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將領裏誰的武藝最厲害,常遇春要是自稱第二,那恐怕沒人敢稱第一,他打小就跟著別人學武藝,打起仗來那是相當勇猛。
然而在一次打北元勝利回來的時候,身體很強壯的常遇春突然死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主要是因為他的一個生活習慣。
【流匪到將軍】
常遇春小時候家裏窮得很,吃不上飯那是常事兒。
為了能好好活下去,也為了讓生活多點趣味,常遇春一邊跟著別人學功夫,一邊幫人做事,這樣就能填飽肚子了。
但這樣的日子終歸沒法長久過下去,所以常遇春就去做了流匪。
那流匪的頭兒是劉聚,他們這一夥子人主要就是靠打劫別人家過日子。這事兒雖說不咋地道,可他們不但能吃得飽,每頓飯還都有好酒、大肥肉,而且手裏也不缺錢花。
常遇春自打跟了他們,天天過得挺舒坦,可沒過多會兒,他就又不滿足了。
流匪之所以每天過得那麽自在,那是因為當時是元末,特別亂。
有些地方對那些流匪要麽壓根不管,要麽沒能力管,還有些地方呢,只要給政府官員塞點小錢,把他們收買了,流匪就能進城打劫了,元朝末年就是這麽個情況。
各地起義軍不斷增多,常遇春覺得自己該好好施展才能了,他學了好些年武藝,眼下正是展示自己的良機。
不過劉聚這人懶散慣了,對當下這樣的日子他覺得挺滿足,因而他不想去起義跟朝廷對著幹,這一點讓常遇春很不爽。
好男兒身處亂世,咋能沒點兒誌向和追求呢?於是常遇春打算換個地方待。
那時朱元璋拉起了起義隊伍,名聲也傳出去了。大夥都講,朱元璋對士兵很體貼,對各地百姓也很敬重,是個挺棒的起義頭兒。
常遇春一番探查後發覺,朱元璋真像百姓講的那樣,這首領一看就有奔頭,於是常遇春就打算死心塌地跟著他了。
瞅著突然要加入自家隊伍的常遇春,朱元璋見怪不怪地說:「你是不是想當個兵,就為了混口飯?」
這會兒常遇春啥都不缺,吃穿不愁,可不是為了能吃飽飯這麽簡單。
常遇春說自己力氣特大,十八般武藝都精通,殺敵的本事肯定比你手底下的兵強不少。
朱元璋覺著常遇春在瞎吹,可還是讓他有個展示自己的契機。
為了能漂亮地打一仗,常遇春獨自一人一馬,直接就沖在最前頭了。
那正是由於常遇春在前面沖鋒陷陣,給後面的士兵開辟了道路,這才讓後面的士兵能夠一哄而上,有了施展的余地,這場戰鬥常遇春立了頭功。
這一仗打完,朱元璋對常遇春的發揮特滿意,隨後就把他留在自己身旁了,這下明軍最強的先鋒算是有了。
朱元璋手底下頂得力的倆將領是徐達跟常遇春,徐達是那種戰前能想點子、打仗時能指揮的將帥,常遇春則是能領著士兵猛沖的先鋒大將。
從一開始,兩人就相互配合,一直到常遇春去世。
【沖鋒陷陣】
雖說常遇春比徐達歲數大些,可對徐達的具體作戰安排,常遇春從沒表示過懷疑,也沒跟他爭過,一直都是堅決聽從指揮。
那時候跟常遇春打仗,徐達覺得特舒坦。常遇春每次帶隊猛沖,給明軍早早地弄出了好多優勢。
常遇春在明軍裏,地位和官職就比徐達低一點,每次打仗,他老是沖在最前頭,就為這,朱元璋老是跟他說,打仗的時候別沖那麽猛。
朱元璋也是出於好心,畢竟像這樣重要的將領,要是出個啥事兒,那對明軍來講可是大損失啊。
常遇春平常挺聽話的,可就這句話,他誰的都沒聽。
其實不是常遇春故意不聽他們的話,是他一上戰場,那股興奮勁兒就根本控制不住。
每次一開戰,常遇春就跟吃了興奮劑一樣,朱元璋先前說的那些話,他早忘得一幹二凈了。
這便是常遇春將軍,打仗時那叫一個勇猛。
雖說沖在前面挺危險,常遇春還因為這個受過幾回傷,但是沒啥大不了的,對他的戰鬥力沒啥影響。
常遇春不光打仗猛,還救過朱元璋好幾回命呢。
朱元璋前進途中,陳友諒那可是個相當大的阻礙,他倆的主要一仗是在鄱陽湖打的海戰。
陳友諒那時派出了六十萬的大軍,並且他的軍艦個頭都挺大。
朱元璋這兒不光兵力比人家少好多,就連戰船的個頭兒也小得可憐。
就算是這樣,朱元璋他們打仗後還是取得了挺多勝利。
陳友諒的手下有個特別猛的將領叫張定邊,眼瞅著自己這邊的優勢越來越不行了,張定邊就打算冒險一搏,去撞朱元璋的船。
朱元璋曉得這事兒後特別吃驚,這時候他身邊的戰船差不多都去打仗殺敵了,留下來護著他的沒多少。
常遇春聽說這事兒後,趕忙掉轉頭去救皇上,往回走的同時,還打聽那個敵軍主將張定邊是誰。
瞅見張定邊在的那艘戰船,也瞧見他本人了,常遇春就開著船緩緩向他那兒去。等進到能射箭的距離了,常遇春立馬給他來了一箭。
張定邊身上的鎧甲特重,這讓他保住了命,可他傷得很重,沒法再指揮作戰了,就只能下令撤了,這麽一來,朱元璋的命也保住了。
常遇春確實猛,不過他的猛是以保障朱元璋的安全為前提的。
這場仗輸了沒啥,但朱元璋的命決不能沒。像這樣忠心耿耿的將領,朱元璋當然很中意。
哎呀,一場重要戰役打完,朱元璋竟得知常遇春突然死了。這訊息一傳來,他立馬哭得跟個小孩似的。
【卸甲風】
朱元璋除了大哭一場,還專門給他寫了首詩:「忽然聽說昨天常公去世了,我淚灑天地,連草木都被打濕了。」
這事兒一被曝光,好多人就都琢磨起常遇春咋死的了,實際上他不是讓人給害了,而是得了「卸甲風」,這病挺常見的。
咱都清楚,古人打仗得穿特沈的鎧甲,那是用來保命的,結果每次打完仗,整個人都渾身潮乎乎、熱烘烘的。
常遇春這樣特別熱衷於打仗的將領,會出好多汗呢。
特別是夏天,每次打完仗,那真是渾身上下都不得勁兒。
每次打完仗,常遇春就把鎧甲卸了,再脫掉些衣服散散熱,要是情況允許,他還會幹脆沖個冷水澡。
這是常遇春打完仗後的一個習慣,這麽一來,大家應該能想到,「卸甲風」這病實際上就是中風呀。
上學那會,老師和家長老叮囑:「每次跑完步,別把衣服拉鏈拉下來,不然容易感冒。」
每次打完仗或是運動結束後,人的身體溫度會比平常高些,心跳變快,腎上腺素猛增,血管也會跟著脹起來。
要是這會兒強行給降了溫,那所有的都會立馬變回正常樣兒,像血管就會猛地收縮,這可不是啥好事兒。
要說常遇春年輕的時候,哪怕出點啥狀況,他那強壯的身體,免疫力高,還能盡量挽回些。可隨著歲數越來越大,就沒那麽容易調整過來了。
常遇春老是這麽個幹法,結果他身體有一天實在撐不住了,沒過多會兒,人就沒了。
這麽優秀的將領,真是太遺憾啦,當時他也就39歲啊。
這種病可不是啥稀罕病,老早之前就有了,那時候打仗太多了唄。
楚漢相爭那陣兒,有個叫魏豹的人,老是搖擺不定。他原先跟著項羽,後來他待的地兒被劉邦給打下來了,他就轉而投靠了劉邦。
後來魏豹覺得項羽能把劉邦給打敗,他就又領著手下回到項羽那兒去了。
像這樣的人,打仗肯定是免不了的。那時,韓信率領軍隊跟他打了三天三夜,也沒決出個輸贏來。等各方回到兵營後,魏豹卻突然死了。
魏豹跟常遇春的死因相同,都是得了「卸甲風」,早早地就沒了性命,這不就是「細節決定生死」嘛!
除了那倆人,唐朝末年的猛將李存孝也患上過「卸甲風」。那時候打完仗,他立馬就把鎧甲給脫了,接著還喝了三大碗涼酒。
沒一會兒,李存孝喝完後,連著吐了三口血,接著就倒在地上了。但他沒死,好像是昏過去了。
李存孝挺走運的,之前他癱在床上起不來,可後來有人把他給惹火了,嘿,他居然就跟沒事兒人似的好了。
李存孝這人喜歡打仗,聽說外邊有人挑釁叫陣,這邊還沒人能打過人家。
李存孝聽完後,氣得渾身發燙,接著就穿上鎧甲騎上馬,和敵人打了二十個回合,回來後他的病竟然好了。
這麽說來,李存孝應對這病情的辦法,有點像是拿毒去攻毒。
不過這辦法不行,風險太大了。要是弄不成,估摸得跟常遇春他們一個下場。
總的來講,大家劇烈運動完後得把個人防護做好,不能立馬脫衣服,也不能直接沖涼。
這麽做雖說能很快把溫度降下來,可咱的身體就得承受挺大壓力了,要是體質不行的,沒準就跟常遇春似的,所以一定得隨時留意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