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訂購2萬噸戰列艦震動日本,滅亡前夕的清廷為何財力如此雄厚?

2023-12-28歷史

晚清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割地賠款,但財政方面卻並不像大家印象中那樣嚴重。至少在辛亥革命徹底葬送晚清之前,清廷甚至有財力購買當時亞洲最先進的2萬噸級大型戰列艦,其制定的7年海軍發展計劃雄心勃勃,甚至讓當時的日本無比震動、驚慌。

晚清向美國訂購的特拉華級戰列艦

1.覆滅前的最後一搏,晚清7年海軍發展計劃震動日本

在1909年,即距離清朝滅亡還有兩年的時候,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7年發展計劃,任命郡王載洵和提督薩鎮冰為籌辦海軍大臣,除改革海軍編制、建設軍港、擴充學堂等措施外,還計劃斥巨資計劃訂購8艘無畏級戰列艦,20艘巡洋艦。清廷準備以這28艘大型萬噸級軍艦為核心,將甲午海戰後損失殆盡的海軍艦隊重新打造起來。

薩鎮冰

在所有清廷計劃采購的軍艦之中,以向美國計劃采購的2艘特拉華級戰列艦噸位和威力最大,該型軍艦是美國當時最新型的戰艦,最大排水量為22325噸,航速21節,擁有10門雙聯裝305毫米/45倍口徑主炮,配備艦員933人。 特拉華級戰列艦的各項指標不僅超出當時日本海軍的所有現役軍艦,甚至優於日本於1909年開始建造的河內級戰列艦。

河內級戰列艦攝津號

假如晚清的7年海軍發展計劃順利實施,那麽當時的中國海軍的紙面實力將重回亞洲第一的位置。要知道那時候日本也在計劃用10到15年更新「八八艦隊」替代老舊的海軍艦船,而所謂「八八艦隊」就是指8艘戰列艦和8艘巡洋艦,加起來也才16艘,只相當於清朝7年計劃打造28艘主力戰艦的一半多點。因此當日本得知清廷的7年發展計劃之後,朝野震動,並采取各種方式全方位阻撓。他們不僅在外交方面多加阻撓,甚至準備發起第二次甲午海戰,欲將該計劃扼殺於搖籃之中。但由於清廷向西方采購軍艦的訂單總額高達上億兩白銀,巨大的利益讓美英德等西方列強紛紛向日本施壓,使得日本再次發動戰爭的意圖未能得逞。

1909年載洵率團存取歐洲

2.近代化財政收入增加,晚清覆滅前竟然財大氣粗

問題來了,為什麽晚清敢提出上億兩白銀的海軍發展計劃?計劃中僅僅是訂購美國 特拉華級戰列艦就需要花費2000萬兩白銀,清廷難道是不打算過了嗎?

其實,很多人對晚清財政狀況極差的印象主要是因為1901年的庚子賠款,【辛醜條約】議定清政府共賠償列強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計為9億8千萬兩。平均下來,清廷每年需向列強賠償2500多萬兩白銀,而當時的清廷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8800萬兩白銀。

辛醜條約局部

不過,在晚清滅亡前,隨著近代化工商業的發展(如鐵路、港口、工礦業等)以及新式稅收來源的增加(關稅、厘金等),其財政收入竟然是一年好過一年的。庚子賠款其後沒幾年清廷每年的財政收入就超過了1億兩白銀,隨後沒幾年又超過了2億兩白銀。而到了1910年,清廷的財政收入竟然接近3億兩白銀(當然,這裏也有清末白銀迅速貶值的原因)!而同時期的日本雖然已經步入列強行列,但由於自身體量限制,加之早已經過了快速增長期,其財政收入折合白銀也不過1億多兩。這也難怪當時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清廷敢於提出耗資如此巨大的海軍發展計劃。

清末「皇族內閣」合影

不過雖然晚清在滅亡前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但其統治根基早已腐朽不堪。比如雖然清廷表面上要搞所謂君主立憲,但最終卻搞出了個「皇族內閣」,令各界大失所望。再加上保路運動等各省反清之火愈演愈烈,最終導致武昌起義打響了葬送清王朝的喪鐘,同時近代中國唯一一次擁有戰列艦的機會也隨之湮滅。以清廷向美國訂購的特拉華級戰列艦為例,隨著清王朝的倒台,無法支付造艦費用,相關訂單也隨之告吹,已經在建造的軍艦也被美國海軍采為自用、與中國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