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名媛林徽因的兒子回憶母親林徽因是個美麗的女子

2024-02-06歷史

在我們所有人眼中,林徽因是一位堂堂的民國名媛,是一位動蕩時代的建築師,更是一位優雅靈動的才貌佳人。 她被我們銘記為一位才女、著名女詩人、建築師、國徽的主要設計者。 在我懷裏。

但回過頭來,她卻是一個普通的女人,一個女兒,一個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 在兒子梁從誡的眼裏,他看到的不是母親光鮮亮麗的外表,而是母親林徽因的學術研究和在追求建築事業的同時與病魔作鬥爭的樣子。

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回憶起母親林徽因時,曾說:「大家都說林徽因是一個美麗的女人,對我來說,我的母親是一個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有時脾氣很暴躁。」 」。

梁從誡出生於1932年,但在他出生前一年,林徽因就已經患有肺病,以至於在他的記憶中,母親一直是一個「病人」。

1931年2月,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剛剛兩歲,但年僅27歲的林徽因突然病倒了。 她不僅體重減輕了很多,而且還經常感到渾身無力。

林徽因從東北大學辭職。 林徽因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北京,住進協和醫院。 到醫院詳細檢查後,確診她患有肺結核,需要休息。

這種病在現代不算什麽,但在那個時代,這種病卻是不治之癥。 雖然當時已經發現了控制病情的藥物,但肺結核患者最終還是會死於咯血,有點類似於【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病。

從國內的蕭紅、郁達夫、翟秋白,到國外的蕭邦、雪萊、濟慈,這些創造美和藝術的名人都因肺結核致殘。

無奈之下,林徽因只好聽從醫生的建議,放下手頭的工作,前往香山休養。 盡管他的病情有所緩解,但仍無法治愈。

1940年,梁從誡才八歲。 當年年底,林徽因帶著兩個孩子和母親,乘車離開昆明,前往素有長江第一古鎮之稱的李莊。

李莊惡劣的環境和煩躁的情緒,讓林徽因病情復發臥床不起。 林徽因在這裏住了五年,其中四年只是在床上養病。 四川的寒冷天氣,讓林徽因一直患有的肺病越來越嚴重。 嚴肅的。

在梁從誡的心裏,母親總是一副病重的樣子,痛苦似乎從未離開過她。 梁從誡曾說:「我的媽媽很樸素,並不像照片上那樣光鮮亮麗、精心打扮。」

在李莊期間,林慧患有嚴重的肺部疾病,每天只能臥床不起。 不過,她依然沒有閑著。 為了幫助梁思成完成【中國建築史】的編撰,她向梁思成借了很多歷史書,這樣她即使躺在床上也能安心地躺著。 躺在床上還可以查閱歷史資料。

由於病重,林徽因只能躺在床上,經常咳血。 她最常用的姿勢就是半靠在床上靠著被子,這樣既可以讀書也可以寫字。

由於病魔的折磨,林徽因美麗的容顏一下子變成了憔悴的老婦人。 梁從誡每次看到母親這個樣子,心裏就痛,就像塞滿了冰塊。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病重時,不少國外友人要求她和梁思成出國定居,享受高薪和先進的醫療,但都遭到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拒絕。 林徽因拖著病痛選擇留下來。 在祖國,我堅持為建築行業工作。

1946年,經歷了戰爭的苦難後,林徽因從戰火紛飛的西南回到了和平安逸的北平。 然而,盡管她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她的身體卻被貧窮和貧困徹底摧毀,她沒有辦法自救。

不過,林徽因並不關心這些。 她很高興回到北京後可以繼續自己熱愛的建築事業。

回到北平後,還沒站穩腳跟,梁思成就受邀存取美國。 因此,身患疾病的林徽因不得不成為家庭的頂梁柱,帶領一家人搬進清華園的新公寓。

長期的病痛和營養不良已經讓她的身體不堪重負,但此時的她仍然拖著病痛踏上了一項重大工程,那就是建立清華大學建築系。

這期間,林徽因一直臥床不起,但盡管如此,她單薄的身體卻不斷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在這麽大的建築系,從教師的招聘、教務的安排,到桌椅板凳、器材設施的購置,一切事務都需要林徽因親自關註、考慮和安排,著實令人疲憊不堪。

建築系終於成立。 第一階段僅錄取15名學生。 林徽因滿懷期待,想給學生們上第一堂課。 但他身體虛弱,下不了床,只好派兒子梁從誡作為代表。 出席。

雖然這15名學生畢業時僅剩8人,但這8名學生都已成為新中國最優秀的建築師,他們將永遠記住為建築系辛勤耕耘的林徽因教授。

盡管北平的環境適宜,但疾病仍在無情地侵蝕著林徽因的生命,她的身體正一步步衰敗著她的精神。

這迫使林徽因過著雙重生活:白天,她與同事、朋友和學生見面,談論工作、建築和文學。 有時她高興得手舞足蹈,以至於她和其他人都忘記了她是一個重癥患者。

然而,到了晚上,林徽因經常整夜咳嗽、氣喘,半夜一次又一次地吃藥、喝水……

雖然林徽因因長期患病而顯得難以形容的「淒慘」,但她骨子裏的「魅力」卻從未消失,甚至讓見過林徽因的人驚嘆不已。 他們都稱贊:「林徽因的氣質和魅力沒有減退,依然不凡。」

1947年夏天,林徽因病倒了。 醫生表示,她的病情緊急,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切除一顆被結核菌感染的腎臟。

得知林徽因病情的梁思成立即結束在美國的工作,回到林徽因身邊。 然而此時的林徽因經常發低燒,以至於無法接受手術。

直到1947年12月,林徽因正式接受了摘除一顆腎臟的手術。 許多朋友來看望她,包括金嶽霖、沈從文、張奚若等,大家都不斷地安慰她。

摘除結核感染的腎臟後,林徽因的身體狀況大為改善。 有時晚上她可以連續睡四個小時。 睡眠改善後,她的精神狀態也明顯恢復。 住院期間,林徽因還寫下了許多詩歌,並行表在當時北平的各大刊物上。

1950年,林徽因參與國徽設計。 對於林徽因來說,設計國徽是一件神聖而光榮的事情。 即使生病了,她仍然拖著病痛,默默忍受。

然而,並非所有的成功都是一帆風順的。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清華大學送審的第一份提案沒有透過。 緊接著,她帶領清華大學建築系成立設計團隊,不斷修改、提出建議。 ,然後返回修改...

在梁從誡的印象中,當母親參與國徽設計時,家就成了設計的第一個「戰場」。 地板上堆滿了材料和圖紙,還有每次小組討論後留下的草圖,幾乎沒有任何細節。

林徽因拖著虛弱的身體,在滿地的創意和圖畫中翻來覆去。 當他累得堅持不下去時,他就回到床上休息,然後起身繼續畫畫。

此時,大家都忘記了林徽因是一個病人,但對於林徽因來說,她已經忙得忘記了自己的病。

經過三個多月的日夜奮戰,藍白團隊的設計終於以莊重、獨特而獲勝。 訊息傳來時,林徽因已經臥床好幾天了。 這樣的榮譽對於她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很珍貴。

1951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偶然得知景泰藍工藝現狀堪憂,面臨滅絕的危機。 對此,林徽因立即啟動了拯救景泰藍工藝的計劃。

當時,林徽因的肺部已經充滿了空洞,一側腎臟也被切除。 細菌從肺部轉移到腎臟和腸道,讓她處於生死邊緣。

林徽因很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但她還是強忍著疼痛,每天只睡不到四五個小時。 她多次走訪條件較差的景泰藍手工作坊,親自參與景泰藍圖案的設計。

林徽因完成景泰藍搶救工作後,她的身體徹底崩潰了,生命能量仿佛徹底耗盡。 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藥物已經不起作用,只能維持房間的溫度。

慶幸的是,景泰藍這一延續了數百年、幾近失傳的傳統工藝,正是因為林徽因,才得以重獲輝煌。

當前蘇聯著名芭蕾舞演員烏蘭諾娃收到林徽因設計的景泰藍禮物時,高興地說:「這是代表新中國的新禮物,太漂亮了!」

那一刻,林徽因所受的痛苦和疲憊,在她心裏已經變得微不足道了。

1952年,林徽因在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時,不得不以養病為任務。 當時,她的氣管很不舒服。 她曾在給梁思成的信中寫道:

「氣管影響痰和呼吸,也影響心跳,非常復雜。氣管可以進步,一切進步都是最確定的。一旦氣管受損,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此時,林徽因主要負責紀念碑須彌底座浮雕的設計。 她病得太重,無法下床,幹脆在客廳擺了兩張畫桌,方便工作。

親友勸林徽因放下工作,安息養病。 然而,林徽因的腦海裏卻充滿了「草圖什麽時候能畫出來、定下來?對於碑頂的設計方案,還存在著不同意見……」

至於自己的生命和身體,早已被擠到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她很清楚自己的病情,但她不願意提及,也不願詢問。 就連體檢報告也是「怕結果不完整」。 我不喜歡問!」

但該來的還是會來。

1954年秋冬,林徽因再次病倒,但這一次她真的起不來了。 她咳嗽了一整夜,連片刻的睡眠都是奢侈的。 肺部疾病連起身的力氣都耗盡了。 一定要幹凈。

這時,林徽因再也不敢照鏡子了。 她害怕在明亮的玻璃上看到自己瘦削的臉。 雖然床頭放著一本書,但只看了幾行,她就感到頭暈,只能靠在上面。 床上什麽也不做。

此時,梁思成從妻子那裏患上的肺結核也復發,不得不住院治療。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住進了同仁醫院。

1955年春節,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醫院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梁在丙和梁從誡放學回來過節。 他們向母親講述了學校的趣事以及在母親病房的經歷。 這是林徽因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看著孩子們離去的背影,她蒼白憔悴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病床上的林徽因沒有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 在她看來,她在十年前就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對於她來說,她無怨無悔。 她努力工作,每一天都不浪費。 如今,愛人在身邊,孩子也長大了,事業也圓滿了,她擁有了一切,不再後悔。

但梁思成的心情卻截然相反。 看著妻子林徽因一天天衰落,他心痛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他害怕林徽因真的離開他,離開。

1955年4月1日早上六點,林徽因結束了她51歲的生命。 才女的一生,被季節封印在四月。 疾病從未離開過她,但她的生活卻仿佛從未生病過。

林徽因的追悼會上,眾多挽聯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她的終生好友金嶽霖所寫的那幅:

詩情畫意的千尋瀑布,猶如人間四月天。

這是對林徽因一生最好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