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一支2000人的國軍殘部,流亡緬甸20年,其後代成為泰國合法公民

2024-01-04歷史

中緬交往甚少,國民黨留在緬泰老三國邊界上的「金三角」殘余勢力,既侵犯中國雲南省邊界,又陰謀顛覆緬甸政府。而這次事件的發生,使中緬兩國再次成為人們共同關註的話題,兩國在邊界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產生了共鳴。也對以後兩國解決邊界問題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被遺忘的「金三角」戰役

1950年代,在與中國大陸、泰國、老撾等多個國家接壤的三角地帶,至少發生了兩次大規模反擊,也就是國際社會俗稱的「金三角」地區,曾多次對大陸邊防部隊和政府機構發動武裝襲擊。在這個「金三角」區域,蔣介石的國民軍起初只是一支不到2000人的殘軍。鼎盛時期,它的軍隊規模擴大到兩萬多人,勢力範圍是台灣的兩倍。兩次擊敗緬甸國防軍,猛攻大陸邊境的共產黨軍隊,占領雲南幾個邊境縣,引起大陸「三局」嚴重關切,生怕蔣介石做好準備,從西南邊境進攻大陸。

周恩來曾開玩笑道:「誰活捉柳元麟中將,誰就當將軍。」意味著能夠俘獲「金三角」地區國軍統帥柳元麟的共產黨軍將得到提拔。

「金三角」地區國軍聯合當地遊擊隊,對雲南共軍發動了突如其來的猛烈襲擊。為了結束邊境災難,大陸還發動了一系列「秘密戰爭」,聯合與中國接壤的緬甸、泰國和老撾軍隊,消滅「金三角」地區的國軍殘余。然而,這一帶的國民黨地下武裝遊擊隊,卻像春天草原上的野草,春風吹又生。兩岸戰爭期間,國民黨地下武裝遊擊隊在「金三角」地區活躍了至少20年,對解放軍雲南邊境構成極大威脅。蔣介石從大陸撤退到台灣後不久,在「金三角」地區進行反攻行動的是國防部大陸辦。該部隊專門負責政府撤台初期對大陸的軍事行動。

而一兩年後,撤銷國防部大陸事務辦公室,原單位改為保安局,後更名為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換言之,「金三角」地區反攻行動的性質已經從軍事行動轉變為情報行動。曾由蔣介石直接領導的「金三角」地區,後來由蔣經國領導。從此,「金三角」地區的反攻成為真正的秘密戰爭。

蔣介石早在1949年下野之前就曾計劃一旦反共戰爭失敗,雲南省、四川省、西康省和台灣省將成為政府未來反攻中共的重要基地。

沒想到,國軍從淮海之戰(俗稱徐蚌會戰)一路慘敗,沒有時間建立反攻基地。而且,國民軍要麽被殲滅於戰場,要麽向共產黨軍隊投降,只有部份軍隊撤退到台灣,少數部隊撤退到雲南等地,然後從雲南撤退到靠近中國邊境的「金三角」地區。

其中,撤退到緬甸撣邦的國民軍部隊是李國輝第八軍部隊和第二十六軍譚國忠的部隊。為了抵抗這支外來勢力,緬甸甚至出動了緬甸國防軍的部隊,襲擊國民軍總部,激戰了三天三夜。

結果緬軍被李國輝、譚國忠的國軍殘部打敗。在這之後,緬軍與這些國軍殘部進行交涉,緬軍最終被迫允許李、譚二人留在撣邦猛撒。國軍殘部在此設立了臨時基地,暫且立命安身於此。

就像中情局設立「西方公司」作為對外掩護一樣,奧斯金聲稱他們將使用美國商人的名義,成立「自由亞洲委員會」組織。這個神秘的組織,在曼谷和西貢都有分支機構,是「金三角」國家軍隊的靠山。然而,這只是美國利用孤立軍隊的權宜之計。

1951年1月,蔣介石給他們起了一個新名字:「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李彌任總司令。中央情報局還為國軍殘部投放了大量彈藥和補給。1951年3月,軍隊對雲南發動反攻,6月發動大規模攻勢。

一路上攻克了滄源、雙江、耿馬、冕寧、瀾滄等邊陲縣。國軍總司令柳元麟在回憶錄中指出,這是大陸完全被共產黨軍隊占領後,國軍軍隊的第一次反擊。這也是第一次「國旗」在大陸飄揚。然而,反擊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由於缺乏後備力量,雲南人民反共軍寡不敵眾,很快就撤回了緬甸。

然而,「反共救國軍」的力量卻還在增強。從最初的2000多人到14000多人,沿中緬邊境,密支那以北、八莫以北、老撾以東,一直到老泰邊境。這是蔣介石領導下的台灣唯一一支反共遊擊隊。連美國中央情報局都高度重視,每月給這支反共軍救國隊75000美元援助。

而第二波反攻行動始於1957年初,台灣軍事情報機構又推出了另一項秘密計劃,代號為「安西計劃」。

蔣介石準備在1958年4月之前動用3000人的軍隊,對雲南的車裏和瀾滄江發動了突襲。

1958年7月,在劉元林將軍的領導下,發動秘密作戰計劃,經過與解放軍的20場戰鬥,入侵了雲南鎮嶽、佛海、瀾滄等縣。與此同時,共軍在金門發動大規模炮戰,「金三角」地區的「雲南人民反共誌願軍」與雲南共軍展開了多場戰鬥。率領反攻的柳元麟將軍表示,這是「國旗」第二次在大陸飄揚。

1960年11月,解放軍與緬軍聯合組建了6萬人的部隊。其中,解放軍派軍4師1團,共48000人,緬軍12團,共12000人。在兩軍配合下,與國軍在熱帶叢林中展開激戰。這就是所謂的「江拉之戰」。

征戰期間,蔣經國代表父親親臨國軍「南昆司令部」。「江拉之戰」分三個階段進行,最終,國民軍放棄了原來的總部,撤退泰北。

江拉戰役後,國軍於1961年3月第二次撤出「金三角」地區,從台灣撤軍4400余人,留下約5000人。泰國被並入北方反共勢力。劉元林將軍在回憶錄中說,大陸失敗後,他率領「雲南人民反共誌願軍」在滇緬邊境地區活躍了10年。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興起

早在1950年4月,逃亡的國民黨第8軍第709團殘部(司令員李國輝)和國民黨第26軍第298團(副司令員譚忠)在緬北小孟浜地區相遇。地處緬泰邊境,素有「金三角」中心之稱,並被「振興軍」占領。

不久,李、譚率領的軍隊透過合並擴大到3000人。他們建營地、招兵買馬,引起了京東緬甸國軍的密切關註。 5月,雙方開始談判。 6月初,談判破裂。 6月16日至28日,緬軍向傷殘軍發動進攻,對他們進行圍剿。

8月底,殘軍從大其裏撤出,在蒙撒安頓下來,得到了喘息的機會。殘軍的發展引起了台灣和美國的關註。 1951年2月,李彌從台灣抵達玉沙。 3月,正式成立「雲南反共軍總司令部」,擴招6900余人。為了實施「旨在幹涉共產黨在東亞活動的地下特別行動計劃」,中央情報局開始研究如何利用逃離緬甸的國民黨殘余士兵入侵華南。在台灣的指揮和美國的支持下,殘部軍在中國雲南邊境進行了1951年5月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騷亂,雲南軍區部隊立即下令殲滅李彌殘部軍。並組織五個團以四種方式追擊和鎮壓李彌。

6月底,所有進出的剩余的士兵都被驅逐出境。 7月,李彌組織了第二次飛行。經過50多天的戰鬥,雲南軍區司令部殲滅敵軍549人,將殘部軍逐出境。隨後,李彌將殘軍撤退至緬北果敢至三島前線,分兵四處奪取領土,迅速占領緬北以北的克康、西澳和京東地區,薩爾溫江和雲南南部。

到1953年初,殘軍已增至18500人,占據了南北長5公裏、東西寬280公裏的廣大地區,形成了一支主要的分裂勢力,可稱為「國中國」。

更重要的是,1952年8月,傷殘軍渡過薩爾溫江,發展到緬甸中部的巴本縣、毛面縣和亞縣。與緬甸克倫自衛軍反政府武裝成立「聯合作戰指揮部」,公開宣布聯合緬甸所有反政府武裝,推翻緬甸現政府。這直接威脅到緬甸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安全。

1953年1月,緬甸政府為了自身利益,組織精銳步兵旅攔截傷殘軍人,向聯合國指控台灣國民黨侵犯緬甸主權。盡管美國千方百計擱置這一提議,李彌司令部拒絕撤出台灣,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和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下,殘軍不得不派代表與台灣談判。緬甸政府和台灣被迫同意撤出部份殘軍。

國民黨殘軍求生之路

在國共內戰中,雖然國民黨軍隊占據巨大優勢,但還是被解放軍打敗,逃往台灣。當時,除了一些沿海小島外,還有一些國軍的殘余,大陸上幾乎看不到國軍的影子。但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仍有少量國民黨軍隊殘存。他們來不及撤退,只好逃往緬甸。

蔣介石雖然在台灣被打敗了,但他並不甘心就這樣被打敗,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回擊大陸的想法。如此一來,緬甸第93師將成為國軍背後的重要力量。蔣介石後來甚至把他們編入正規軍,和其他部隊一樣,給他們發糧和軍費。

國民黨軍隊雖然在國共內戰中被解放軍打得慘不忍睹,但當他們抵達緬甸時,他們的實力仍然比緬甸軍隊強得多。緬軍每一次討伐第93師,就被第93師上了一課。緬甸很不服氣,於是把提案交給了聯合國。對於此事,蔣介石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只能想辦法把軍隊運回台灣。

但是,93師的很多士兵都不願意去台灣。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雲南,多年來一直夢想著回到家鄉。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只好帶走願意回台灣的人,不願離開的人留在本地,斷絕往來。

雖然留在緬甸的國家軍隊人數突然下降到2000人,但是,這支軍隊沒有補給,糧食是個問題。於是他們開始了毒品生意,成為金三角著名的毒品武裝力量。和緬甸和泰國的軍隊多次來回戰鬥,但都被打敗了。泰國政府只好主動與他們談判。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軍隊已經進入了金三角的泰國領土,而泰國第一次正視這支部隊的是從幾次圍剿失敗開始的。在解放軍手下屢敗屢戰的國民黨殘部93師,面對泰國政府雖然每一次勝利都伴隨著士兵的傷亡,但對於地方軍隊來說,卻是一次不小的考驗。最後,泰國政府意識到他們不是第 93 師的對手。

此外,泰國還有很多販毒勢力,對他們來說非常麻煩。他們需要強大的幫助來為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他們主動和解。泰國政府願意為第93師提供一塊區域安頓下來,但不能離開圈地。唯一的條件是請93師作為傭兵,協助泰國政府軍圍剿泰國販毒勢力,難度也很大。為了生存,第93師不得不承諾為別國領土上的別國政府去賣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泰國政府最終還是答應了。

那片土地就是今天著名的金三角地區。具體來說,它是泰國金三角的梅斯勒鎮,第93師及其下屬的總部所在地。歷經磨難和滄桑,軍隊撤退到金三角的泰國領土梅斯勒。在泰國政府針對國內局勢和一定程度人道主義的特許下,總部駐紮在梅斯勒。

他們從抵達泰國的那天起,為了生存,除了種植鴉片和走私海洛因,還幫助泰國政府對付昆沙、羅星涵等金三角地區的反政府勢力和販毒勢力,以及巴東山的遊擊隊……然而,沒有哪個國家會容忍,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領土處於不斷的戰爭中。

因此,1970年,在段希文將軍的帶領下,占領金三角的前國民黨殘軍,在泰國王室出面和拉瑪九世國王出面後,終於將全部作戰武器交給了泰國政府。泰國親自招募,所有士兵及其家屬都加入了泰國國籍,享受與泰國軍隊及其家屬同等的待遇。這一訊息當天在世界各大媒體上占據了顯著位置。此時,被李國輝大敗逃往金三角地區的國軍,在蔣介石派國民黨將軍李彌的指揮下,「反攻雲南」,占領了四邊境縣城,締造了金三角神話的部隊,終於正式瓦解。

國民黨殘軍之滅亡

1961年5月,台灣當局經泰國空運柳元麟部主力撤離。剩下的殘兵,由李文煥、段希文、馬俊國率領,各執一軍,各行其道。

針對這種情況,我軍很快就對它發動政治攻勢,並把它擺在首位。

最終,蔣介石的軍隊回國,大規模叛逃。據統計,1960年初至1962年5月,雲南以外的蔣介石軍官兵681人回國參軍; 1962年下半年至1963年5月,回國149人; 1964年上半年,又有120人起義回國; 1964年11月至1965年1月,40人起義回國; 1965年上半年,回國78人; 9月至12月,又有141人回國參軍。 1960年代,有超過2500名蔣介石軍隊起義回國。

與此同時,台灣國民黨一直在支持剩余的殘余部隊。

1966年和1970年,蔣在台灣的父子還分別召見了段希文和李文煥並進行精神鼓勵。老在台灣的李彌也不斷發信,號召部下伺機攻打雲南。在台灣當局的蠱惑下,流亡緬甸、泰國的蔣氏殘部不時派出武裝特工破壞中國邊境地區。 1973年李彌在台灣逝世,1975年蔣介石逝世。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國民黨殘軍在國外的零星入境間諜活動逐漸變得沈寂。在解放戰爭中,逃往緬甸、滯留在緬甸的民進黨軍隊終於消散在歷史的塵埃中。

殘軍後代之結局

隨著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那些硬性的規定隨著他們影響的消失而漸漸消逝,這些人的後代也漸漸離開了泰國北部的村莊,前往泰國的各個地區為了生計打拼,有些人混的還不錯,有些人依舊窮困潦倒。

相比於那些令各國政府都頭疼的先人,後代們一出生就可以拿到泰國的護照,也能說泰語和漢語,經過幾代人的顛沛流離,他們最終變成了泰國人。如今,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人只不過落日余暉,困獸之鬥。但是在他們看來,他們正在為未來做計劃。為擴充軍力,李國輝甚至想出了一個辦法,即讓這些士兵娶當地女子為妻,娶妻一名獎勵二十元。

起初,這些士兵認為不僅可以肆意娶妻,還能夠領到豐厚的獎金,於是爭先恐後地尋找當地女子作伴結婚,生怕被別人搶了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發現自己這樣只能一輩子在窮山僻壤之地生活下去,自然也就生出了別的想法。

所以他們只好進了泰國北部的一個村莊去蓋房子,定居下來。泰國不想冒犯這些退伍軍人,因此將他們征募入伍,並提出日後不準在販毒制毒。此時他們也近度過半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因此他們接受了這一條件。

現在看來,他們是被拋棄的一群人,歷史註定了他們此生較為殘酷。但是,他們依然為了謀取自己的利益進行販毒活動,危害世界。

【參考文獻】

[1]方海興.我軍剿除逃緬國民黨軍始末[J].蘭台世界:上半月,2009,000(008):P.44-45.

[2]毛德傳.李彌與逃竄緬甸國民黨軍[J].鐘山風雨,2013(04):40-43.

[3]史聞.金三角:國民黨殘軍半個世紀異鄉漂泊夢[J].開心老年,2015.

[4]俞風流.越境大剿匪──國民黨金三角"復興基地"覆滅記[J].軍事歷史,1999(4):51-52.

[5]王彪.1949年國民黨殘軍敗退緬甸的台前幕後[J].世紀風采,2014(9):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