,被當時江蘇省政府主席鈕永建委派為保安處處長。後來,陳果夫接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李明揚被排擠,一直在上海做寓公。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李宗仁在徐州號召全面動員,把蘇皖兩省的軍界耆宿,都羅致到他的第五戰區司令部,幫助他組織地方武裝,加強抗日力量。因為李明揚是銅山縣人,對徐州附近各縣情況非常熟悉,李宗仁對他很器重。這時,原在徐州擔任江蘇省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的邵漢元因是張學良向南京政府保舉的人,「西安事變」後被摒棄,所以李宗仁便推薦李明揚為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蔣介石滿口答應。徐州淪陷後,李宗仁覺得李明揚在江蘇境內還可以起一些作用,所以委派他為「蘇魯皖邊區遊擊總指揮」,指定他到泰州一帶活動。

那時,江蘇省政府還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管轄範圍之內,韓德勤對此也無法提出意見,但總覺得臥榻之旁,豈能容得他人在那賴恩睡?所以對李明揚到泰州後,在附近的泰興、江都等地招兵買馬,擴充遊擊隊伍,心中總感到有些不是味兒。

陸軍第八十九軍副軍長李守維,在1927年李明揚任保安處處長時,曾擔任第一團團長。有一次,保安第一團到江南溧陽去剿土匪,李守維沒有隨同部隊出發,結果部隊在溧陽反而遭到土匪的襲擊,損失很大。李明揚要懲辦李守維。後來李守維憑著他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挽同學曹滂(保安第二團團長)向李明揚說了情,才免了處分。但李守維對李明揚心中還是存有芥蒂,現在眼看李明揚又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擴充隊伍,心中也不無嫉忌。

韓德勤在李守維的挑撥下,對李明揚更感到有些不放心。因為韓德勤在江西永修被紅軍俘獲後是怎樣釋放出來的,李明揚是一清二楚的,所以李對韓的態度也不是很尊重的。雙方互相猜忌,感情上的隔膜愈積愈深。李明揚在運河西一帶成立遊擊隊,韓德勤也派人在那裏組織自衛隊。為了搶奪民間槍枝,時常發生沖突,甚至相互鬥毆。

1939年2月,日寇侵占淮陰,韓德勤率部倉皇南下,到達泰州後,李明揚乘機逼迫韓德勤拿出武器、彈藥和裝備,補充他自己的隊伍,並威脅韓不能久駐泰州,否則,會引起揚州日軍向泰州進攻。到了1940年5月興化形勢緊張,韓德勤只好把省政府和魯蘇戰區副總部轉移到東台縣的西溪鎮。這樣,韓、李兩人的隔閡更加深了一步。

1939年10月,新四軍由江南出發,北渡長江,在靖江、泰興兩縣與保安第一旅薛承忠及保安第四旅何克謙兩部發生了磨擦。韓德勤命令李明揚出兵相助,李非但不出兵,反而乘機把保安第二旅的防地姜墊(第二旅旅長張翼奉命赴如臯增援)奪了過去。這樣,更引起了韓德勤的懷恨。

韓德勤自退守蘇北以來,一直把在蘇北裏下河各地搜括來的糧食和棉花,經過綠草蕩的水運和範公堤的陸運,匯集到黃橋轉運到新港、張王港,向南通、上海銷售。現在,黃橋這一重要交通樞紐,忽然被新四軍控制,韓德勤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將被切斷。因此,韓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黃橋奪回來。李守維為了在韓德勤面前顯示出他的能耐,也竭力慫恿韓派重兵去收復這個重鎮。哪知,李守維的部隊才到達八尺溝,就遭到了新四軍的突然襲擊,弄得李守維慌慌忙忙逃出重圍,溺死在八尺溝裏。黃橋戰役,使韓德勤又吃了個大敗仗。

黃橋戰事結束後,韓德勤因為李明揚在緊要關頭,袖手旁觀,所以恨之入骨。1940年底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西撤,「蘇魯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劃歸「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部」指揮,韓德勤乘機把李明揚的軍需處長撤換,改派他魯蘇戰區副總部的經理處處長吳開遠兼任。這樣,李明揚部隊的經濟命脈便掌握在韓德勤的手中了。

李明揚對於這樣的措施,因為礙於上級命令,不便提出異議。但他的部屬李長江、顏秀五、陳才福等對韓這種做法,很是不滿。他們便暗中與駐在揚州的汪偽軍事特派員熊育衡聯系,於1941年3月,宣告投靠汪偽政權,成立偽第一集團軍司令部,由李長江任司令。這樣就嚴重地增加了對困守在興化城內的韓德勤的威脅,因而促使韓、李兩人的矛盾進一步的加劇。

附註:作者王健夫於1940-1943年間曾任國民黨淮安縣政府第二科科長、社會科長、淮安縣糧食管理分處秘書等職。現年八十多歲,住南京。

(淮安文史資料,198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