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8年毛主席邀張治中全家吃飯,臨別時:我還有話和你講,稍等一等

2024-02-04歷史

58年毛主席邀張治中全家吃飯,臨別時:我還有話和你講,稍等一等

1949年北平糊談時,張治中踏入北平,毛主席在香山雙清別墅設宴款待。初次相見,毛主席滿懷熱情地說:「1945年在重慶時,感激你的熱情接待。」

在毛主席看來,延安的款待讓他深感抱歉。當初在重慶,張治中以上好的酒席招待毛主席,而到了延安,卻只能以小米招待張治中。

張治中留居北平後,毛主席和周恩來對他的生活起居關切備至,頻頻收到他們送來的禮物。

一次,毛主席得到山東農民送來的特大白菜,立即派人將一顆送到張家。多年來,張治中不僅是「三次到延安的好朋友」,更是毛主席的黨外好友。

肝膽相照的秘訣 盡管毛澤東和張治中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但兩位深知,唯有團結合作,國家才能有出路。

1893年12月26日,湖南韶山沖生的毛澤東在青年時期加入革命,毅然投身革命事業,成為中國革命的支柱。

1924年,他支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1927年國共分裂後,他開創了井岡山道路。

紅軍經歷了艱難的長征後,毛澤東剛到達陜北就再度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領導者。

比毛澤東大三歲的張治中於1890年10月27日在安徽巢縣出生,青年時期曾做學徒和警察,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並在黃埔軍校任教。在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他參與了北伐戰爭和淞滬抗日前線。

七七事變後,他擔任國民黨軍委政治部部長等職務。

早在黃埔軍校創辦時期,張治中就與共產黨人有了接觸,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多年來,他為國內和平不懈奔走,被譽為「和平將軍」。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他向蔣介石上書萬言書,希望能向共產黨讓步。

綜上所述,毛澤東和張治中雖走上不同的生涯道路,卻懷有相同的願望。這也是兩人一旦接觸後,長期肝膽相照的原因。毛澤東和張誌中直接接觸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蔣介石邀請毛澤東來重慶談判,尋求國共和解。

實際上,眾所周知這是一場「鴻門宴」,然而,為了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毛主席仍然冒險前往重慶。

張治中深知蔣介石的為人,也了解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為了確保毛主席的安全,應周恩來的請求,張治中甚至將自己的府邸慷慨讓給了毛主席,自家則搬至一處小院。

對於毛澤東的日常事務,張治中也安排得非常周到,調派了最為可靠信任的人為毛主席提供服務。

他還調派了政治部特務營的手槍排擔任毛主席的警衛工作,並多次囑咐:「保衛毛澤東,要比我十倍更加用心。」

在經過一段時日的談判後,雙方達成了「雙十協定」,基本敲定了協定內容。然時,周恩來擔心國民黨特務對毛澤東的安全構成威脅,與張治中商議後,張治中決定親自將毛主席送回延安。抵達延安後,毛澤東特意為張治中舉行了歡迎宴會。

在三次訪延安中,毛主席的言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正是這些舉動讓張治中感受到毛澤東的體貼和真誠。

「雙十協定」簽署後的第三天,蔣介石撕毀了協定向共產黨發動進攻。為此,張治中連夜書寫萬言書向蔣介石建議以和平為主,自發作出讓步。

張治中第三次存取延安是為了檢查【停戰協定】的執行情況。於3月4日再次抵達延安,中共為他準備了盛大的歡迎晚會,氣氛熱烈。張治中在講話中幽默地自嘲,表示這已是他第三次蒞臨延安,希望將來寫歷史時不要忘記他。

毛澤東笑著表示未來可能還會到訪延安,但張治中堅定地說:「你們以後肯定會搬到南京去。」並補充:「我從未想過共產黨會失敗。」

這句話反映了張治中對共產黨的特殊信任,顯示出他的偉大政治預見。他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毋庸置疑的,毛澤東回應說,寫歷史的人定會記住共產黨。

不久後,張治中奉命前往新疆處理事務,釋放了獄中的共產黨員,並組織了可靠的護送隊伍將131名共產黨員在全面內戰爆發前平安送回延安。為感謝他們,毛澤東在護送隊伍返回時送給了張治中一些延安特產,如狐皮、毛毯,以表示對他的感激。

張治中一生致力於和平,與共產黨保持著深厚友誼。在當時動蕩的年代,與毛澤東的這段交情顯得尤為珍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兩人的聯系更加密切。

毛澤東:我還要和你說句話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張治中多次勸阻,但蔣介石執意一意孤行。最終,在蔣介石錯誤領導下,國民黨在軍事上連連潰敗,1949年,蔣介石發表文告,請求和談。

1949年4月1日,張治中率領南京政府代表團抵達北平,次日,毛主席在香山與他會面。毛主席親切地與張治中握手,隨後關心起了他家庭的狀況。

經過十幾天的商議,雙方決定透過和平手段解決全國問題,但蔣介石和國民黨頑固派仍然拒絕簽署和談協定。代表團的去留成了最大的爭議。當時雖然有人願意留在北平,投奔共產黨,但張治中堅決準備回南京復命。

作為一位軍人,他有自己的原則,然而,在革命中,張治中的態度和表現為人所矚目。在十年內戰中,他是唯一一位沒有親內建兵與紅軍作戰的將軍。

在新疆將131名共產黨成員安全護送到延安,盡管他身屬國民黨,但卻為共產黨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毛澤東等人早已將他視為親近之人。

因此,得知張治中堅持要回南京復命時,周恩來、李立三、林伯渠都前來勸解,指出目前實作全面和平的難度,但和談仍然是可能的。

然而,張治中強調了復命的重要性,更令人擔憂的是,他的妻兒仍在南京。周恩來耐心地勸解說,回南京可能會面臨危險,還提及自己在西安事變時對姓張的朋友的歉疚,今天不能再對不起你。

在周恩來溫和真摯的安慰下,張治中及代表團決定留在北平。

周恩來深諳人心,明白盡管張治中答應留下,他仍會為家中的孩子擔憂。

於是,在各方努力下,周恩來迅速將張治中的家人接到北平。張治中看到妻女熱淚盈眶,激動地握著周恩來的手說:「你們的工作真是做到家了,使我終生難忘,當犬馬相報。」

在新中國即將成立之前,毛主席委托張治中成功策動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因此毛主席親自頒授給他一級解放勛章。

新中國成立後,張治中備受毛主席器重,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等重要職務。毛主席在做出關鍵決策前,總是會征詢他的意見。

張治中留居北京後,兩人經常坐在一起長時間交流,真誠溝通。在國家剛剛建立的初期,毛主席工作繁忙,但仍會騰出時間探訪張治中,一次會談常常持續兩三個小時。反之,張治中也常常前往中南海看望毛主席,一同共進普通的便飯。

1958年8月下旬,北戴河會議期間,毛主席邀請張治中全家到自己住處共進晚餐並進行談話。在臨別時,張治中詢問:「過兩天我要回北京去了,主席有何吩咐?」

毛主席淡定地回答:「不著急,我還有話要和你說,稍等片刻。」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毛主席並未提及具體事宜,也沒有安排任務,這讓張治中頗感疑惑。

直到九月上旬,毛澤東才對張治中表示:「我打算去外地視察,你是否願意同行?」

張治中為之興奮,對機要秘書表示:

這次要做好準備,我會緊隨毛主席的身旁,你要充分利用速記記錄下他說的每句話,並留意周圍環境和群眾的采訪。到了晚上,將這些材料整理在一起,成為一份寶貴的日記。

9月10日上午8時,毛澤東和張治中分別搭乘飛機從北京飛往武漢。經過約三個小時的飛行,他們終於抵達目的地。一下飛機,張治中立即詢問毛主席的睡眠情況,他對毛主席的作息十分了解,尤其在工作繁忙時,毛主席也會通宵勞作。

毛主席告訴他,昨晚連續開了五個會議,今天早上還接見了新疆參觀團,因此也沒能有一個寬松的休息時間。

張治中憂心毛主席的身體狀況,匆忙建議主席稍作休息。然而,毛主席卻表示習慣了當前的工作強度,即便要前往長江,也早已適應。於是,下了飛機後,他們一同乘船在江上共進午餐。

第二天在武漢,毛主席計劃下江遊泳,歡快地在長江暢遊數圈,仍然神采奕奕。對此,張治中甘拜下風,感慨:「毛主席身體強健,著實與眾不同。」

張治中跟隨毛主席巡視期間,仔細聽取了各地政府領導對本地情況的報告。各地的飛速發展使得張治中深感驚嘆,激動不已。

由於兩人觀念相近,在巡視途中,他們對於許多問題常常有著相似的見解,因此兩人經常就一些經濟和文化建設的事務進行深入探討。

9月16日,毛澤東和張治中乘船從武漢抵達安徽,隨後存取了安慶、合肥、馬鞍山等地。

在跟隨毛主席巡視的過程中,張治中深感領袖與群眾之間的深厚感情,也更為毛主席的領導情懷所打動。

深夜葉子龍敲門:主席有事相商 9月21日,毛主席一行從南京經上海乘火車前往杭州。在漫長的行程中,張治中早早就入睡了。然而,在午夜時分,葉子龍卻敲響了他的門,告知:「主席有事需要商討。」

張治中頗感疑惑,半夜主席召見是否有什麽重要事務?

他半信半疑地來到毛主席住處,看了一下表,已是淩晨一點,毛主席卻仍在忙碌,一天的奔波已讓他疲憊不堪。盡管毛主席表面上是國家領袖的威風凜凜,實際上卻時刻為國家民眾付出,消耗著自己的身體。

初次見到毛主席,張治中有些尷尬地問:「您大概是剛醒來吧?」 張治中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是剛剛入睡。

深夜時分,毛主席召見他,目的是商討最近的安排,決定前往上海視察上鋼一廠。告知張治中自己的計劃後,毛主席讓他回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張治中趕到毛主席的住處,希望重新調整行程,提出讓毛主席多休息幾天。他表示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休息了,而這次到杭州就可以多放松一下。

毛澤東淡淡一笑,表示自己身體仍然很強壯,三天的休息足以恢復。然而,由於杭州是終點站,毛主席和張治中的行程將分開。

張治中對毛主席的身體狀況感到擔憂。後來,他從葉子龍口中得知,在杭州期間,毛主席一直在夜以繼日地工作,工作強度並不比在北京小。

在與毛主席一同視察的20多天裏,張治中將每天的所見所聞記錄成日記,並整理成冊,起名為【真摯、親切、爽快、率直、英明、偉大的人民領袖】。隨後,他請毛主席審閱,並請求發表。

看到約四萬字的日記,毛主席笑著說:「你的日記我是不看的,凈在吹我。」張治中卻堅持想請毛主席看一眼,毛主席拒絕道:「我不看你就不能發表。」張治中堅持表示自己有言論自由。

毛主席固執地表示寫的是自己的事情,當然不能發表。張治中堅信自己的記述實事求是,希望毛主席看過後再決定,但毛主席仍然拒絕。最終,毛主席答應再考慮考慮。

在此次視察中,張治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他多次邀請毛主席坐滑竿,但毛主席始終堅決不肯。

張治中曾提議毛主席一同遊覽安徽的黃山,但毛主席卻發出了一個頗為奇怪的問題:「上山有路嗎?汽車能不能開上去?」張治中回答說當然有路,如果汽車無法行駛,就可以使用滑竿。

毛主席拒絕道:「我不能坐滑竿。」毛主席的回答讓張治中感到疑惑。後來,在一次安徽視察中,張治中再次提出前往黃山,毛主席笑著說:「你們那個偏僻的地方,誰去?」

張治中依然不明白主席的意思。在抵達杭州後,兩人談及登高山時的景色,張治中忍不住問:「有沒有滑竿上山?」毛澤東笑指自己的雙腿說:「我有這一副滑竿!」

盡管張治中不理解毛主席為何不坐滑竿,但毛主席作為一名共產黨人深知,他可以選擇坐汽車、騎馬,唯獨不能再坐滑竿。他認為自己坐滑竿就是把自己騎在人民的頭上,這不僅觸及良心,更涉及到人道。

接著,一位毛主席身邊的青年工作人員告訴他們,毛主席在杭州的許多山都攀登過,他的登山能力超過我們所有人。

毛主席的充沛精力是首屈一指的,正是有著這樣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他才能勝任領導中國革命和推動全球人類解放事業的沈重責任。

毛澤東與張治中之間的友誼是中國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肝膽相照的傑出典範,這段友誼在統一戰線中孕育、成長。透過這次視察,張治中也間接領悟到毛澤東在工作中的謙遜、踏實和平易近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