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23秦統一六國之戰:屠睢征伐楚南蒼梧郡地及藩屬蒼梧國

2024-01-31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

先前,蒙恬、蒙毅 率秦軍攻擊齊國的西部邊境高唐縣 城,遇到齊軍舉全國之力的抵抗。待到王賁、李信 率秦軍已經滅燕、代兩國後,蒙恬、蒙毅率軍還沒有攻破齊國的高唐縣城。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秦王命令,王賁、李信率軍突然南下攻擊齊國的北部。因為齊國為對抗蒙恬、蒙毅的強勢攻擊,已調撥各地齊軍前往西部抗秦。齊國北部自然空虛,這讓王賁與李信有了可趁之機,但讓王賁沒想到的是,簡極是毫無吹灰之力,就一路攻破其北部所有城池,直到齊國都城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城外。

此時,齊軍主力在西部反被蒙恬、蒙毅牽制,不能回都援王,王賁與李信趁機率軍包圍了齊國都城臨淄城,但沒有馬上攻城,而是勸降。齊王建 見形勢已去,只好不戰而降,齊國滅亡。

但是,在楚國的西南方向,還有大片疆域敞未征伐。

公元前221年,王賁與蒙恬兩軍已滅燕、代、齊三國進軍路線圖

雖然在兩年前,楚國都城壽春被秦軍所破,楚王負芻 被擒,但楚國南方的大片疆域城池,要麽被殘余楚軍固守,要麽宣布自治獨立。

王翦主力班師回朝後,其留下一分支軍隊由趙佗 將軍率領,沿贛江繼續南征。

作為西南路線軍的屠睢 統領,肩負著征服楚南的重任,一路向西南繼續挺進。

屠睢 將軍及副將任囂 率軍離開壽春以後,攻取息縣(今固始縣西)、西陽(今光山縣)、西陵(今黃岡市)等縣後,開始了洞庭郡(今益陽市)、蒼梧郡(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區)等地的進軍。

屠睢大軍在圍剿楚國洞庭郡之時,遭遇楚軍水兵的頑強抵抗。秦王從雲夢澤北的秦國南郡(今湖北荊州)調來幾萬水兵支援。最終攻克了洞庭湖周邊的羅縣 (今湖南汨羅市)、臨湘縣 (今長沙市)、益陽縣 (洞庭郡所)三大縣城。這三大縣城正是三大江水入洞庭湖的江口。羅縣為汨羅江入口地,長沙縣為湘江入口地,益陽縣為益江(今資江)入口地。

屠睢大軍休整數月,由於洞庭湖南面,多為丘陵江水地帶,山川交錯,幅員遼闊,東有羅霄山 隔斷了秦軍九江郡的支援;西有雪峰山 隔斷了秦軍黔中郡 的支援。只好孤軍深入楚國的西南境地,謀劃分三路,以湘江,溢江(今資江)、沅江三大水系為進攻路線,逆江而上,直搗江水源頭,百越五嶺以北的楚國最南端。

屠睢 西路秦軍,沿湘江、溢水而上,又從南郡、黔中郡調來支援軍隊,沿沅江而上,繼續南征。屠睢西路秦軍征戰至龐城 (今衡陽市南)後,又分任囂 率軍沿舂陵江、耒水而上。糧草用船運輸逆江而上,騎兵沿江邊陸道騎行,相互呼應,沿途攻城拔塞,又經數月征戰,至公元前220年夏,沿湘江、溢江、沅江的三支軍隊都會師於蒼梧山 腳下的蒼梧郡 所的蒼梧縣 城外駐營。

公元前220年,屠睢、任囂、趙佗率軍征伐楚國南方蒼梧郡諸地路線圖

古老的蒼梧國 位於蒼梧山北面,瀟江與湘江交匯處。其瀟水 是南向北流入湘江後,繞蒼梧山北面折向東流,與舂陵水 (蒼梧山東面)交匯,又轉向北方流去,直匯流入洞庭湖。從蒼梧山腳下的瀟湘交匯處乘船,一天可到達洞庭湖 。

史記:在公元前278年,楚襄王熊橫 在位二十年,秦國大將白起攻占了楚國的都城郢 (今湖北荊州)盡毀,又燒了先王墓夷陵。楚襄王的軍隊潰敗了,退到楚國北部保守在陳都 (今河南周口市)。當時已罷免的屈原 被流放在洞庭湖湘南一帶,聽到此訊息後,感到救國無望、報國無門,郁憤絕望,自沈於洞庭湖邊的汨羅江 ,以身殉楚國。他在流放期間寫了一部被後人稱贊為「詩經」的詩詞【離騷】 ,其中描述一段從洞庭湖到蒼梧山拜舜廟的一段經歷:

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

......

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譯意為:

我以先聖行為節制性情,憤懣心情至今不能平靜。

我要渡過沅水、湘水向南尋去,我要對重華(即舜帝,葬在蒼梧山之野)傾訴心情:

(這段意思是:我目前心情不好,要到明德之君的舜帝廟去傾訴。)

......

早晨從蒼梧山出發,傍晚就到達了洞庭湖。

我本想在君山稍作逗留,但夕陽很快西下將要暮色蒼茫了。

我命令船夫羲和慢行,望崦嵫山還很遠呢,不要急著趕啊。

前面的道路啊又遠又長,我將上上下下而追求理想。

(這段意思是:去蒼梧拜舜帝廟後,回來時的心情好多了。)

據古籍還有以下記載:

北魏【水經•湘水註】 (卷38)記載:「營水(今瀟水)出營陽泠道縣南山,西流徑九疑山下,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遊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先秦【山海經•海內東經】 亦載:「湘水(今瀟水)出舜葬東南陬,西環之,入洞庭下。」

楚國南方的蒼梧山、九疑山、湘水、瀟水等位置地形圖

所以說,秦軍沿此湘、沅、溢三江進軍,基本上能覆蓋洞庭、蒼梧、黔中 三郡的地域,最後三支軍隊聚集在湘蕭交匯的蒼梧古國城下。

兵臨城下,屠睢大軍挾楚王負芻 以城門前勸降。

一將士向城上喊話:「秦王有旨,屠將軍有令,楚王已歸降秦國,楚國已亡,均等城邑皆歸秦國王地,城守率兵歸降者,不殺賞封。不降者,滅其九族。」

蒼梧王 及蒼梧郡守趙南山 等臣在城上觀望,商議是降還是戰?趙南山乃是楚王母親趙南溪之弟,楚王負芻 的舅舅。

決議後叫張山作使者前去與秦軍交涉。開啟城門,張山帶幾個隨從出城,走到秦軍陣前,見到囚在馬車上楚王負芻,便下跪叫道:「王上!」

「起身前來說話。」楚王負芻說道。

「遵旨!」

張山上前待話,楚王負芻說道:「為了天下蒼生,不心靈塗炭,降了吧!」

「王上?!」張山又問道。

「降了吧!」楚王負芻喪失了信心地說道。

「降秦可以,但秦王先答應我們條件。」

「什麽條件?」楚王負芻問道。

「蒼梧王與郡守已商議的條件是,要求給楚王、蒼梧王必須封侯賞地。」

楚王負芻閉著眼睛噓了一口氣,預設了這個條件。

張山得到楚王默許,然後向秦軍提出此歸秦條件。屠睢將軍不敢自作主張,派八百加急快馬向秦王稟報。

不久,秦王快馬信使,帶來秦王聖旨。屠睢派使者進入蒼梧王城宣告秦王聖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念楚王負芻 誠心歸秦,勸降有功,封零陵侯,賞零陵縣地。封蒼梧王趙誌 為蒼梧侯,賞蒼梧縣地。封楚蒼梧郡守趙南山 為秦蒼梧縣令;冊楚蒼梧侯國 為秦蒼梧縣,原蒼梧侯國所屬的郴縣 (今桂陽縣等)、耒縣 (今耒陽縣等)等劃歸秦蒼梧郡 所轄。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謝王上!」蒼梧王 與郡守趙南山 道聲謝表示接受條件同意歸秦。

在公元前382年時,原蒼梧王國 被招降歸楚後,稱為蒼梧侯國 ,其國號不變,其封地不減,所管轄縣為蒼梧縣、零陵縣、郴縣、耒縣 四縣。

如今,即公元前220年,秦國招降蒼梧侯國 後,除了國號,其封地也只有蒼梧縣 一地,位於蒼梧山的西北面(包括今全州、東安、祁陽、祁東等縣)。蒼梧王心有不悅,早已埋下了反秦之心。

楚國末代王熊負芻 被封零陵侯 ,不能參與朝政,從此被軟禁在零陵縣 的小封地裏(今新田縣北,蒼梧山南嶺)。楚國時的零陵縣 (包括今新田、道縣、寧遠、灌陽、興安、江華、江永、富川等縣)治位於蒼梧山 的西南面,九疑山 的北面,瀟水上遊傍約二百裏處。

(後記:秦滅六國之後,其五國君王都不得善終,唯有楚國君王熊負芻 還被封為零陵侯,沒有軍權,不能議政,只有一小塊封地由他自生自滅。當然,末代楚王負芻之所以,沒有象趙王遷 、齊王建 那樣,在自己小封地裏被活活饑餓而死,是因為,熊負芻的娘家及夫人家族均為當地的蒼梧族人,這是他賴以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

公元前220年夏,楚國南方的最後一個蒼梧郡被屠睢征服,標誌秦國一統天下完成。

公元前220年秋, 楚王負芻八年(40歲),秦王政二十七年(40歲)。

最先,趙佗 率軍沿贛江也征服了越人自治的上贛國 ,並沿楚國南疆邊境開始設防。

其次,屠睢 西路大軍沿湘、瀟、耒三江逆流而上直至源頭,沿途接管了楚蒼梧郡 所及西南邊境的城池及軍防,並向秦王稟報順利接管了蒼梧郡及邊境各縣的情況。

秦王聞訊大喜,天下南疆最後一個蒼梧郡 已完全收服,標誌著天下一統六國算是真正完成,秦國上下民眾歡呼雀躍,將士們歡聚一堂開懷暢飲。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