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華東戰局不利,粟裕主張兩軍合並,陳毅同意之後為何又兩度反悔?

2024-07-20歷史

1946年9月間,整個華東戰局對我軍已非常不利,在南邊,蘇北解放區的中心城市「兩淮」相繼失守;在北邊,王耀武趁我山東野戰軍南下增援之機,調動四個軍的兵力從濟南、青島同時出擊,居然打通了膠濟鐵路線,面對如此困難的局勢,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憂心忡忡,苦思破局辦法。

經過認真思考,粟裕與野戰軍政委譚震林於9月20日,聯名發電給軍委和山東野戰軍陳、宋首長(司令員陳毅和參謀長宋時輪),深刻分析了當前的軍事形勢,並在電文結尾提出:「為改變華中局勢,我們建議集中山東、華中野戰軍攻下宿遷,得手後再向西擴大戰果」。

這是華中野戰軍首長,首次提出兩大野戰軍合並的建議,陳毅接電後表示完全同意,旋致電軍委表態:「我同意華中分局建議,山野華野集中由淮海區向西行動的辦法,並主張兩個野指合成一個」!換句話說,也是陳老總首次提出了兩個野戰軍「司令部也實作合並」的建議。

三天以後的9月23日,軍委的指示電到達,毛主席完全同意了陳、粟的意見,並初擬了人事安排:「山野、華野兩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如同意請即公布執行」!

毛主席同時囑咐:「正副參謀長以何人為宜?由你們酌定電告」,這封急電今天讀來,筆者個人感覺,毛主席對山東野戰軍參謀長宋時輪的表現,似乎並不滿意,估計陳老總也有所感覺,遂復電提議宋時輪調渤海軍區工作,另以山東軍區參謀長陳士榘擔任兩軍合並後的參謀長。

陳士榘接到命令後,於10月初從臨沂動身,迅速趕到山野司令部所在地沭陽,開始協助陳毅進行指揮,兩個野戰軍的合並事宜,也緊鑼密鼓操辦起來,然而到了10月8日,陳毅突然變卦了!

一、山東戰局突然嚴重惡化

山東野戰軍組建時,下轄兩個縱隊和兩個師共7萬余人,是整個山東軍區的精銳主力所在,而華中野戰軍僅4萬余人,力量相對較弱。1946年8月初,陳毅率第2縱隊、第7師和第8師兼程南下,增援華中野戰軍保衛兩淮的作戰,稍後葉飛第1縱隊也接到了南下的命令。

山野主力南下作戰後,諾大山東地區只剩下戰鬥力不強的若幹部隊,以及不能勝任大兵團作戰的地方武裝,而且還要分別在膠東、魯中和魯南三個方向作戰,在敵人的重兵進攻下,解放區大片地區被敵侵占。

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打通膠濟線後,又與「徐州綏署主任」薛嶽的部隊配合,企圖打通津浦鐵路線,敵人出動了一個整編軍(馮治安的整33軍)、兩個整編師(整26師、整51師)和一個快速縱隊,自台兒莊出動向南攻擊前進。

為了保衛棗莊、嶧縣等城市進而保衛臨沂,陳毅電令葉飛縱隊取消南下增援任務,就地在魯南地區抗擊敵人,1946年10月5日,葉飛縱隊與馬勵武整26師在嶧縣以南展開激戰,由於戰前情報有誤,葉飛驚訝地發現敵人居然越打越多。

原來,薛嶽已將整51師也投入戰鬥,葉飛縱隊初到山東時擁兵25000余人,由於長時間作戰且補充不力,已經減員至21000余人,跟敵人一個整編師的兵力基本相當,單獨對付整26師還有勝算,同時招呼兩個整編師明顯力不從心了。

更要命的是,整26師還配屬有第1快速縱隊的坦克和裝甲車(後來一股腦被粟裕全殲了),馬勵武下令出動坦克沖擊葉飛的陣地,1縱既缺乏打坦克的經驗,也沒有什麽反坦克武器,登時陣腳大亂。

在優勢敵人的瘋狂攻擊下,黃昏時分葉飛被迫下令撤出戰鬥,1縱轉移至嶧縣以東山區,此戰失利後,嶧縣、棗莊自然相繼失守。

至10月8日前後,魯南根據地大部失陷,南京方面則大吹法螺,宣稱取得「魯南大捷」,山東軍區的求援電一封接一封,強烈要求山東野戰軍主力回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敵人下一步的進攻目標,一定是沂蒙山區腹地。

那裏可是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的所在地,再遺失了怎麽得了?陳老總陷入長考,苦思一夜後認為,山東根據地是華東我軍的根本,臨沂更集中了軍區司令部、後勤衛生軍工等重要單位,萬萬不能落於敵手。

因此陳毅決定暫時放棄與華中野戰軍合兵作戰的計劃,親率山野主力馳援魯南戰場,他下定決心後,一邊集結部隊準備出動,一邊將自己的意見電告了軍委和華中野戰軍司令部,粟裕和張鼎丞、鄧子恢(這兩位是華中分局的首長)接電大吃一驚!

二、陳毅先後兩次變更決心

為勸阻陳毅單獨率軍北上,華中分局領導們聯名致電陳毅:「我們始終認為,統一指揮是今後取勝的基本條件,因此建議山野、華野司政機關必須合並,建議陳、粟會合一起,如果山野、華野名合實離,不僅影響指揮統一,對財糧供應我們亦無法解決,對下面影響也不好」。

這裏面有三層意思,首先是已經確定好的兩軍合並,陳毅突然變卦肯定是不合適的;其次,華中野戰軍已經失去兩淮根據地,如無山東軍區和野戰軍支持,軍費糧草都將發生困難。

最後便是,兩軍合並的決定已經傳達下去了,各部隊正在著手準備,如此朝令夕改「影響也不好」,但是陳毅決心已定,堅持北上,並且在回電中說明:

「如魯南緊張,則應考慮山野回固根本,目前華中戰局已到難於兼顧的時候,粟(裕)譚(震林)部南下解決冬衣問題是必要的,待南下數日後看南北情況再定奪,魯南如吃緊,我便不能南來你處,只好分任南北「。

陳毅電文的中心意思很明確,山野主力必須回救魯南,那是山東解放區的「根本」,合並之事得先放一放。

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只剩一個辦法,把矛盾上交給軍委來裁決,遂分別致電延安闡述意見,10月10日毛主席發來指示電:「山野以適當力量回魯南,配合葉飛擊敵,這是必要的,但山野全部回魯南則與華野平分兵力,於目前形勢下不利於作戰」!

這封電報沒有直接批評陳毅,勉強認可了山東野戰軍可調回部份兵力,增援魯南戰場,但並不同意山野全軍北上,與華中野戰軍「名合實離」,陳毅接電頗有些猶豫,而華中分局首長們更是火急火燎。

鑒於粟裕不能離開部隊,張鼎丞和鄧子恢(華中分局書記)親自趕到了山野司令部,當面勸阻陳毅,請求山東野戰軍不要單獨北上,這幾位首長都是新四軍的老戰友了,面商很快有了結果:

陳毅決心以「贏棋不要家」的精神,聯合華中野戰軍首先在淮海區作戰,遏止住南線之敵後,再共同恢復魯南根據地和保衛臨沂,張鼎丞和鄧子恢頗感欣慰,9月12日當天匆匆趕回華中野戰軍,部署兩個野戰軍的合並工作。

不料陳毅一夜未眠,次日天明再次改變了決心,這次他不僅要指揮山野全軍北上,還打算帶上華中野戰軍的一部份,聯手粉碎魯南敵人的進攻,力保臨沂不失,在給軍委和華中分局的解釋電報中,陳毅著重擺出了兩個理由:

第一,兩淮之敵工事堅固,另有戰鬥力較強的桂軍在側,戰場條件不好;而在魯南地區,兩個野戰軍可得到「供應便利,易求運動戰,山野華野同去有勝利把握」;第二,如果臨沂失守,我軍「糧秣、新兵、軍工等項均陷混亂,前淮陰失守,已造成華中上述方面極大困難」!

陳毅最後的結論是:「故主力回魯南殲敵為有利,並望粟(裕)率1、6兩師迅速北移」,這封電報是9月13日的下午發出的,僅僅過了一夜,軍委的復電即至,毛主席生氣了!

三、兩個野戰軍終於完成合兵

事情很顯然,當時的陳老總,並沒有完全理解主席軍事思想的精髓:「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在敵強我弱的解放戰爭初期,仍然對山東解放區的首府臨沂,患得患失。

事實上,臨沂後來還是淪於敵手,但是華東野戰軍透過機動作戰大量殲敵後,解放臨沂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淮陰如此,延安更是如此。毛主席因此對陳毅數日內兩次改變決心,非常不滿,在電文中責問道:

「現在因感渡(運)河向西作戰困難,而主張全軍入魯,假如入魯後仍感作戰困難,打不好仗,而蘇北各城又盡失,那時結果將如何?且渡(運)河是你自己曾經同意之方案,此次你與張、鄧會商,亦以渡河作戰為方案,何以13日亥電又不相同?」

電文的最後語氣非常嚴厲:「如按13日亥電執行(指山野和華野一部回師魯南),你與張、鄧、粟、譚諸同誌之間關系是否生影響?請對各方利害分析再告」!

陳毅認真讀罷主席的電文,深感自己改變決心過於輕率,決定堅持兩個野戰軍合兵作戰的既定方案,一邊電告延安「回魯南打算已暫緩」,一邊急電華中分局和華中野戰軍,要求粟裕即率主力前來沭陽會合。

軍委的復電第一時間就到了:「決心在淮北打大仗,甚慰」!毛主席在電文中,對兩個野戰軍合並後的戰略方針,給出了明確的指示,要求華東我軍集中兵力在二至三個月內,殲滅薛嶽7到10個旅,進而扭轉不利局面。

電報還首次明確,未來華東野戰軍的作戰指揮,應以粟裕為主:「為執行此神聖任務,陳、張、鄧、曾(山)、粟、譚團結協和極為必要,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你們六人經常在一起,以免往返電商貽誤戎機,戰役指揮交粟負責」!

在毛主席的親自過問和促成下,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的聯合終於定型,為未來華東野戰軍在運動中大量殲敵,以及整個華東戰局的好轉,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時間還是被耽誤了,此間南線敵人以整編第74師為基幹,向漣水發起瘋狂進攻,粟裕、譚震林率華中野戰軍奮起抵抗,漣水保衛戰於10月19日打響,致使兩個野戰軍會師的計劃一拖再拖。

在粟譚缺席的情況下,華中分局和山東野戰軍領導層,於10月下旬在漣水西北的陳師庵召開了重要會議,研究落實兩個野戰軍合並、以及統一指揮的問題,史稱「陳師庵會議",盡管會上陳毅遭到了一些批評,但是最終還是統一了思想。

1946年12月12日,粟裕終於趕到沭陽與陳毅會合,華東我軍「陳粟」的格局從此奠定,兩位首長根據淮北戰場的具體情況,決心集中山野、華野的主力,首先尋殲驕狂冒進的整編第69師,戰至12月19日,宿北戰役取得大捷,全殲整69師21000余人。

兩個野戰軍聯合作戰的優勢,就此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戰消滅敵人一個嫡系整編師,更是華東戰場空前的勝利,毛主席專電表揚:「慶祝宿沭前線大勝利,望對一切有功將士傳令嘉獎」!興奮之情躍然紙上。

陳毅也大受鼓舞,認為宿北大捷最大的收獲,是兩個野戰軍統一了「集中兵力大打殲滅戰」的思想,在給軍委的報告中高興地表示:「(之前)我未能貫徹集中大兵的主張,今後可集中,部隊番號亦需統一,一面作戰,一面正商討整編辦法」。

許多年以後,粟裕大將回憶起宿北大捷,評價其為「華東戰區的一個轉折」,因為兩個野戰軍會師後,初次聯合作戰即告大勝,不僅士氣大增,兄弟部隊之間也產生了足夠的信任,為整編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基礎。

陳粟趁熱打鐵,於1946年的最後幾天裏提兵北上,再殲整編第26師和第1快速縱隊,取得魯南戰役的大捷,也讓葉飛縱隊一雪前恥,之前猖狂之極的馬勵武和那些美制坦克,戰後都成為了我軍的俘虜,陳毅特別賦詩以賀。

在魯南大捷後的休整期,1947年1月下旬,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終於完成合並整編,威震天下的「華東野戰軍」從此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