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4年,鄭洞國赴毛主席家宴後:我知道中共那麽多豪傑為何都服他了

2023-12-29歷史

國民軍高級將領在一頓家宴後,對毛主席贊不絕口,當中發生了什麽?

在解放戰爭期間,隨著 中國共產黨實力的逐漸增強,以及為群眾做了不少實事 ,很多國民黨人士都紛紛投誠,決定跟隨共產黨的腳步。

除了普通士兵以外,這些投誠的隊伍中, 還有很多真正愛國的高級將領。

其中,當時主管東北地區的 鄭洞國 ,審時度勢,在錦州之役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率軍投誠

起初,鄭洞國還並不是很服氣,但是經過 和周總理的長談 之後,再加上 從毛主席的家宴 回去以後,他就 徹底對毛主席的領導心服口服。

鄭洞國表示, 終於知道為什麽這麽多人都服從毛主席的指揮。

那當時都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領導人為他「治病」

1948年春天,時任東北副總司令的鄭洞國,依據蔣介石的命令,帶著十萬國民軍死守在長春。

直到10月中旬,中國共產黨的軍隊開始向錦州發起攻擊,鄭洞國雖然此前驍勇善戰,但 當時的國民黨畢竟不是民心所向,很快就被我軍打的節節敗退。

兵臨城下的危急時刻, 鄭洞國權衡再三,最終做出率部投誠的決定 ,這樣一來也避免發生更多的傷亡。

然而,鄭洞國的心裏卻 並不是很服氣 他的心情也經常郁郁寡歡 ,所謂「心理影響生理」,就此開始,鄭洞國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就像得了重病一般。

1950年夏天,中央得知鄭洞國的身體情況, 同意讓他到上海治病 ,中間路過北京的時候,事先接到通知的 周總理,在家中宴請了鄭洞國。

周總理和鄭洞國兩人, 曾經在學校是師生關系,抗戰期間又是上下級 ,感情也算親厚。

見面時,周總理先詢問一番 鄭洞國的身體,以及家庭情況 ,提到以後的打算,鄭洞國整個人都提不起勁,表示自己想回家種地。

周總理先用玩笑話,打破了席間尷尬的氣氛,而後又親切的開導鄭洞國, 他還年輕,還有大把的時間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這一席話讓鄭洞國豁然開朗,心境也放松了許多。

此後,鄭洞國被調任到北京, 在水利部和政協工作 ,但他卻覺得自己的內心,始終還沒有完全的敞開。

1954年4月,鄭洞國回家後突然接到一封請帖,裏面所寫的內容, 竟然是毛主席邀請他到家裏做客。

這樣的驚喜讓鄭洞國一夜未眠,第二天才剛進入毛主席的家中, 對方便立刻迎了上來,而且還非常親切的和他打招呼。

鄭洞國感到有些受寵若驚,他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坐到位置上。

剛坐定, 毛主席又親切的詢問他,是否吸煙。

鄭洞國回答後,順手就拿起桌上的香煙,並取了一支出來吸,令他沒想到的是, 毛主席竟然迅速拿出火柴,起身為他點燃了香煙。

本來還有些拘束的鄭洞國, 因為毛主席的親切,隨即就變得放松下來。

在這之後,毛主席就主動和鄭洞國開始聊天,先是 誇贊鄭洞國的名字好 ,又表示 他對人民有大功。

見鄭洞國有些怔楞,毛主席繼續親切的和他聊起家庭、生活方面的事情。

得知鄭洞國舉家搬遷北京,工作和家人也都基本安排好以後,主席再次向他表示, 既然都安排好了,那就要多為人民做工作了,鄭洞國才51歲,還是非常年輕的。

聽到毛主席清楚的了解自己今年多大,鄭洞國的心裏又是感到非常驚訝, 沒想到日理萬機的國家主席,竟然還能有零有整的記得自己的年紀。

此時,鄭洞國覺得自己此前的一切心病, 瞬間就得到了治愈,心裏又激動又興奮 ,和毛主席繼續暢談了一會過後,竟然向毛主席問出一個問題。

他好奇毛主席的馬列主義,怎麽會學的那麽好。

毛主席爽朗一笑,隨即告訴鄭洞國, 自己也不是生來就學的這麽好,而是透過向社會、群眾學習的過程中,才逐漸走上這條道路的。

這次家宴結束後,鄭洞國忍不住向家人感慨, 總算知道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英雄豪傑」,願意聽從毛主席的指揮。

再加上之前周總理的開解,自此之後鄭洞國 更堅定信念,決定要認真學習,全身心投入到國家事業中,為黨和人民做一些實事。

鄭洞國到底有什麽突出的地方,能先後得到兩位領導人,為他「治病」呢?

深受蔣介石信任

鄭洞國出生於 湖南一個農民家庭 ,家裏條件還算不錯,從7歲開始讀書,直到中學時家道中落,加上當時國內已經掀起革命熱潮, 鄭洞國在此時立下振興國家的宏願。

1924年,鄭洞國輾轉走出湘西準備到廣州去,但是因為參加革命錯過報名時間,後來只能冒用別人的名字,順利成為黃埔第一期學生。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 在國民軍隊伍中的鄭洞國,都是備受老蔣信賴的人。

在黃埔生當中,鄭洞國一直都 被大家稱為「長者」 ,而這樣稱呼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年紀大,而是 因為他為人寬厚,用兵也非常大膽且穩妥,頗有長者的風範。

而鄭洞國參加抗戰的成績,也的確是非常亮眼。

從1933年開始,再到1945年之間, 十多年的時間裏,鄭洞國幾乎都活躍在抗戰的戰場上, 抗戰期間大大小小的戰役,基本都有鄭洞國的身影,也讓他在軍中名聲大噪。

例如 1933年的長城之戰 ,當時鄭洞國擔任中央軍隊其中的一個旅長,奉命在古北口死守了兩個多月。

在這期間,鄭洞國本來接到命令,應該率隊伍撤到後方進行休整,但是 在途中的時候接到訊息,本要前來接替防守的隊伍,被日軍突襲,傷亡非常慘烈。

鄭洞國立刻連夜趕回前線 ,結果映入眼簾的就是屍橫遍野的景象。

而當時的鄭洞國, 手裏也只有1000多個士兵 ,情急之下,他決定不管三七二十一, 脫了軍裝帶著一個排就往前沖,還專挑最危險的地方。

有他帶頭,戰士們也都生出不怕死的拼勁,一股腦打退了日本軍隊,最後等到了來支援的隊伍。

此後,鄭洞國又接連 在著名的台兒莊、昆侖關等戰役中,立下卓越的戰功 ,在軍中漸漸嶄露頭角,也讓蔣介石關註到他的軍事才能。

1943年春節結束後, 蔣介石發急電召鄭洞國回重慶 ,任命他為駐印度的軍長,遠赴印緬戰場。

雖然軍長一職看起來很風光,但鄭洞國的心裏其實並不滿意。

因為當時在隊伍中, 鄭洞國只被授予整治軍紀的權利,而且蔣介石也一直在給他施加壓力, 好在鄭洞國都憑借自己的能力,將當時的困難一一解決。

等到內戰開打, 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熏陶的鄭洞國,並不支持這一決定,認為和平建國、不再打仗才是最好的。

而且鄭洞國的眼光毒辣, 他知道曾經在江西時只有幾萬的共黨,都沒能被國民軍剿滅,更何況後來的共黨隊伍已經有上百萬人,更是國民黨難以抗衡的。

直到在東北奉命死守一段時間後, 鄭洞國的下屬很多都選擇投誠,而他的思想也開始轉變, 最終也和部下選了同一條路。

謹慎平靜的後半生

從50年代開始,鄭洞國舉家來到北京工作。

和從前的叱咤風雲、鐵血豪情相比,後來的工作倒是清閑很多 ,但鄭洞國並沒有感覺不適應。對他來說, 這樣平靜的日子比過去戰士們流血流汗,要好上太多。

而且鄭洞國也從來沒感覺到無聊,過去的老朋友杜聿明夫妻倆,以及張治中的女兒,都經常到鄭洞國家裏去一起打牌。

幾年後,當鄭洞國的朋友都遭遇打擊的時候, 他反而安然無恙 ,或許是因為沒有身居要職,也或許是 因為鄭洞國的一生實在清白。

在特殊時期,鄭洞國家裏也基本是風平浪靜。

等到恢復正常工作以後, 鄭洞國又被選為民革中央的副主席,此時的他已經是個過了八十歲的老人,但是身體和精神頭依然很好。

八十年代開始,一些原來的國民投誠軍,想要落實政策給自己謀求安定,於是就會輾轉找到鄭洞國。

當時, 鄭洞國的家裏每個星期都有會一些老兵 ,他們來了以後就住在鄭家, 走的時候鄭洞國還會給他們塞一些吃的穿的,甚至還會給一些錢。

更多的國民老兵,會請鄭洞國寫一個證明,說明以前的情況,而寄信就需要買郵票, 當時鄭洞國每個月光在郵票上的花費,就有六七十塊錢。

這筆錢本可以從民革中央出, 但鄭洞國堅持自掏腰包 ,在他看來那些人曾經都是他的部下,跟著他一切出生入死,參加過不少戰役, 感情非同一般。

而且那些老兵 後來的生活都比較落魄 ,家庭或是工作上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雖然這些情況不是鄭洞國造成的, 但他念著舊情,覺得自己一定要伸出援手幫一幫他們。

因此,當時很多國民黨投誠的老兵, 都得到過鄭洞國的幫助,對他心懷感激。

結語

鄭洞國雖然是國民軍的高級將領, 但他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給了人民 ,故而才會在內戰開始前,竭力反對蔣介石的想法。

因為鄭洞國知道, 當時的共產黨不僅實力越來越強,還是真正為群眾著想的隊伍,比國民黨要強太多了。

因此,他才會在錦州戰役中做出明智的選擇。

自從鄭洞國當選為民革中央的領導以後, 他不顧自己已經年邁的身體,依舊堅持奮鬥的在工作崗位上 ,為民革的建設,以及國家的發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而且 鄭洞國還非常關心祖國的統一。

直到臨終前,鄭洞國還向家人傾訴, 自己這一生基本無憾,只是尚未看到統一有些可惜 。而他晚年時期,也一直為祖國統一做出努力,堅持參加各種活動, 一直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