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原大戰中,老蔣是如何策反30萬東北軍的?張公子:他給的太多了

2024-02-29歷史

在中原大戰中,決定老蔣和反蔣集團交戰的勝負手,其實是在戰爭進入決戰時刻,定鼎戰局走向的奉系30萬大軍。正是張公子親率大軍入關和老蔣南北夾擊,直接讓李宗仁、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反蔣同盟土崩瓦解,功虧一簣。

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也說:

「此次我們二(李)、三(閻)、四(馮)三個集團軍聯合倒蔣失敗的重大關鍵,在於張學良被利誘入關……」

三大集團軍司令,組成反蔣聯盟

遙想2年之前,北伐軍第二次北伐,以老蔣為首的革命軍還是將張公子視為頭號敵人。

在中原大戰前期,奉系甚至都暗中預設了馮玉祥和閻錫山與其的盟友關系,東北軍上下也是同仇敵愾,想報第二次北伐被趕出華北和山東的惡氣。

但卻是在戰局焦灼最後時刻,張公子最後卻選擇投入老蔣的懷抱呢?

為何明明是仇人,張公子在中原大戰中卻選擇投靠老蔣呢?原因無他:是在是老蔣給的太多了……

老蔣和張公子

張公子爭奪戰

在反蔣同盟和老蔣在battle之前,雙方早就註意到張公子是戰爭的X因素。

無論是反蔣同盟還是老蔣,在2年前都是張公子被趕回東北的始作俑者(二次北伐)。因此兩邊對於張公子的態度是, 「你看著就行,可不能背後捅我一刀」,都極力想要拉攏張公子進入到自己陣營中,起碼在前期也是要兩不相幫也行。

不過相對老蔣,閻錫山顯然更急迫要爭取張公子的支持……

畢竟張公子的勢力就在自己旁邊,一旦反水就會讓其腹背受敵。所以在戰爭還沒開打,閻錫山就派了自己最信任的謀士趙丕廉去東北遊說。

此人咖位有多重?

年前在北京簽訂的反蔣條約上,此人就是作為閻錫山的全權代表簽的字,可以說其的一言一行就代表閻錫山。

閻老西很怕張公子突然易幟

1930年4月,趙丕廉到了沈陽之後,第一時間將閻錫山「中華民國海陸空副司令」的籌碼投擲來,只求其作壁上觀。除了籠絡張公子,他也是高調出席各種場合的聚會,拉攏東北軍將領,這些將領本身就對被老蔣趕往關外不滿,自然也是聲援反蔣同盟。

而另一邊的老蔣,起初認為張公子必定會作壁上觀,雖然看著奉系有倒向閻錫山的趨勢,但也不會怕奉系入關。可隨著中原大戰他的中央軍在河南和山東被西北軍遏制,情況開始變得微妙起來,他害怕一旦情況變南北對峙,奉系入關和反蔣聯盟達成協定,進攻江南,自己的鐵定不是對手。

於是他也派遣心腹愛將張群等人為首,開始在東北活絡運動起來。

就這樣,1930年的沈陽也變的燥熱起來。

老蔣也怕張公子倒向反蔣聯盟

兩邊的態度,讓張公子好不得意,畢竟之前奉系軍閥因為出身的原因,本就被關內勢力孤立和排斥,就算張作霖入主京城也一直被人視為「蠻夷勢力」,非正統政府。而此時的張公子在被各方「寵愛」的同時,也開始盤算著哪邊的籌更有利。

剛開始,張公子看老蔣被西北軍在河南和山東擊潰,都想要站在反蔣同盟在這邊了。

但在權衡利弊之後,張公子最終還是選擇了老蔣,原因無他爾,老蔣給出了一個他無法拒絕,又能揣在褲兜裏的籌碼:

錢。

掌控東南稅賦老蔣,也用他在前線收買西北軍將領的銀元政策,去收買張公子。

在張公子眼裏,老蔣是給自己送錢的大戶

要擱張家老帥在的時候,肯定會將老蔣派過去的張群亂棒打出張府。

拿錢?看不起咱老張呢?

但此時的張公子對錢卻是極度的渴望。

別的不說,就說在中東路事件中和蘇俄大打出手的張公子,損失了將近2個旅的精銳,除了精銳損失,戰爭期間軍費更是高的嚇人,奉系常年戰爭窮兵黷武,在1928年整個奉系軍隊居然達到了45萬人之多,到1930年也有30萬人之多。而且剛上來的小張對於軍隊控制也不穩,馮庸、於學忠雖然對其忠心,但實權的張作相和楊宇霆等人並不太服小張,大有拉部隊單幹的趨勢。

因此對於迫切鞏固自己奉系話事人的張公子來說,想要讓兄弟們跟著自己,手上必須有錢和帶兄弟們發財。

而老蔣的切入點,正好滿足了小張的政治需求。

張公子很希望重塑自己老爸的輝煌

1930年7月,張群、吳鐵城、攜巨款在東北進行活動,不斷收買於學忠等張公子的親信,甚至還發動了夫人外交,讓蔣夫人和自己幹妹妹於鳳至(張公子原配)勸張公子。因此一時間很多原先對老蔣敵視的東北軍將領,紛紛轉而為中央軍說好話。

不僅如此,張群還帶來了老蔣的手諭,總計給張公子1800萬元的經費,作為其易幟的籌碼,在閻錫山用幾十萬銀元來籠絡石友三、李宗仁和馮玉祥的時候,老蔣已經對張開出了20-30倍的價碼。

老蔣說客吳鐵成

1800萬相當於什麽概念?

當時國軍一年軍費也不過2000萬出頭,對於這個誘人的條件張公子壓根就不會拒絕。

不過在歷史上關於1500萬還是1800萬銀元的說法,還是有不少爭論,比如李宗仁在回憶錄中說是600萬元。不過李宗仁說的僅僅是出兵費這一項,老蔣給的錢,可不僅僅是這些。

除了600萬銀元的出兵費之外,老蔣在奉天兵工廠購買了將近250萬銀元的炮彈和槍械等軍工裝備,同時也撥給的張公子將近1000萬元的債券,甚至老蔣還撥給其1000萬元的鐵路債券,合計1800萬元。

如果再加上老蔣主動承擔奉系入關部隊未來幾年的軍費,這個福利禮包可能要達到4000萬銀元左右。

老蔣大肆購買軍火

而反觀財力窘迫的閻錫山,如同其外號一樣,對於張公子的「經濟援助」壓根都不提,當年說服石友三反叛,都能從80萬銀元的籌碼扣到50萬,。甚至於對於在沈陽的趙丕廉等人還克扣其經費,讓其在活絡奉系高層上,捉襟見肘,在張群已經和奉系高層打50、100的麻將時候,晉系官員卻只能打2、3塊錢的,就這樣還想讓奉系大佬用「情義」支持反蔣同盟,顯然是癡人說夢。

當然除了「銀元」,真正打動張公子的一點還有就是對局勢把握,到了1930年8月份,雖然蔣軍依然和馮、閻在中原對峙,但南方的李宗仁已經被打回廣西老家,惶惶不可終日,而且前線反蔣聯軍已經筋疲力盡,多數將領選擇反水和作壁上觀,西北軍後勤補給不利,閻錫山克扣西北軍後勤等問題浮出水面。

因此,當張群去到沈陽之後,實際上張公子已經堅定的站在了南京國民政府這一邊了。

老蔣前往東北的重要人物張群

當然說服部下出兵的借口,總不能用經費和錢來說,那樣就太俗了。

而老蔣也深知張公子的臉皮有點薄,於是借坡下驢,除了承諾的「海陸空副總司令」之外,還將天津、青島、北平、等地的賦稅和人事行政大權等地都交由張公子管理。這相當於要把,」平津、河北、山東、歸綏」等黃河以北的大部份地區都交給張公子管理。而反觀閻錫山只能給一個空頭的「海陸空副總司令」而且這個頭銜還有馮玉祥、李宗仁等人。

一個是在閻錫山治下,還是守著東北一畝三分地,一個和老蔣南北共治。

老蔣開出的籌碼讓張公子沒法拒絕

而作為軍閥派系根深蒂固的地盤觀念,讓張公子有了動員奉系軍隊出發的最好理由。

讓張公子直接壓根就不用動員下面,下面奉系軍官們都嗷嗷的入關,搶地盤。

故而,在張公子爭奪戰中,老蔣的「銀元和地盤」自然要比閻錫山的「空頭支票」要實際的多。

張公子或成最大贏家

很多人將中原大戰的贏家認為是老蔣,畢竟解除了革命軍其他派系,唯中央軍一家獨大的局面,為老蔣日後統一國民政府掃清了障礙。

但實際上,真正得幕後贏家或是張公子。

以湯玉麟為首的東北軍的老人,並不喜歡

看看中原大戰之後,各家地盤情況。

張公子,在中原大戰後,率領東北軍入關,兵不血刃的進入華北,先後占據了「山西(閻錫山下野)、綏遠、察哈爾和河北」,再加上青島、天津和北平等大城市。實際地盤已經隱隱約約有趕超老帥張作霖全盛時期的趨勢。

不僅地盤擴張了,張學良還大肆收編大批原來的晉軍和西北軍隊伍,比如大名鼎鼎的宋哲元29路軍、石友三的部隊,都被其納入麾下。可以說整個東北和華北地區已經是奉系的自留地,雖然易幟投靠了南京政府,但奉系實際上也是處於聽宣不聽調獨立自治狀態。一時間「南老蔣、北小張」的局面。北方有事找沈陽、南方有事去南京,成為了30年代初的常態。

中原大戰之後,對於奉系最直接的利益,就是他們走上了「致富之路」。

張公子決定入關幫老蔣

中原大戰中,張公子最直接的甜頭就是老蔣給的銀元和地盤,而借這兩者直接走出了中東路事件和日本人在東北咄咄逼人陰霾。而有了「錢」之後的張公子底氣更足和招兵買馬。

有意思的是中原大戰之後,宋哲元率領殘軍渡過黃河投靠張公子,張公子看著衣衫襤褸的西北軍和穿著破敗棉襖的宋哲元,果斷按照東北軍的標準的80%給其發餉,讓其過冬,軍官每人40,士兵20,就這不足全額的軍餉,也比宋哲元在西北軍中的時候要多上3-4倍,而且還按時發到手上。

從這也能看出,入關後得到老蔣資助後的張公子財政有多闊綽。

張學良決定投靠老蔣

而軍費收入的另一項,則是老蔣大量的軍事訂單,而這些訂單的也讓已經沒錢經營瀕臨破產的奉天等地兵工廠,重新營運了起來,產能急劇增加,大量的軍事訂單紛紛趕制而來。遼產的裝備很多都成了北方國軍重要的武器來源。

有一說一,遼產的裝備還是有很很多殘次品,在中原大戰中,國軍中將丁治磐(時任十六路總指揮部參謀長)就大罵後勤從張公子那裏買來的炮彈

「當時張還援助我們克虜伯75厘米野戰炮及奉天兵工廠所制的炮彈,但是無法爆炸的啞彈很多。」

但這絲毫不影響張公子賺老蔣的外快。

張公子的東北產火炮

在草莽氣息濃厚的奉軍內部,對於給他們錢和地盤的小張更是佩服,就連大伯張作相也主動和張公子釋放和好資訊。

拿著老蔣的錢,兵不血刃占領北方,幾乎和南京政府劃江而治,這不得不說是張公子一生最得意之一筆……

雨田君說

當然,入關後的東北軍也開始了聲色犬馬的生活,地盤的急劇擴充也其兵力分散在華北和東北兩處,兵力過於分散,而在平津和華北地區享受著最好生活的他們,在就忘了天寒抵擋的東北老家,這也導致了1931年日軍在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防務空虛,被人乘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