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十六國:羌人首領姚襄被史官比作孫策和劉備,他的最終命運如何?

2024-02-02歷史

衣賜履按:東晉自建立後,基本上保持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鮮明特色,直到冒出一個桓溫,才略有改觀,公元347年,桓溫滅掉了成漢帝國。但也就是略有改觀——對手稍微硬一點兒,便回歸本色,公元354年,桓溫討伐前秦,一直打到長安邊兒上,可惜臨門一腳欠點兒火候,功敗垂成,被前秦給揍回來了。

公元354年,九月,桓溫率軍從關右返(逃)回,穆帝司馬聃派侍中、黃門侍郎在襄陽(湖北省襄陽市)加以慰勞。

公元355年,七月,有人向主政的會稽王司馬昱報告說,武陵王司馬晞(元帝司馬睿四子)跟自己府第之中,找了很多工匠制造各種武器裝備,搞不好要發動政變誒。

司馬昱就此事咨詢太常王彪之,王彪之說:

武陵王那個人,沒有那麽大的誌向,他不過就是喜歡出個遊打個獵唔的,對這個事兒啊,您得冷處理(深願靜之),平息各種議論,壓根兒不要再提!

司馬昱認可。

【司馬晞活到六十多歲,命不錯】

衣賜履說:【晉書·司馬晞傳】載, 晞無學術而有武幹 ,為桓溫所忌。司馬晞被任命為太宰,但似乎並不怎麽管事兒。後來,硬是被桓溫給廢黜了,死於流放之所。因此,不排除是桓溫派人告的黑狀。

十月,東晉朝廷任命豫州刺史謝尚督並、冀、幽三州諸軍事,鎮守壽春(安徽省壽縣)。

這一期間,桓溫的老娘孔氏去世,桓溫上書,表示要給老娘守喪,請求辭職。穆帝司馬聃下詔不準,贈孔氏臨賀太夫人印綬(桓溫是臨賀郡公),派侍中前往吊唁,由謁者全程監護喪事,旬月之中,八次派使者前往探問。

桓溫料理完老娘的喪事,連續十余次上書,請求北上修復先帝陵墓,並請朝廷將首都遷回洛陽。

朝廷不許。

但是,到了公元356年年初,司馬聃升任桓溫為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 委以 專征 之任

衣賜履說:此時,洛陽並不在東晉手裏,又是四戰之地,桓溫不斷上書,請求遷都洛陽,十分古怪。或許有兩個原因:

一是要權。 北上修先帝陵墓,遷都洛陽,在政治上無比正確,你可以不準,但不能說我的建議不對,我不斷請求,搞得朝廷只好「 委以專征之任 」,以撫其心。

【專征之任】

可別小看「專征」二字, 所謂專征,指掌握軍教全權,不待天子命令,得專自征伐 。這個權力大了去了,翻遍【晉書】,東晉朝廷只給了前涼政權這個權力,主要因為前涼離朝廷太遠,給不給都那麽回事兒。再有就是王敦,明帝司馬紹說過「(王敦)遂據上宰, 杖節專征 ,委以五州」的話,但聯系上下文,也可能是王敦不遵王命,自己「杖節專征」,並非元帝司馬睿或明帝司馬紹批準的。得「專征」之權,則不論怎麽調動部隊,都沒了造反的嫌疑。你說,這個權力大不大?

二是站隊 。桓溫不斷要求遷都洛陽,也可能是搞了一出「指鹿為馬」,明知道不可能遷都,但我就是要這麽說,目的是看朝臣怎麽站隊,哪些是我這頭兒的,哪些是皇上那頭兒的。

好,桓溫準備打姚襄了。

羌人首領姚襄,本已歸降東晉,被任命為平北將軍。東晉中軍將軍殷浩,一直看姚襄不順眼。公元353年,殷浩借北伐之機,突襲姚襄,結果被姚襄打得大敗。之後,姚襄占據盱眙(江蘇省盱眙縣),招募擄掠流民,部眾達到七萬,又設定地方長官,勉勵督促農業生產(可參詳拙文【 君子劍殷浩:權力,就是殷浩的〈辟邪劍譜〉 】)。這樣,東晉朝廷對姚襄就很有些忌憚,而姚襄也感到在東晉呆不下去了。

公元354年,二月,姚襄派使者向前燕投降。

五月,江西(巢湖流域)流民郭敞等一千多人,挾持陳留(治所暫設譙城,安徽省亳州市。一說唐邑)內史劉仕,向姚襄投降。東晉朝廷震驚,任命吏部尚書周閔為中軍將軍,進駐中堂(江蘇省江寧縣),豫州刺史謝尚,從歷陽(安徽省和縣)返回,戍衛京師,加固長江防線,嚴密守備。

於是,姚襄手下很多幹部,都建議幹脆回北方得了,姚襄同意。

公元355年,正月,姚襄自稱大將軍,大單於。

五月,姚襄攻擊外黃(河南省杞縣東北),東晉冠軍將軍高季阻擊,大破姚襄。姚襄收攏隊伍,轉而進軍占據許昌(河南省許昌市東),進而打算前往河東(山西省夏縣),以圖關右。

衣賜履說:此時,前秦已立國數年,又剛剛擊敗了桓溫大軍,氣勢正盛,關中地區相當穩固,姚襄打算奪取,除非前秦內部出了問題,就跟石虎死後,後趙大亂,才給了冉閔造反的機會一樣,否則,斷不可能。

早在公元354年的正月,歸附東晉的故冉魏帝國徐州刺史周成,反叛東晉,從宛城(河南省南陽市)起兵,攻打洛陽。周成占據洛陽之後,不曉得是否又歸降其他政權,反正,這家夥一直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

公元356年,四月,姚襄攻打洛陽,周成堅守,打了個把月,沒打下來。

長史王亮勸諫說:

明公英名蓋世,兵力強大,人心歸附,但如今被拖在洛陽城下,這麽下去,勢必軍力受損,威望受挫。如果此時有其他賊寇乘機攻擊我們,那可就危險了。現在,我們應該渡河北上,再圖遠略。

姚襄說:

洛陽雖然地盤不大,但有山河四塞,也是用武之地,我想先占據洛陽,然後開建大業。

不久,王亮死了,姚襄痛哭,說:

是老天不想我成就大事嗎?為何要奪去我的王亮!

八月,東晉太尉、征西大將軍桓溫自江陵(荊州州政府所在縣,湖北省江陵縣)出發,征討姚襄。

桓溫派督護高武占據魯陽(河南省魯山縣),輔國將軍戴施駐紮在黃河岸邊,自己則率大軍乘舟船進逼許昌、洛陽。船隊一路北上,桓溫與手下幹部們登上座艦樓台,眺望中原,感慨道:

神州沈淪,殘破如斯,王夷甫那幫人,難逃其咎!

記室、陳郡(河南省淮陽縣)人袁宏說,時運起伏,自有興廢,何必非讓這些人背鍋呢(運有興廢,豈必諸人之過)!

衣賜履說:王夷甫,即王衍,也是瑯邪王氏的出彩人物,做到西晉太尉,除了保家衛國不太擅長之外,喝大酒、玩兒音樂、搞清談,等等,這些個名士標配的才藝,王衍都是頂級高手。公元311年,王衍與一大堆司馬家的王爺、朝廷重臣一道,被石勒擒獲後處死。

袁宏是東晉史學家,著述頗豐,最著名的作品是【後漢紀】,現存三十卷。

桓溫臉色一變,說:

諸位,你們知道劉景升(劉表)嗎?當初,他有一頭重千斤的大牛,食量是普通牛的十倍,然而,拉車趕路,還不如一頭瘦弱的母牛。曹操進入荊州後,宰了這頭大牛,燉好後讓戰士們吃掉了,當時的人,無不拍手稱快!

在座的人,全都嚇了一跳,袁宏本人也變了臉色。

【這牛肉估計比較柴】

衣賜履說:桓溫把袁宏比為千斤大牛,意思是,你名聲很大,但你毛用都沒有,只會浪費國家給你的俸祿。

八月六日,桓溫抵達伊水。姚襄解除了洛陽的包圍,抵拒桓溫。姚襄把精銳部隊,全部隱藏於伊水以北的樹林中,派使者對桓溫說:

領導,您親率王師前來,我願意投降,請您命三軍稍稍退後,我當在道旁拜迎大駕。

桓溫回復說:

我此來是為了光復中原,拜謁皇陵,跟你沒關系。你要想來見個面,那就自己個兒過來,不用派人來回傳話兒。

於是,雙方開戰。姚襄在伊水北岸,晉軍列陣前進,桓溫親自披甲督戰,姚襄軍大敗,陣亡數千人。姚襄率數千騎兵逃奔到邙山(洛陽城北)。當夜,當地老百姓丟下老婆娃娃,追隨姚襄的有五千多人。史稱姚襄勇猛而又愛護百姓,雖然他屢戰屢敗,但老百姓只要得知他在哪裏,就扶老攜幼,前往投奔。桓溫軍中傳言姚襄已經受傷身亡,被桓溫抓獲的許昌、洛陽一帶的老百姓,無不面向北方痛哭。

衣賜履說:歷史上,他逃到哪兒,老百姓就跟到哪兒的,是誰啊?劉備啊!

姚襄向西逃走,桓溫沒能追上。

之前,弘農(河南省靈寶縣東北)人楊亮從姚襄那裏來投奔桓溫,桓溫問他姚襄的為人,楊亮說:

姚襄這個人,見識高遠,胸懷寬廣,是 孫策 那樣的人,並且,他的雄才武略還要超過孫策。

衣賜履說:史官似乎對姚襄有些溢美,以劉皇叔之能得人心和小霸王之雄壯武勇來襯托他,似乎有點過了。

姚襄跑了,周成投降。

桓溫拜謁西晉陵墓(分布在洛陽城北邙山一帶),該修的修,該重建的重建,又分別設定了看守陵園的官員。之後,桓溫上表,請求任命鎮西將軍謝尚為都督司州諸軍事,鎮守洛陽。謝尚到任之前,桓溫讓潁川(河南省許昌市東)太守毛穆之、督護陳午、河南(郡政府設洛陽)太守戴施,率二千人守衛洛陽,保衛皇陵。桓溫將三千多戶老百姓遷到長江、漢水之間,押解周成返回。

衣賜履說:洛陽處於前秦、前燕、東晉三國交界處,誰使勁兒大,誰就能得到,但得到之後,又很難防守。桓溫留下二千守軍,講真,我覺得他就沒想著長期占據洛陽。但是,桓溫此番拿下了洛陽,政治意義巨大。

【洛陽】

穆帝司馬聃下詔,派兼司空、散騎常侍車灌等人,持節前往洛陽,修整先帝的五座陵墓(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

十二月十九日,司馬聃率群臣,穿上孝服,在太極殿遙祭祖先,追悼三天。

司州都督謝尚,因病不能前往洛陽就職,朝廷以丹陽尹王胡之代替。王胡之是王敦堂弟王廙(讀如義)的兒子。

好,我們再去看看羌人小霸王姚襄。

姚襄逃到平陽(山西省臨汾市),前秦並州(州政府設蒲阪,山西省永濟縣)刺史尹赤,原為姚襄手下,重新歸降姚襄,姚襄於是占據襄陵(山西省襄汾縣。襄陵屬平陽郡)。前秦大將軍、冀州牧張平攻擊姚襄,姚襄戰敗,於是,哥兒倆結為異姓兄弟,罷兵休戰。

衣賜履說:張平打敗姚襄,然後結為異姓兄弟,這是什麽神劇情?【通鑒】偷懶了,沒說清楚。這個張平,原為後趙並州刺史,公元351年,年初,張平派使節向前秦歸降,被苻健任命為大將軍、冀州牧。不久之後,張平又歸降前燕。此處,【通鑒】稱其為前秦大將軍,不太準確。按照【晉書·慕容儁載記】的說法,張平跨有新興、雁門、西河、太原、上黨、上郡等地,有壁壘三百余處,下轄胡人、漢人十余萬戶,自己任命征、鎮將領,「為鼎峙之勢」,儼然是一個獨立王國。也即是說,不管他是降了秦,還是降了燕,他誰的都不聽,自己拿主意。

【十六國春秋·苻生傳】載:

姚襄率萬余人馬,攻打前秦平陽太守苻產鎮守的匈奴堡(山西省臨汾市西南七十裏),前秦晉王苻柳前往救援,被姚襄打敗。姚襄攻克匈奴堡,斬殺苻產,苻產的士卒,全部坑殺。姚襄派使者到長安,請求前秦皇帝苻生,允許他借路前往隴西,苻生打算同意,但東海王苻堅堅決反對。苻堅說,姚襄是豪傑之士,如果讓他回到隴西,一定後患無窮,不如先以厚利引誘他,尋機幹掉他。

衣賜履說:本年,苻堅十九歲,顯然,在政治上相當早熟。

苻生覺得有理,就派使節去授予姚襄官爵。姚襄拒絕,斬前秦使者,把送來的各種印綬、文書,一把火燒了,在黃河以南地區寇掠。苻生大怒,命 大將軍張平 討伐姚襄。姚襄於是給張平送上厚禮,又說了不少諂媚之詞,於是,哥兒倆結為兄弟。

衣賜履說:從這段記述來看,姚襄還真是個人物,有點兒小霸王孫策的風采。當年,孫策雖然死看不上袁術,卻能低下高貴的頭顱,在袁術那裏謀了個差事,這才開啟了江東霸業。

這一時期,有個比較奇特的現象。類似張平這樣,有一定實力又相對獨立的軍閥,他們可以同時向燕、秦、晉投降,但聽不聽命令,聽誰的命令,則由他們自己說了算。此處,苻生之所以能夠命令張平征討姚襄,張平也確實打敗了姚襄,然而又和姚襄斬雞頭、燒黃紙結拜了兄弟,就是因為他們之間,是這種特殊的政治關系。

公元357年,三月,姚襄前往北屈(山西省吉縣),圖謀關中。

四月,姚襄從北屈出發進據杏城(陜西省黃陵縣),派堂兄、輔國將軍姚蘭攻占敷城(陜西省洛川縣東南),老哥、曜武將軍姚益(一說姚益生)、左將軍王欽盧,分別統率士兵招納羌、胡各部族,以及漢人,一時之間,歸附姚襄的有五萬余戶。

前秦皇帝苻生派將領苻飛龍(一說苻飛)攻打姚蘭,將其生擒。姚襄率軍進據黃落(陜西省銅川市西南三十裏黃堡鎮),苻生派衛大將軍、廣平王苻黃眉,平北將軍苻道,龍驤將軍、東海王苻堅,建節將軍鄧羌等,率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前往迎擊。

姚襄堅壁固守。鄧羌對苻黃眉說:

姚襄連續被桓溫、張平擊敗,已經失了銳氣。然而他爭強好勝,如果我們擂起戰鼓,揮舞戰旗,大軍直撲他的營壘,他一定會憤而出戰,這樣則一戰可擒。

五月,鄧羌率三千騎兵沖到姚襄營壘大門口兒,拉開架勢,不斷叫罵。姚襄果然大怒,率全軍出營作戰。鄧羌佯裝不敵,掉頭就跑,姚襄追到三原(陜西省三原縣),鄧羌突然掉轉騎兵,沖擊姚襄軍,苻黃眉等人也率大軍趕到,姚襄軍瞬間被打得七零八落。姚襄的坐騎失蹄摔倒,前秦士兵一擁而上,生擒姚襄。

【十六國春秋·姚襄傳】載,(姚襄)為苻堅所殺,時年二十七歲。

姚襄的老弟姚萇率眾向前秦投降。

姚襄一直把老爹姚弋仲的棺材帶在軍中,前秦皇帝苻生,以諸侯王的禮儀,將姚弋仲葬於孤磐(甘肅省甘谷縣境),以公爵之禮埋葬姚襄。

衣賜履說:姚襄,被史官擡到劉備和孫策的高度,然而功業未建,就這麽死了,就如一場饕餮盛宴,把人的胃口吊起老高,口水流了半缸子,突然宣布,宴會取消!

後來,這位投降了前秦帝國的姚萇,建立後秦帝國,追謚老哥姚襄為魏武王。這倒跟孫權如出一轍,孫權稱帝後,沒有追尊老哥孫策為帝,只追謚為長沙桓王。

殺死姚襄的苻堅大帝,則死在姚萇手上。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