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遼主中原,不可長久,他以「三策」為緩兵之計,最終成就霸業

2023-12-11歷史

自古以來,異族入侵都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脅。自周朝犬戎入侵,至漢代北方草原的匈奴,乃至魏晉時期的五胡亂華,隋唐時期北方草原的突厥,宋朝時期的契丹。到了元清兩代,北方的遊牧民族更是成為中原大一統王朝。

其實,在五代十國時期,也有一次北方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事件。

事情發生在五代後晉末年,晉廢帝石重貴不願意在遼國的控制之下,不顧自身實力,與遼國翻臉。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在石重貴領導之下的後晉政權難敵北方遼國,慘遭滅國,自己也被俘到了遼國境內,最終客死他鄉。

恰時,遼國在耶律德光的帶領之下,一度占領了中原。一時之間,各方諸侯大為震驚,天下震動。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遼國會在中原站住腳的時候,有一人在河北豎起大旗,恢復漢家河山,乃是後漢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公元895年-公元948年),太原府太原縣人,乃是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

傳說,劉知遠其人自年幼時便沈穩莊重,不好嬉戲。到了青少年時期,恰逢李克用割據太原,劉知遠便在李克用養子李嗣源的手下當兵。當時,石敬瑭乃是李嗣源的部將,在戰鬥的時候,劉知遠不止一次救過石敬瑭的性命。也正是如此,待石敬瑭發達之後,建立後晉政權,對劉知遠極為的重用。

後來,石敬瑭死後,石重貴登基稱帝,與遼國開戰。恰逢劉知遠鎮守河東,他本知道以後晉的國力根本無法與遼國抗衡,卻沒有去勸諫,反而是等待時機。

待石重貴被俘之後,遼主入汴,占據中原,劉知遠立刻派兵分守關隘,但他又怕遼兵強盛,一時也不便反抗,便派遣手下清客前往大梁,奉上三表。

劉知遠之所以派遣手下去奉上三表,其一是為了祝賀遼國國主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其二為自己不親自去汴梁朝賀找托詞,河東境內胡漢雜居,須要時刻地方,所以不能親自入朝;其三因為遼國大將劉九一駐守南川,阻礙進貢的道路,待劉九一大軍一走,便親自前來朝貢。

劉知遠這「三策」,自然是為了保全自己。後來,遼國在中原沒有站住腳,劉知遠憑借上書的「三表」,算是緩兵之計。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劉知遠小心謹慎。

待遼兵退卻之後,劉知遠便自立為帝。開始的時候,劉知遠還稱晉朝,並沒有改變年號,仍然使用「天福十二年」的年號。待一切事情落定之後,劉知遠索性堂而皇之的稱帝,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在【五代史】之中,劉知遠可謂是五代諸朝之中得國頗正的存在。在中國封建王朝,得國正則意味著名正言順。可劉知遠在史書之中可謂是堂堂正正之舉,反而作鬼鬼祟祟行為。他或以臣事晉,或以臣事遼,後來又自立為帝,可謂是心術不正。劉知遠雖然史稱後漢高祖,但與漢高祖劉邦相比較起來,差的可謂十萬八千裏。

正如唐朝袁天罡與李淳風作【推背圖】,曰:

宗親散盡尚可疑,豈識河東赤帝兒。

頑石一朝俱爛盡,後圖惟有老榴皮。

這第一句說的乃是石重貴,第二句借漢高祖的故事來隱喻劉知遠,第三句說的是遼與晉的盟約,第四句的「老榴皮」,榴與劉諧音,因此借喻。

不管怎樣,劉知遠還是左右逢源,找尋時機,總算是成就了霸業,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