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上的相生相克定律:為啥老蔣那麽牛,遇到毛主席就不行了?

2024-01-03歷史

前言:

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從未躋身過權力中心的蔣介石,憑一己之力僅用一年時間,就幹掉了孫中山所有的繼位者,成為國民黨新一任的領袖,由此可見,蔣介石不管是在心機還是計謀方面,都是十分的出類拔萃,和我們平時所了解的「又菜又愛玩」的形象不同。

而毛主席就好似天生是蔣介石的「克星」,兩人相鬥了大半輩子,蔣介石只要對上毛主席就必敗無疑。難道歷史上相生相克的定律真的存在?是什麽原因導致成現在這樣的狀況呢?

走上革命的道路

蔣介石出生於浙江奉化的一戶商賈家庭中,家境殷實在十裏八鄉都是出了名的。在他八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母親王彩玉因只是父親的一個妾室,根本就沒分到多少財產。

為了養活底下的孩子,王彩玉每天起早貪黑的幹活,久而久之就疏忽了對蔣介石的教育,令他養成了一副熊孩子性格,經常惹事生非,幸好王彩玉並沒有忘記讀書的重要性,蔣介石到年紀後,就被她送到私塾讀書。

進了學堂後,蔣介石依舊沒有收斂,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刺頭」,1905年,蔣介石因為領導同學鬧事被迫轉學到寧波的一所新式學堂,顧清廉成為了她的老師,在顧清廉的教導下,蔣介石明白國家目前正處在生死存亡之際,並且還了解了孫中山先生以及日本明治維新的故事,自此後一顆革命的種子的被種到了蔣介石的心中。

1906年,蔣介石為了自己的夢想,向母親提出自己想要暫停學業到日本留學,令他意外的是,母親竟然毫無猶豫的同意了。

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蔣介石結識了自己的義兄陳其美,並在他的介紹下參加了同盟會,成為了一名反清的革命黨人,可以說年輕時期的蔣介石是一個思想非常激進的革命青年。

遇貴人

如果說陳其美是蔣介石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讓他有機會進入日本振華學校進修軍事理論。那麽孫中山,就是蔣介石人生中的第二位貴人。

辛亥革命爆發後,蔣介石在義兄的建議下,中斷在日本的學習生涯,回到國內參加革命,因為沒有背景,早期的蔣介石在同盟會內部級別並不高,蔣介石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不甘一直屈於人下,於是就找各種機會,想要接觸到孫中山。

功夫不負有心人,1912年的一場刺殺,讓蔣介石成功入了孫中山先生的眼。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同盟會有個叫陶成章的人,仗著自己元老的身份,為了扳倒孫中山,甚至偽造他貪汙的假證,這讓孫中山十分頭疼。雖然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但也遭不住有人一直這麽陷害。

於是蔣介石就借著除掉陶成章的機會,成功進入了孫中山的視線中。

後來蔣介石又在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亂中,成功護送孫中山安全突破重圍。為了表達對蔣介石的謝意,此後孫中山一直栽培他,就這樣蔣介石的仕途一路扶搖而上,很快就成為國民黨部隊中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但此時的蔣介石空有一身名號,毫無實權。

1925年,孫中山去世,國民黨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大家都猜測會汪精衛、胡漢民以及廖仲愷三人中選出,畢竟他們三人一個是國民政府主席、一個是外交部長,一個是財務部長。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結果最後卻被沒有實權的蔣介石奪得了最後的勝利。這是怎麽回事呢?

成為國民黨最高統帥

1925年,孫中山在北伐過程中因病去世,原定的接班人胡漢民因為背後勢力影響了聲譽,因此地位並不穩固,三人為了爭權,搞得國民黨內部人心惶惶,火藥味十足。

趁此機會,蔣介石拉攏汪精衛,對抗胡漢名和廖仲愷。說來也巧,蔣汪兩人合作後不久,廖仲愷意外身亡,蔣汪兩人趁機將陷害廖仲愷的臟水潑到了胡漢名的身上。

在兩人的合力之下,成功將胡漢名排擠出國民黨高層。而此時蔣介石在北伐中大放異彩,實作了名利雙收,成功奪得國民黨的最高指揮權。

蔣介石從一個無名小卒,一步步坐上那個位置,說他能力不行,簡直是無稽之談。更何況在北伐過程中,蔣介石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將李宗仁、馮玉祥以及閻錫山等各大軍閥收拾的服服帖帖,還將張作霖趕回老家東北,這樣的經歷,放在歷史上都十分罕見,可蔣介石再厲害,還是有自己的克星,那就是毛主席。

嘗試失敗的滋味

在遇到毛主席之前,蔣介石可以說從未吃過敗仗,甚至打過多次以弱勝強的戰役,那麽怎麽碰到毛主席就毫無還手之力了呢。

從經歷來看,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在很多方面,蔣介石履歷更為華麗。毛主席從未上過一天軍校,他的指揮能力,都是一點點在實踐中學來的。

而蔣介石卻是從正規軍校走出的高材生,因此對於沒錢沒背景的共產黨,蔣介石從未看在眼裏,直到多次在共產黨身上栽跟頭後,蔣介石有了危機感,開始大肆迫害共產黨人。

甚至為了徹底消滅共產黨,蔣介石還發動了5次圍剿戰爭,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蔣介石率50萬大軍,親歷戰場使得大批優秀的共產黨員犧牲在這場戰役中。

而這次戰役的能夠勝利,除了蔣介石本人有能力外,也與毛主席被剝奪了紅軍的指揮權有著很大關系。

只要沒有毛主席,蔣介石就可以輕松戰勝對手,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的呢?

不會抓主要矛盾

蔣介石這個人到了後期,除了站錯對外,還不會抓主要矛盾。為什麽這麽說呢?毛主席為什麽能贏,除了高超的軍事能力外,他站的是廣大的人民群眾這邊。

蔣介石就不同了,因為本身是地主階級的原因,他服務的物件是有錢有權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普通人的人生對他而言,就如同草芥一般,絲毫不重要。這也是為什麽他能坦然的與日本人簽訂【何梅協定】的原因。

除此之外,蔣介石因為不會抓主要矛盾,喪失了好幾次剿滅共產黨的機會。例如第五次圍剿成功後,蔣介石應該趁紅軍長征初期,一舉剿滅對方,但是他沒有,因為他覺得紅軍已經再無翻身之力,轉身就去貴州消滅軍閥去了,有人可能會問,消滅軍閥有什麽錯呢?畢竟蔣介石就是靠剿滅軍閥起的家。

那我們就要看一下蔣介石剿的這個軍閥,北伐時期,蔣介石剿的軍閥都是些實力雄厚的地方霸主,而這個貴州的軍閥名叫王家烈,手下只有幾萬人,還不是吸大煙的,就是老弱病殘,可以說毫無戰鬥力,根本不需要特意抽出時間對付。

而就在他圍剿王家烈時,毛主席在遵義會議中,被重新確立為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在毛主席的周旋下,成功保住了紅軍的有生力量。

此時的蔣介石,在想回頭對付紅軍時,早已為時已晚。

除此之外,在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覺得比起對抗日寇來說,共產黨的威脅對自己更大,於是便發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成功失了民心。

而毛主席則不同,他在做一個決定時,看的非常長遠,這也是為什麽直到現在,我們時不時還在享受毛主席當年留給我們的瑰寶。

小結:

蔣介石雖然前期憑借自己的硬實力拿得一手「好牌」,但他的目光有時太過短淺,只能看得一時得利益,導致後期一步錯步步錯,最後陷入萬劫不復得境地。

而毛主席則不同,是典型得走一步看百步得類別,他想著得從來不是眼前的這一畝三分地,而是這件事能否利千秋。

更可怕的是,毛主席還是個學習王者,在每次戰鬥中,他都會總結自己的不足並且改正他。他領悟到的東西也從不藏私,皆會分享給自己的戰友。自己強戰友也強,這樣的軍隊怎麽可能會被輕易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