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有「百戰百勝」美名的粟裕,卻在魯中地區連吃了兩場敗仗

2024-05-19歷史

有「百戰百勝」美名的粟裕,卻在魯中地區連吃了兩場敗仗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指揮下,全殲國軍王牌中的王牌——張靈甫率領的整編第74師。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國共雙方雙方懸殊的軍事實力對比已經比解放初期有了極大的改觀。

在此種背景下,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指示劉鄧率領的晉冀魯豫解放軍和陳粟率領的華東野戰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按照中央軍委指示,帶領4個縱隊約12萬余人,強渡黃河,千裏躍進大別山,直插敵人心臟,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

國民黨部隊在短暫休整之後,集結了11個整編師24萬余人進犯我沂蒙地區,妄圖將我解放軍消滅在魯中一帶。

為牽制山東地區的國民黨部隊,減輕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壓力,中央軍委決定改邊華野不分兵的慣例,於6月29日指示陳毅、粟裕分兵出擊。當時天降大雨,戰爭形勢不好,而且分兵不利於集中優勢兵力作戰。

但考慮到延安方面和劉鄧大軍的困難,第二天,陳粟還是決定按照中央軍委指示分兵:

1縱、4縱由葉飛、陶勇率領越過臨蒙公路,向魯南挺進;

3縱、8縱、10縱由華野參謀長陳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領向魯西泰安、大汶口方向挺進;

2縱、6縱、7縱、9縱和特縱,由野司總部直接指揮,在魯中地區與國民黨周璇。

這就是華野軍史上著名的「七月分兵」。

這次分兵,陳粟帶領5個縱隊,實力不弱,但卻連遭兩次失利,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是什麽情況吧!

分出的1、3、4、8、10縱到位後,迅速對國民黨部隊展開了猛烈進攻。

7月7日,挺進到魯南的1縱、4縱全殲費縣守敵第3綏靖區1個旅6000余人,擊潰來援的1個旅。9日,1縱解放嶧縣、棗莊,敵軍被迫退守到運河沿線。

挺進到魯西的3縱、8縱、10縱,於7月7日攻占津浦鐵路大汶口至大萬德鎮的一些據點,8日攻克泰安,13日又功課大汶口,並向寧陽、曲阜前進,敵軍節節敗退。

由於魯南、魯西的猛烈攻勢,國民黨守備的要地兗州、徐州受到了極大威脅,蔣介石不得不將已集結完畢的11個師 中的7個師從魯中地區抽出前往增援(整編第5、第7、第48、第57、第65、第75、第85師)。

國民黨的分兵,大大減輕了陳毅和粟裕的壓力,魯中地區只剩下四個師,分別是王淩雲整9師、胡璉整11師,黃百韜整25師和黃國梁整64師。

這樣一來,陳毅粟裕5個縱隊對陣國民黨4個整編師,我軍在人數上占優。

但粟裕想打更有把握的仗,比如先蠶食掉敵軍一個整編師。他首先瞄準了黃百韜的整25師。1947年7月10日,粟裕命令部隊全力進攻敵25師,但多日大雨,山洪暴發,再加上黃百韜警覺,發現我軍計劃之後迅速向黃國梁整64師方向靠攏。「二黃」合兵一處後,再要吃掉就難了,因此粟裕不得不放棄了這次行動。

之後,粟裕發現駐守在南麻的胡璉整11師距離另外三個師的距離都較遠,相對孤立。於是他下定決心以四個縱隊的兵力圍殲整11師。2縱、6縱、9縱、特縱負責包圍南麻,7縱負責在南邊阻擊援軍。

此役我軍人數遠超胡璉部隊,粟裕又剛率軍全殲張靈甫整編74師,因此對於拿下胡璉充滿了信心。但一切並沒有他預料的那麽順利。

胡璉的整編第11師,,雖然整體實力比不上張靈甫的74師,但也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之一,不容小覷。

而且胡璉天性狡黠、工於心計,就連毛主席都評價他「狡如狐,猛如虎」。不僅如此,胡璉還沒有張靈甫等人身上的那種傲氣,他遇事冷靜,大多時候能夠處變不驚,從容應對。因此,他深得蔣介石的寵愛,蔣這才放心把王牌的整編11師交給他統率。這樣看來,胡璉是一個不容低估的對手。

在粟裕進攻之前,胡璉早已在6月份進入了魯村。到魯村後,他發現這裏四面是山,中間是盆地,只有占領四面高山,互相成犄角之勢,這樣才能保住陣地,否則四面受敵。但是胡璉只有一個整編師,想要占領四面的山,明顯兵力不足。沒有辦法的胡璉只得放棄堅守魯村,移駐南麻。

到南麻後,胡璉遵照「固守南麻,吸引共軍,以收內外夾擊之效」的指示,用20多天的時間,在方圓4公裏的範圍內,修築了大量的堅固工事。在胡璉的部署下,國民黨部隊各據點、子母堡、交通壕之間的火力配系組織得十分嚴密,均能起到互相救援、掩護的效果,即使某些據點被攻破,其余據點仍能獨立作戰。不得不說,胡璉的能力確實不一般。

7月中旬,粟裕指揮部隊集結到沂源縣的三岔店,這裏距離南麻很近,隨時都可以發動進攻。

7月17日,戰役全面打響,華野三個縱隊在特縱的炮火掩護下對敵軍陣地發起了多次沖鋒。

到18日早上,9縱占領了敵軍駐守的荊山;6縱控制了鳳凰山高地;2縱到達埠村南北一線,除一部留下支援9縱外,主力部隊繼續向西進攻。

經過18日的戰鬥,3個縱隊合力基本占領了胡璉部署的外圍警戒陣地。

但惡戰才剛剛開始。

19日開始,華野各縱隊開始向胡璉主陣地發起全面進攻。

其中,9縱向高莊、南北埠東、田莊等地挺進。

在進攻高莊崮山時,9縱投入了26師77、78兩個主力團。由於崮山扼守著南麻西通魯村、萊蕪的公路,位置十分重要,胡璉派第18旅工兵營在此駐守,營長孫敬三。由於孫敬山的頑強抵抗,我78團戰士與敵軍展開了拉鋸戰,崮山陣地幾次易手。終於,在20日淩晨,我78團以3營營長陣亡、2營營長重傷以及部隊重大傷亡的代價拿下了崮山,78團4連被授予「崮山連」稱號(此戰敵軍僅一個營尚且打得如此艱難,可見地方工事之穩固)。

孫敬山逃回後,胡璉以孫敬山臨陣脫逃為由,下令槍決。11師的將士們看到胡璉的操作,均決心奮力抵抗。

崮山攻下後,粟裕指揮部隊向胡璉的核心陣地展開進攻,但胡璉依據有利地形和眾多的碉堡群以及火力優勢進行反擊,我軍每攻占一個地堡,就得付出慘重的代價,但卻只能消滅國軍一個班或一個排。

不僅如此,胡璉還親內建著部隊多次打反攻,一天之內,竟反攻十多次。胡璉的帶頭沖鋒,極大地鼓舞了敵軍士氣,他們拼死抵抗,導致我軍攻占的地堡和據點又多次遺失,戰鬥異常慘烈。

當時天降大雨,我軍用來攻堅的火炮和炸藥幾乎全部受潮,無法使用。可以使用的一部份炸藥在爆破手的奮勇沖鋒下,能送到敵人火力點進行爆破的更是少之又少,起不到應有的爆破效果。這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只能以人數優勢強攻。不僅如此,胡璉已經向蔣介石發電請求援助,敵25師、64師正趕來支援。

在這種形勢下,要全殲胡璉,更是難上加難。但粟裕認為,胡璉的部隊不論是在人數還是在裝備上都比不上張靈甫,他下令要在三天之內,趕在敵援軍到來之前,全殲胡璉整11師,再取得一次「孟良崮大捷」。

在接下來幾天幾夜的戰鬥中,我軍僅占領了敵軍內圍的少量據點,外圍的陣地由於敵軍的反擊也尚未全部攻占,在牛心崮阻擋敵援軍的7縱損失慘重,縱隊司令員成鈞被敵狙擊手擊中,傷勢嚴重,無法繼續指揮戰鬥,敵軍於21日占領了牛心崮高地。

事實已經擺在眼前,要在南麻吃掉胡璉已然不可能。

21日黃昏,粟裕不得不下令全面撤退。

南麻戰役,我軍出動五個縱隊,約14萬兵力,地方民工支援約94萬,榴彈炮48門,野炮27門,其余重炮百門;敵軍整11師約2萬人,加上前來增援的25師、64師,約6萬人,無地方民工支援,榴彈炮12門,山炮91門,野炮12門。

因此,無論是人數、裝備、地方支援等各方面,我軍都占據絕對優勢。但最終,南麻戰役敵軍傷亡九千余人(其中,胡璉的整11師僅傷亡五千左右),我軍傷亡卻達萬人以上(我方記載約一萬一千余人,敵軍記載約二萬余,存在一定的分歧),且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打成了一場消耗仗,確切地說,是一場敗仗。

但南麻戰役也給劉鄧大軍挺進中原贏得了時間,粟裕還是有功的。

我軍撤出陣地後的第二天,胡璉組織整11師對我軍進行追擊,後來與前來支援的整9師會合。

南麻戰役後,蔣介石發給整編11師獎金5億元,並吹捧胡璉為「常勝將軍」。

粟裕指揮部隊撤出陣地後,疲憊的華野部隊本應得到休整,但粟裕卻想再打一場殲滅戰,最終卻再次失利。

其實粟裕本想向膠濟線以北轉移,使部隊得到休整,但前來支援的敵整8師於7月23日突然占領臨朐(音同渠),阻斷了我軍北上的道路。粟裕得知李彌(整8師師長)剛到臨朐,他認為李彌長途奔襲支援胡璉,現在是疲憊之師,況且時間不充足,他們根本來不及修築堅固的防禦工事。於是他決定由2縱、6縱、9縱圍攻臨朐,以7縱在外圍阻擋敵援,意圖全殲整8師。

7月24日下午,粟裕命令各縱隊發起進攻,但遭遇傾盆大雨,部隊行動受阻,直到黃昏時才發起戰役,史稱臨朐戰役。

經過一夜的戰鬥,6縱、9縱合力攻下了臨朐城東北和東面的粟山、盤龍山等高地,殲滅敵309團1營、2營。3營堅持不住,於25日白天撤入城內防守,團長周興從粟山撤下後被李彌以臨陣脫逃罪槍決。

城東朐山,敵166旅兩個團在竇家凹固守,我軍兩天仍未攻克。後來,由於我軍猛攻臨朐城,敵166旅不得不撤回城內防守。

這樣,敵軍在城東面朐山的防守兵力就只剩下308團3營一個營的兵力。為爭奪朐山,我6縱、7縱的部份部隊對朐山展開了輪番進攻,但始終拿不下陣地。

朐山可以俯瞰臨朐城,如果在上面架炮,我軍火力就可以壓制敵軍在臨朐的行動。粟裕和李彌都知道這一點,因此對朐山進行了反復爭奪。表面上看,李彌在朐山只留下了一個營的兵力,實際上他把指揮所都挪到了距離朐山位置最近的城東墻邊,並且在城上構築了大量的火炮和機槍,從城內直接支援朐山的戰鬥。

27日,由於連日的大雨,李彌無法從城內給朐山運送彈藥和糧食補給,他命人把汽車輪胎拆下,做成皮筏,向朐山運送物資,最終我軍未能拿下朐山。

2縱6師對臨朐南門猛烈進攻,經過幾天幾夜的反復爭奪,6師基本控制了南關的大部份房屋,但損失慘重且被敵軍奪走山炮一門。

2縱5師14團、16團突破西門,但突入的14團彈盡糧絕後傷亡殆盡,余者200余人被俘,16團則未能更進一步。

9縱25師、26師經過幾天的戰鬥,基本占領了北關大部陣地。

6縱18師於27日從城東進攻臨朐城,但由於山洪暴發,我軍很多戰士被洪水沖走,最後只能繞道上遊過河,進攻非常不順利。

總的來看,我軍雖然占領了敵軍的一部份陣地,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進攻成效有限,城東、城西、城南都打得異常焦灼。

29日晚,粟裕下令對臨朐城發起總進攻,敵軍拼死抵抗,經過一晝夜的沖鋒,我軍始終難以攻克。敵整編25師、整編64師正趕來增援,很快就要突破我阻擊部隊,如果再攻不下臨朐城,我軍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在此情形下,粟裕不得不下令全線撤退。

30日夜,華野攻城部隊全部撤出戰鬥,李彌令整8師出城追擊,臨朐戰役宣告結束。

臨朐戰役,我軍正面攻城兵力約10萬人,臨朐城內僅有李彌的整8師,不足2萬人,但由於種種原因,我軍最終未能攻下臨朐城。在這次戰役中,我軍損失約11000余人,被俘500余人;敵整8師僅損失4000余人,被俘500余人。

南麻、臨朐戰役,我軍傷亡兩萬余人,其中許世友司令員率領的9縱損失最為慘重,傷亡達到8300余人;敵軍僅損失一萬余人,而且還是在敵我兵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

因此,不論從什麽層面上來講,南麻、臨朐戰役都是兩場名副其實的敗仗。

此兩次戰役不僅造成了我軍的重大傷亡,而且均沒有達到戰役本身的目的,既沒有全殲整11師,也沒有全殲整8師,嚴重挫傷了我軍士氣,助長了敵人威風。

這兩次失利對粟裕而言是極為罕見的,因為人人都知道粟裕擅長以少勝多,經常打出一些神仙仗,那兩次戰役失利到底是何原因呢?

華野副政委譚震林對粟裕說:「你本來是很細心的,但是這兩場戰役你缺乏遠見。一個天才的軍事指揮必須是一個出手就能看到幾十步,而你常常只看到一、二步。數十萬大軍的指揮如果不能看遠是很危險的。」陳毅也認為粟裕這次在「軍事部署上犯了錯誤,戰術上不講究。」

粟裕虛心地接受了陳毅、譚震林的批評。

這兩次戰役的重大失利,粟裕負有主要責任,他說:

「戰略指導上對當前戰局過分樂觀,對老蔣繼續維持其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判斷失誤,急躁輕敵;戰役戰術指導上也有不少教訓。」

「把整個形勢的可以樂觀與當面情況的仍然嚴重混淆起來,由於對當面情況估計不足,過分樂觀,就產生了輕敵驕傲情緒,總想來個‘空前的空前’。因為我們的胃口太大了,就像吸雪茄再吸黃煙那樣無味。其實這時我們已經分兵了,我們過低地估計敵人,造成了某些錯誤。」

「過去九個縱隊集中使用時,每戰只要求殲敵一個整師,與殲其援隊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之後,由於過分樂觀與輕敵所致仍作殲敵一個師與對付其援隊之打算,故兵力與要求不相稱,致不能取勝。」

「對敵人土工作業之迅速及其守備能力,認識不深刻......認為南麻胡璉部的工事未成......實際敵軍早就完成了子母堡的作業;認為整8師到臨朐僅一天,不可能修築好工事,但敵軍卻建設了數千個地堡,其工作速度為我軍所不能及.......」

「連日大雨滂沱,部隊被山水所阻,不能及時度和作戰,耽誤了相當長的時間,也就耽誤了作戰任務.......部隊連夜行軍,過分疲勞,有的部隊整整二十天衣服被子都沒幹過,彈藥也受潮了,自然增加了我們的困難。」

「由於歷來偵察尚有成績,因此忽視了這次對敵軍部隊的仔細偵察,致使敵軍具體配備未能及時完全知道......」

「在戰術上未能徹底解決打子母堡及步炮協同問題......進行攻擊任務的步兵,沒有認真研究,依然以密集的隊形向地堡猛打猛撲,傷亡甚大,仍不能攻克;即或攻克,均系以數十人甚至百人傷亡,僅能殲敵一個戰鬥小組,至多殲敵一個班。此種損失‘為我戰術笨拙所致’......」

總結下來,大概有這麽幾條:

連戰連捷,還全殲了張靈甫,過於驕傲了,低估了蔣介石的決心,也低估了胡璉和李彌的能力;

七月分兵,導致兵力不足;

對敵人土工作業能力認識不足且不會打子母堡;

連日連夜的大雨阻礙了行軍速度,影響了彈藥正常使用;

連日行軍,將士們疲憊不堪,戰鬥力下降;

偵察工作做得不夠細致;

部隊攻堅能力不足等等。

另外,軍史上還有一個意見:「即,南麻戰役中,9縱73團高莊西山的一個連長,在敵人反擊面前,貪生怕死,不敢迎擊敵人,而是躲在後面的山溝裏,致陣地失守......7縱19師56團1營2連連長葉炳皇因貪生怕死,在進攻時擅自撤退.......56團的另一個營的兩個連被包圍後,第7連2排排長率部隊繳械投降......55團1營長吳雲山帶部隊進攻時,本人不帶部隊出來,反而躲了起來,把部隊丟下不管,嚇得連槍都丟掉了.......基層指戰員思想政治基礎薄弱,部隊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攻堅不下,也在情理之中。」

這是說部隊的軍事素養低,思想薄弱,貪生怕死。

總的來說,粟裕還是比較客觀地分析了戰役失敗的原因,主要找了自身的原因。其中,粟裕認為兩次戰役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分樂觀而輕敵」。

但有兩點,小編並不是很認同,一是關於分兵。從事實上來看,就算華野分兵了,但其人數、裝備仍是敵軍的數倍,況且還有地方支援,雙方實力差距很大;二是關於部隊素養低,貪生怕死。雖然有個別指戰員確有貪生怕死行為,但要說基層士兵也是如此,恐怕各縱隊的司令員也不能認可。尤其是許世友將軍率領的9縱,每次專打硬仗,沖鋒在前,損失高達8000余人,這樣的犧牲,能說基層士兵貪生怕死嗎?就算有貪生怕死的個別情況,我相信也不會影響大局。

8月4日,粟裕向軍委發報承擔全部責任並請求處分。

但華野司令員陳毅認為這樣有失公允,他覺得粟裕雖然是兩次戰役全權指揮者,但他和譚震林也都同意了粟裕的意見,戰役失利,不能由粟裕一人承擔。因此,陳毅向中央和華東局發報:「......最近中國共產黨廿多年來創造傑出軍事家並不多。最近粟裕、陳賡先後脫穎而出,前程遠大,將與彭德懷、劉伯承、林彪並肩邁進,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偉大收獲。兩仗未全勝,彼此共同有責......最近幾仗,事前我亦無預見,事中亦無匡救,事後應共同負責.......」

陳毅將粟裕列入我軍的「五虎上將」之中,以此請求中央軍委愛惜人才,不要撤粟裕的職;不僅如此,他還說明自己在戰役的前中期都同意粟裕的意見,沒有起到匡正的作用,自己應該與粟裕一起承擔責任。

陳毅元帥的心胸實在非常人所能比擬。

兩天後(8月6日),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復電陳粟譚:「粟裕同誌幾仗未打好,不要緊,整個形勢仍是好的。望安心工作,鼓舞士氣,以利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