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穎超是合影中的大姐大,另外兩位是誰呢

2024-01-13歷史

在您閱讀本文之前,我們誠摯地邀請您點選「關註」,在欣賞故事、體驗人生百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與眾不同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作者牛春牧,編輯L。回顧1944年的陜北延安,三位無產階級革命女戰士共同留下了一張流傳甚廣的照片。

在這張照片中,鄧大姐站在中間,左邊是朱老總的夫人康克清,右邊是彭老總的夫人浦安修。我們都非常熟悉鄧大姐,作為周總理的得力助手,她為黨和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三位革命女戰士中的其他兩位,深入了解康克清和浦安修的革命歷程。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1年出生於江西省萬安縣郊外的一個小村莊。

貧困的家庭迫使康桂秀的父母把她送到隔壁村當童養媳。在舊社會,窮人家娶媳婦非常困難,羅家把康桂秀抱走也是想從小培養自己的兒子一個"老婆"。

當羅家小兒子的不幸訊息傳來時,他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一般。為了緩解內心的痛苦,他們決定把康桂秀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

康桂秀在1926年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在次年成為鄉婦女協會的重要成員,領導當地婦女學習新思想,幫助她們擺脫封建禮制的束縛。

在1928年,紅軍來到了萬安縣,陳毅元帥帶領的部隊來到了康桂秀的村子。一開始,村民們看到大批次的部隊進村都嚇壞了,紛紛躲在家裏不敢出來。

陳毅見狀,便帶領部隊撤到曬谷場上安營紮寨,派人在村子裏刷上標語,如「紅軍是勞苦大眾的隊伍」「打土豪,分田地,消滅地主階級的壓迫」。

康桂秀這才知道,這是紅軍隊伍,於是她立即帶領大家出門跟這支隊伍接觸,並將村子的防衛力量也編入紅軍的防守隊伍。

陳毅在指揮紅軍戰士撤離,身後多了一些「小尾巴」。他回身看著這些跟了他幾天的女孩,問道:「你們跟著我幹嘛?

」其中一個叫康桂秀的女孩回答:「我們也要加入紅軍,跟你們一起打白狗子!」陳毅堅決地趕她們走:「你們都是女娃子,年紀又這麽小,當什麽紅軍!

去去去......」康桂秀堅決地說:「我們都十七歲了,不是小孩子了,我們也可以打敵人的,我們就是要當紅軍!

」陳毅又嚇唬她們:「跟著我們幹,是要被白狗子殺頭的,你們不怕?」

"膽怯?那我們就不再是英勇無畏的戰士!"一群小姐妹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人生總有終點,但如果為了革命而死,那我們的人生將更有價值。

"康桂秀補充道。 陳毅看著眼前這幫有誌氣的少女,決定破例接納她們。他派人將她們送往井岡山。在井岡山上不久,康桂秀就跟著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部隊下山繼續革命。

在戰鬥途中,朱德的妻子伍若蘭受傷被俘。然而,伍若蘭革命戰士堅韌不屈,承受住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和誘惑。

看到伍若蘭的堅強性格,蔣介石下令將她斬首示眾。偉大的革命戰士伍若蘭倒在了敵人的鍘刀之下,她不曾向敵人低下一次頭顱,被敵人羞辱並懸掛城門示眾。

朱老總收到訊息後,心情沈重。一個月後的一個晚上,他散步時偶遇民運股長曾誌同誌,曾誌邀請朱老總來女兵營給大家作思想報告。

朱老總接受了邀請,來到了女兵營。看到女兵們害怕地看著自己,他決定先緩和一下氣氛。他巡視了一圈,看向隊伍中個子最高的女戰士,溫和地問:「請問您叫什麽名字?

來自哪裏?」女戰士被問到,緊張到說不出話來,旁邊的曾誌趕緊替她回答:「她叫康桂秀,是江西人。第一次見到朱軍長,有些害怕。

」這一回答打破了眾人間的生疏感,氣氛立刻輕松了許多。

曾誌找到康桂秀,詢問她對朱軍長的印象。康桂秀表示朱軍長人很好,她原本以為他會很嚴肅,但是實際上他很親切。

曾誌聽後告訴康桂秀,伍若蘭大姐去世後,朱軍長一直沒有走出來,而康桂秀與朱軍長結婚可能會幫助他撫平心中的傷痛。

經過一段時間,康桂秀與朱德結婚了,雖然沒有大操大辦,但是請了幾個老戰友一起喝頓酒慶祝。結婚後不久,因為革命戰鬥的需要,康桂秀與朱德分開了。

康桂秀擔任紅一軍特務團三連指導員,認為自己的名字「桂秀」太秀氣了。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一個平凡但有決心的女性。雖然她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但她對革命事業有著堅定的信念。在她的人生中,她遇到了老朋友劉光萬,他是一個文化人,對康桂秀的人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劉光萬聽取了康桂秀的想法後,給她出了一個主意,建議她取名為「克勤」。這個名字有著「克勤克儉」的美好寓意,代表了康桂秀的願望,希望她能夠在生活中勤奮工作,保持節儉的生活態度。

康桂秀聽了這個名字後,感到非常開心,但是她又覺得「勤」字過於繁瑣,於是她提出了一個建議,將「勤」字改為「清」字,這樣既保留了「克勤」的美好寓意,又符合她希望清白做人的心態。

就這樣,康桂秀改名為康克清,開始了她為革命奮鬥的旅程。改名後的康克清,一直堅持與敵人作鬥爭,無論是在艱苦的環境下,還是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她都沒有放棄。

她曾經三過草地,帶病與敵人鬥爭,她的英勇表現,讓人們為她的勇敢和決心所感動。 康克清的人生經歷,證明了一個平凡女性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成為一個偉大的革命者。

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性的堅韌和勇氣,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希望和未來。

在北京師大女附中,孕育著無數革命英雄。其中,在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中,有一位勇敢的女性,她堅定地追求進步思想,從前期的奔波忙碌到運動的結束,始終堅定站在黨的隊伍中。

在大學期間,她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懷揣著對黨的熱愛,來到黨的革命中心——延安進修學習。初到延安,浦安修對未來充滿了未知,但她依然堅持每天認真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

在中共中央組織部訓練班的學習中,她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召開,作為青年幹部,浦安修有幸參加了會後的座談會,這也是她為黨的事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這個場合,她首次見到了彭德懷。彭德懷當時剛從前線返回延安,應李富春之邀參加了一個前線軍官與後方知識分子共同參與的茶話會。

就在這個時刻,他無意間註意到了角落中的一位女性。於是,彭德懷微笑著上前打了聲招呼。「這位同誌請問尊姓大名呢?

」浦安修看著突然過來的彭德懷,慌忙站了起來並回答道:「報告首長,我叫浦安修。」「浦安修?安修同誌,不用緊張,坐下來。

」彭德懷看著緊張的浦安修,和藹地說著。

「您知道嗎,安修同誌可是北平女子師範的畢業生,而且早在大學時期就已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李富春在一旁介紹道。

「沒錯,我在山西的黨組織工作,擔任地下交通員,負責傳遞資訊。」浦安修給彭德懷介紹自己的經歷。「哎呀,能當一名地下工作者,你的口風一定很嚴實吧。

」彭德懷開玩笑說。彭德懷的幽默風趣讓浦安修松了口氣,她開始介紹自己和兩個姐姐的情況。聽到浦安修的成長歷程,彭德懷非常高興地向她伸出了手。

「很高興見到你,安修同誌。」浦安修有些驚訝,但還是羞澀地伸出手與彭德懷握了握。

李富春回家向妻子蔡暢講述彭德懷的事情,蔡暢認為彭德懷可能對小浦有好感,建議李富春幫忙。經過妻子的點撥,李富春明白了情況,決定向組織匯報。

此事經過層層匯報,傳到了毛主席那裏,毛主席批示要盡快完成作戰任務。李富春找到彭德懷說明來意,彭德懷大喊不許瞎胡搞,說自己都已經四十歲了,只是多聊了幾句話而已。

李富春對彭德懷的堅持感到不滿,便參照了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懷在無奈之下,同意了李富春的建議,給浦安修寫了一封信,由蔡暢轉交。

浦安修收到信後,明白了彭德懷的心意,經過姐姐的開導,她也確定了自己的心意。兩人坦誠相待,浦安修決定嫁給彭德懷,盡管她知道這意味著跟著彭德懷一起吃苦。

在中共六中全會閉幕前六天,彭德懷和浦安修在延安舉行了婚禮。

在第二天的會議上,毛主席高興地宣布了這個喜訊:「昨天,我們的德懷同誌喜結良緣,他的婚事也是六中全會的好事之一,真是雙喜臨門啊!

」隨後,浦安修也立刻跟隨丈夫返回了前線,成為彭德懷的專屬「後勤部長」,把他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彭德懷去世後,浦安修開始編輯【彭德懷的自述】,詳細記錄了他晚年的生活點滴。

這兩位偉大的夫人們並未借助丈夫的名譽不勞而獲,而是投身於黨和國家的事業,為解放全中國奮鬥不息。她們巾幗不讓須眉,不僅是延安革命根據地的好大姐,也是我們人民的好大姐。

我們應該永遠銘記她們的功績,以此為榜樣,激勵我們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