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史太林格勒被德軍猛攻,史太林急電毛主席:你們快調兩個師來支援

2024-04-08歷史

前言

如今蘇聯形勢危急,前有德軍的進攻,後有日軍虎視眈眈,希望您能調遣兩個師的兵力前來支援。

1942年, 蘇聯和德國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 ,德軍勢如破竹, 很快就攻入了蘇聯的內地 ,情急之下, 史太林向毛主席致電,希望共產黨能夠前來幫助。

抗日戰爭中,蘇聯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史太林本以為毛主席會馬上同意他的請求,沒想到的是, 他的這項提議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絕。

毛主席為什麽要拒絕盟友的請求?中蘇兩國各自又面臨著哪些困難?

中蘇兩國,同病相憐

二戰時期,全球都陷入了混戰當中, 蘇聯雖然和德軍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仍處於敵對的狀態 ,兩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作為法西斯國家的日本,迅速盯上了中國這片大陸,先後侵占了 東北三省 ,妄圖 將這裏當作入侵中國的軍事基地 ,透過以戰養戰的方式,占領整個中國。

從地圖上看, 中國和蘇聯之間接壤 ,日軍可以隨時向兩國發起進攻。由於蘇聯的軍事實力較為強大, 日軍便將中國作為了自己主要的侵略目標。

不可否認的是,日軍深受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影響,他們不會停下征戰的腳步,消滅中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蘇聯。正因如此,蘇聯清楚的認識到, 中蘇兩國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為了能讓日軍深陷中國戰場,無暇進攻蘇聯, 他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幫助中國抵擋日軍的侵略。

值得註意的是, 蘇聯提供的裝備,大部份都被國民黨接收 ,共產黨的武器裝備依舊非常的落後,只能透過遊擊戰, 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來阻撓日軍的進攻。

1941年6月 ,德國擊敗法國之後,又將戰爭的矛頭對準了蘇聯, 他們公然撕毀和平條約,向蘇聯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當時的德軍剛剛結束戰鬥,再加上和平條約的存在,蘇聯根本不會想到,德軍會在短時間內再度發起進攻。正因如此, 疏於防範的蘇聯很快就被德軍侵占了大片領土 ,一路攻到了首都莫斯科。

與此同時, 德軍與日本進行聯絡,希望在必要的時候突襲蘇聯 ,形成左右包夾之勢。日軍響應德軍的號召, 將70多萬大軍安插在了中國的東北地區 ,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

蘇聯的多次求援

情急之下, 史太林只好向我軍請求援助 ,一封電報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如今蘇聯形勢危急,前有德軍的進攻,後有日軍虎視眈眈, 希望您能調遣兩個師的兵力前來支援。

收到訊息後,毛主席回應道:「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內陸的勢力較為分散 ,且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日本,多采用 遊擊戰、運動戰 等方式阻擊日軍,無法抽調出兩個師的兵力前往蘇聯。

毛主席雖然果斷的拒絕了蘇聯的求助,但是依然表示 可以騷擾日軍的行動,在戰略上進行相互配合。

這樣的回復顯然無法得到蘇聯的理解,但 毛主席也絕對不會去打一場沒有準備的戰爭 。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主要對手是日本侵略者,但蔣介石一直對中國共產黨抱有敵視的態度,無論是圍剿戰爭、還是皖南事變,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且不說 八路軍的部隊分散在全國各地,很難進行大規模的集結 ,如此巨大的動作,勢必會引來日軍和國民黨的關註。前往蘇聯的路上,必然會遭到日軍的圍追堵截,即便抵達了蘇聯也會造成很大的傷亡。

當共產黨的主力 離開根據地後,我軍的實力將大大削弱 ,無法有效的抵擋日軍的進攻。

不僅如此, 我們也無法保證國民黨的軍隊會不會在我軍前往蘇聯後,再次發動內戰,圍剿國內的共產黨人。

相較於強大的德國和蘇聯,即便是八路軍全部前往了蘇聯前線,也 難以改變蘇聯戰場上的情況,反而會徒增傷亡。

正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毛主席認為, 八路軍應以國內的戰爭為主,避免正面戰場上的戰爭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予盟軍最大的幫助。

在此之前, 蘇聯就曾向中國進行過多次求援 ,但都遭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拒絕。

為了讓毛主席能夠出兵援助, 蘇聯還曾派遣特使前往延安 ,當面與毛主席進行商議。蘇聯的使者表示:「 同屬於社會主義的陣營,八路軍應該積極的配合蘇聯,不能擅作主張,更不能事不關己,無所作為。

不僅如此, 蘇聯方面還強硬的表示 ,中國能抵抗日軍這麽長的時間,全是靠蘇聯提供的裝備,就 應該無條件的配合蘇聯的軍事行動。

蘇聯大使咄咄逼人的話語,並沒有讓毛主席產生畏懼,義正言辭的回答道:「 中國也有戰爭,中國的軍隊也有自己的計劃,如果日軍進攻蘇聯, 中國共產黨定會全力相助,但絕對不會孤註一擲的配合。

毛主席如此強硬的態度,再加上有理有據的說辭,蘇聯方面也不好再說什麽, 只能透過別的方式向中國請求援助。

有一次, 蘇聯以贈送武器裝備為由,希望毛主席派遣部隊到邊境接受裝備 ,再次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絕。

面對共產黨拒不援助的態度, 蘇聯的高層曾在一次會議上陰陽怪氣 的說道:「 既不想出兵援助,又想讓蘇聯贏下戰爭,不讓馬吃飽,馬能跑得快嗎?

面對蘇聯的冷嘲熱諷,毛主席表示:「 到了合適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定會傾囊相助。

毛主席同意蘇聯的求援

1943年,史太林格勒戰役接近尾聲,德軍在長時間的持久戰下,已經逐漸出現了頹勢, 史太林也準備全力反擊,發起反攻的號角。

為了防止日軍在這個時候發動偷襲,史太林再次向毛主席發電求援, 希望八路軍能夠派兵阻攔日軍,為蘇聯創造一個良好的作戰環境。

本以為毛主席會像之前的回復一樣,拒絕這次援助,令人沒想到的是, 毛主席不僅同意了蘇聯的這項提議,還在長城一帶部署了大量的兵力,牽制日軍的行動。

面對毛主席的幫助,史太林自然是非常的高興,但他始終都想不明白,毛主席為什麽會在這時侯改變態度呢?

毛主席會選擇在這時候幫助蘇聯,是對世界整體局勢分析後做出的決定。

當時 國內的抗日戰爭已經接近了尾聲 ,日軍深陷中國戰場無法自拔,連年的征戰讓很多的日軍產生了厭戰情緒, 日本也無力召集更多的兵力發動侵華戰爭 。隨著美國加入戰場,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接連失利,日軍的計劃終將告破。

毛主席清楚的認識到, 蘇聯的反擊戰,會直接影響到戰爭的走向,是反法西斯戰爭中最關鍵的一環 ,因此才會權力牽制日軍,為最後的勝利貢獻力量。

總結

正如毛主席所設想的那樣, 蘇聯很快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法西斯國家也徹底喪失了自己的優勢 ,二戰也在不久後徹底結束。

從毛主席支援蘇聯的態度上,我們不難看出, 毛主席是一位雄才偉略的軍事家,他對世界局勢的分析,對戰場的把控都非常到位 。正是因為毛主席高瞻遠矚,做出了一項又一項正確的決策,中國才能在這場抗日持久戰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今後的發展中,我們要像毛主席一樣有自己的判斷, 不能盲目跟從別的國家,別人的思想,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