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94年張學良唯一活著的兒子回國,飛機上請人照顧:64歲不會漢語

2023-12-19歷史

1994年5月的那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張閭琳攜家眷踏上了回國的航程。飛機上,他與一位熱心乘客用英語暢談,兩人歡聲笑語,相談甚歡。

臨別時,張閭琳懇請這位熱心乘客在下飛機後多加關照,因為他不懂得的漢語。

聽到此話,鄰座的乘客們紛紛好奇地望向這位年過六旬的中國老人,心中疑惑:為何這位中國老人不會說漢語呢?

在1930年11月的天津協和醫院,年輕的趙四小姐為張學良誕下了他們唯一的兒子張閭琳。這一年,趙四小姐年僅18歲,她充滿愛意地望著兒子粉嫩的臉龐,內心洋溢著無盡的喜悅。

然而,在生下兒子之後,趙四小姐一度陷入了憂慮。她深知自己的身份是秘書和侍女,沒有名分,而孩子更是無名無分。在這個時候,幸虧有大度的於鳳至夫人接納了趙四小姐母子,讓他們得以在張府居住。

張閭琳在母親和父親的陪伴下度過了幸福的童年時光,生活富足且安逸。然而,這份寧靜很快就被戰火的硝煙所打破。

在"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開始了對張學良的漫長軟禁。張學良被軟禁之後,趙一荻決定陪伴他度過艱難的日子。經過苦苦掙紮,她決定將與張學良的唯一兒子張閭琳托付給美國友人伊雅格和埃娜夫婦。

1946年,張學良秘密被送往台灣高雄,並一直被軟禁在一座廢棄炮台裏與趙一荻同居。

1954年,宋美齡派遣一位英語啟蒙教師董顯光來教授張學良英語,實際上是為了了解張學良的思想變化。

然而,宋美齡沒有想到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董顯光夫婦與張學良、趙一荻從最初的戒備到無話不談,最終成為了好友。

1955年,董顯光被迫離開,前往美國任職。他們詢問張學良和趙一荻是否有什麽要求,趙一荻猶豫了很久,最終向他們提出一個請求,希望董顯光能幫助她找到失散已久的兒子。

董夫人同情趙一荻,答應盡力幫助她找到張閭琳。然而,這麽多年過去了,趙一荻只有1940年與伊雅格夫婦通訊的地址,尋找他們的希望已經變得很渺茫。

董夫人在離開時向趙一荻承諾,只要張閭琳還活著,無論他現在住在哪個州,他們一定能夠找到他。

董顯光來到美國後前往趙一荻給的住址,但發現住房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爾夫球場。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片地區在1952年曾發生一場大火,造成九人死亡。

董顯光匆忙前往舊金山市政府尋找名單,幸運的是伊雅格一家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名單上。

然而,在茫茫人海中,伊雅格一家又搬到了哪裏呢?超過十年的時間過去了,他們在哪裏尋找這家人呢?

董顯光向美國聯邦調查局求助後得知,伊雅格一家在1952年大火後搬家了,最終在洛杉磯定居。

經過多次輾轉,董顯光終於見到了張閭琳。

此時的張閭琳已經成年,這是自從來到美國後第一次聽到親生父母的訊息,然而他已經不會說中文了。

到了1956年,張學良和趙一荻終於如願與自己的兒子見面了。

親人見面,感觸萬分!

到了1959年,國民政府解除了對張學良的監禁限制,但依舊對其行動進行限制。次年夏天,趙一荻獨自前往美國探親。

此時,張閭琳已經結婚,妻子是他在加州大學認識的華人少女陳淑貞,她是粵系軍閥陳濟棠的侄女。

張閭琳和陳淑貞共同育有兩個孩子。1962年,張閭琳的長子,也就是張學良將軍的長孫張居信出生。

兩個孩子的名字都是祖父張學良給取的,合在一起就是「信仰」的意思。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而張學良終於等到了他一直渴望的自由。

1990年,蔣家人結束政治舞台,張學良軟禁解除。

在長達五十多年的軟禁後,現年古稀之年的張學良終於獲得了自由。

然而,自由是相對的,雖然名義上他恢復了自由,但實際上他仍然受到束縛。

於是,回到故鄉成為張學良的夢想。正如余光中在【鄉愁】中所描述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邊,大陸在那邊。」

在被蔣介石軟禁了幾十年後,張學良對故鄉早已懷有極強烈的歸屬感。

因為當時國民政府種種阻撓,再加上身體原因,張學良始終未能回到他的故鄉東北。這成為他一生中的一大遺憾。

張學良不想繼續居住在台灣,於是帶著全家人移民到美國夏威夷定居。在那裏,他常常懷念祖國,將回到大陸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兒子張閭琳身上。

張閭琳在10歲時離開了祖國,對過去已經沒有太多記憶,但在父親的講述中,他仍然對那片黑土地充滿向往和感情。

然而,即使是他,作為張學良唯一的兒子,也不能自由選擇回祖國。他的行動一直受到眾多人的暗中關註。

直到1994年,北京航天局向他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參與北京的一次航空展覽。這終於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的機會。

得知訊息後,張閭琳立刻與父親分享了這份喜悅。張學良也非常高興,多次向兒子確認這個訊息的真實性。

張閭琳決定回國,還與一個機緣有關。張閭琳在航天領域有所成就,一次與姐姐張閭瑛家交流時,偶然遇到一位中國航天專家。

兩人在專業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得知張閭琳的特殊身份後,那位專家提出可以回國看看的建議。

兩個機緣結合,張閭琳於1994年決定回國一探。為了尊重他們的選擇,只按照會見專家的身份接待。

之前,張閭琳在美國看過許多錄像,也聽過很多人描述祖國的樣貌,但親眼目睹時,他還是感到些許驚嘆。

張閭琳雖然在美國成長,漢語已無法自如表達,但他的妻子陳淑貞漢語水平頗高,為他充當了轉譯。兩人先是參觀了北京航天和衛星發展的相關場館,張閭琳對此評價極高。隨後,他們在北京遊覽了眾多名勝,並乘火車返回家鄉。

他們參觀了九一八事變紀念館,並回到了原來的大帥府。張閭琳還主動提出參觀東北大學,張學良曾擔任過該校的校長,為學校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閭琳用相機記錄下了父親可能熟悉的各種景觀,並與親人合影留念。他希望用這些照片讓父親的記憶得以定格。

不出所料,張學良在看到這些照片後,感動得久久不能放下,淚水縱橫。

在外漂泊的遊子始終牽掛著故鄉和親人,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深厚情感,也是一個人最後的情感歸屬。

張學良雖然遺憾自己未能回到故鄉,但他在遺憾中品嘗到了一絲欣慰,因為他的兒子和孫子始終銘記和傳承著他們共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