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是誰指揮的?譚老板的貪天之功評語是怎麽回事?

2024-03-01歷史

誰指揮了淮海戰役?這可能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不同的迷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主席在背後運籌帷幄,有人說鄧公在前線獨當一面,也有人說劉帥和粟裕等戰將在前方坐鎮。

但無論答案如何,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各方協同努力的結果,既有領袖的智謀,也有前方指揮的決斷,還有廣大指戰員的執行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集體的勝利,是團結的勝利。

淮海戰役的指揮權問題,是一個引發爭論的話題。有人說主席是背後的大腦,有人說鄧公是前線的領導,也有人說劉帥和粟裕等戰將在前線坐鎮。

但不管誰指揮,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各方共同合作的結果,既有領袖的智慧,也有前線指揮的果斷,還有廣大指戰員的執行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團結合作的勝利。

關於淮海戰役的指揮權問題,存在不同的觀點。有人說主席在背後運籌帷幄,有人說鄧公在前線指揮,也有人說劉帥和粟裕等戰將在前線坐鎮。

但不管誰指揮,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既有領袖的智謀,也有前線指揮的果斷,還有廣大指戰員的執行和人民群眾的支持。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團結協作的勝利。"

1948年11月,由鄧公任書記的五人總前委,統一領導和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其中左起的粟裕、鄧公、劉伯承、陳毅、譚震林共同領導了這場決定中國命運的重要戰役。

對這樣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坊間卻流傳著各種傳說。最引人熱議的說法,是譚震林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後,留下「貪天之功」的評語。

這個評語,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據說,譚震林參觀徐州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時,由於對展示的文字和現場講解不甚滿意,認為拔高了中野的功勞、淡化了華野的歷史貢獻,所以說了這個評語。

譚震林是南方八省遊擊隊和新四軍的代表人物,曾任華中野戰軍政委和華東野戰軍副政委,長期和粟裕搭檔,對「戰神」粟裕的軍事才華和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非常欣賞。

有「粟迷」認為,譚震林是為粟裕鳴不平,所以有「貪天之功」之語。

譚震林:淮海戰役見證人,直率戰將對戰役有權威發言權 譚震林是淮海戰役的親歷者和總前委成員之一,抗戰時期在敵軍占領區來去自由的「譚老板」,對淮海戰役肯定有權威的發言權。

他不僅是一位戰將,還是開國大將級別的領導人,只是由於轉入地方才沒有被授銜。譚震林為人直率,在戰爭時期多次向華野的陳毅和粟裕提出尖銳的建議和意見,甚至聯合張鼎丞和鄧子恢向主席建言「換帥」。

在1978年淮海戰役勝利30周年之際,譚震林應老戰友粟裕之邀,參觀淮海戰役紀念館並接受了采訪。作為一位心直口快的人,譚震林看到「華野」是配角,心裏或許會有想法,但他是否會說出「貪天之功」這樣的話呢?

關於淮海戰役的具體軍事指揮問題,其實早有定論,那就是劉伯承和粟裕。當然,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華野。中野司令員劉伯承曾說過:淮海戰役主要是華野打下來的;中野由於挺進大別山炸毀了所有重武器、兵力分散消耗過半,戰鬥力打了折扣。

因此,劉帥在很多公開場合都謙虛地表示:中野是「瘦狗拉硬屎」。 總的來說,譚震林是一位有權威的淮海戰役見證人和直率戰將,他的看法和觀點值得我們認真聽取和借鑒。

淮海戰役是國共雙方的一次重大戰役,被譽為「中國的史太林格勒保衛戰」。然而,關於這場戰役的主導地位,一直存在爭議。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華野才是淮海戰役的主力,而有些「粟迷」則認為粟裕的作用被弱化。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地方大員進京後,淮海戰役的總前委被「弱化」,而粟裕的作用也被淡化。

總前委書記鄧公曾經在上個世紀60年代拿淮海戰役和林總相提並論,這是兩人在工作中較勁的結果。然而,鄧公在1967年被打倒後,受到了一些開國將軍的批評。

其中,一位炙手可熱的開國上將批評鄧公過於自大,認為他把淮海戰役的功勞都歸到自己身上,而忽視了後方主席的指揮和前方劉伯承等人的貢獻。

這也導致了「粟迷」認為,粟裕的作用被弱化。 然而,十年後鄧公復出,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的經歷再次受到關註。

在某些史料或宣傳中,強化了中野的作用,這也讓「粟迷」認為,粟裕的作用被弱化了。不論怎樣,淮海戰役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戰役,其主導地位的爭議也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黃維的汽車防線被攻破,這一事實眾所周知。在鄧公復出時,十年非常時期的結束後,百業待興,急需一個和平穩定的建設環境。

此時,樹立一個核心領導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在當時的環境形勢下,強化核心領導人的過往在宣傳上是正常的。譚震林和粟裕長期在閩西、華中、華東戰場並肩作戰,他們之間的戰友情深無人可比,為粟裕大將出頭也是自然的。

但是,他會用這種方式發泄情緒嗎?實際上,「譚老板」的評語只在個別人的回憶中出現過,並沒有確信的記載。長期從事政工的譚震林,是一位黨性極強的老革命和襟懷寬闊的開國元勛。

他脾氣耿直,但處理問題一心為公,不會夾雜個人情緒。因此,如果老同事粟裕大將真的遇到了委屈,譚震林肯定會仗義執言。

然而,如果粟裕大將真的受了委屈,譚震林會透過組織渠道反映,而不是大發牢騷。因此,坊間流傳的「譚老板」怒懟「貪天之功」的真實性有待考究。

在淮海戰役中,粟裕大將本人是如何看待兩軍配合的呢?他認為,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單靠華野唱獨角戲是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戰果的。

他還批評華野一些幹部,只看到中野兵疲炮少,沒有看到中野千裏躍進大別山、把戰火引入敵占區的重大作用。他的觀點是客觀公正的,不以勝敗論英雄,這也是他被譽為「戰神」的原因之一。

同樣,我們也應該肯定「軍神」劉帥的中野之功,以及鄧公領導下的總前委在淮海戰役中的重要貢獻。坊間關於這一話題的討論,也許只是反映了人們的一些喜好情緒,並非幾位歷史當事人的刻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