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白崇禧多次識破第四野軍戰術,緊要關頭,毛主席做出一個大膽決策

2024-02-03歷史

1946年5月,在付出了近8000余人的傷亡代價後,東北民主聯軍帶著遺憾,撤出了東北的重鎮四平。究竟是誰,讓我們的戰士曾承受過這樣的損失?這位就是在國軍中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和他多次交手的101,曾感慨過: 「白崇禧是國軍中難得有才幹的將領。」 而1949年兩人在湘贛地區的交手中,白崇禧又再次阻止四野南下,這讓解放軍都對這名難纏的國軍對手十分頭疼。

但無論是1946年的四平戰役,還是1949年的湘贛戰役,毛主席都向前線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促使戰局扭轉乾坤,也讓有著「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最終還是「出師不捷」。 那麽,為什麽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會屢屢敗在我軍的手下呢? 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註」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四平之戰,全盤布局轉危為安

抗日戰爭結束後,毛主席等黨的領導清醒地認識到:想要解放全中國,就必須首先要從群眾基礎良好、工業底子雄厚的東北著手, 就好比想要牽動一頭黃牛,就要先牽住牛的鼻子 因此,我軍便將原來八路軍山東軍區的部份部隊,還有原來新四軍第三師的部隊,重新編排,組成「東北民主聯軍」,浩浩蕩蕩地向東北三省進發。

但是,蠢蠢欲動的蔣介石也深知東北地區對於全國戰局的重要性,因此便也派遣國軍大部隊向東北開進。 1946年3月,國民黨共計5個軍,11個師的兵力如陰雲一般集結 ,沿著南滿、北滿兩條鐵路,向解放軍控制的地區大舉進攻。等到了那一年的4月, 國軍大部隊便開到了吉林四平城下,一場圍繞東北重鎮四平的爭奪戰正式打響。

當時蔣介石對四平的戰局究竟有多重視呢?我們看一看當時在四平參與指揮的國軍將領就知道了: 有黃埔一期畢業的 杜聿明 ,有綽號是「東方隆美爾」的 孫立人 ,有指揮過國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的 廖耀湘 還有就是今天咱們故事裏面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有著「小諸葛」之稱的 白崇禧 面對著指揮咱們東北民主聯軍的101,國軍擺出這樣的架勢和【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倒是有點相似。在經過國軍幾支美械部隊的狂轟濫炸之後,咱們解放軍戰士的損失比較大。而毛主席在聽聞了東北民主聯軍的狀況後, 也深知前線部隊的難處,因此就讓東北民主聯軍最終先撤出了四平,向長春進發。

四平是東北的重鎮,當時很多戰士不理解:為什麽說撤就撤呢?但還是毛主席的那句老話: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胡宗南當時來打陜北的時候,毛主席為了保存部隊的力量,延安都放棄了,區區一個四平又算什麽呢?等積蓄好了力量,咱們再打回去!或許是被毛主席領導的部隊打怕了,蔣介石在聽說國軍拿下四平以後,心裏就一直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他也知道,主動撤向長春的解放軍,遲早還是會打回來的。我們要不要去追呢?如果被國軍追,可能會被解放軍埋伏一手。如果不追,等解放軍打回四平,勝負也就不好說了。

就在蔣介石自己還沒有拿下主意的時候,有著「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向蔣介石提出了一個建議: 追! 這是因為在白崇禧看來,四平一戰解放軍承受的損失是比較大的,也是戰鬥力還沒有恢復好,最容易打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拿不定主意,那以後就更不好打了。因此 白崇禧就和杜聿明兩個人合起夥,帶著國軍部隊一口氣打到了咱們部隊之前停下過的長春。 當時東北民主聯軍尾巴後面跟著這麽一大坨敵人,壓力確實有點大。

但是,正當東北民主聯軍為了這兩個屁股後面甩不掉的敵人發愁的時候,白崇禧竟然突然從東北戰場上消失了!這又是為什麽呢?原來,在東北戰局進行得正激烈的時候,山東那邊的解放軍部隊和國軍也交上火了,而陳老總領導的部隊也是屢戰屢勝,這讓蔣介石一時間慌了神。畢竟,東北戰局雖然重要,但是山東這邊要是陳毅帶著部隊打到南京這邊可就不得了了。因此, 蔣介石便緊急把白崇禧調了回來,準備應對山東的陳毅,這就給在東北的解放軍減少了不小的壓力。

而陳毅能主持山東戰局,當時也是毛主席為代表的軍委做出的決定。最初,陳毅的任務就是在山東阻止國軍北上,為東北爭取時間。而等到四平戰役結束後,陳毅的部隊又起到了牽制國軍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四平一戰中, 毛主席等黨領導「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最終調走了國軍的棋子「白崇禧」,東北戰局也慢慢從此開始扭轉。

101兩次計謀被識破,毛主席一招制敵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東北民主聯軍最終從一開始初入黑土地的先行軍,成長為了能橫掃廖耀湘,吃掉錦州的第四野戰軍。在遼沈戰役之後,歷經磨煉的四野是一路從北打到南, 直到1949年7月,43萬大軍打到湘鄂贛地區,他們又一次遇到了自己在四平的老對手:白崇禧。

在這個時候,解放軍早就攻克了南京還有南方的很多大城市,國軍的士氣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但即便如此,白崇禧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想要靠手上的最後一點兵力和解放軍頑抗到底。他讓宋希濂、程潛、陳明仁這些國軍裏的老將領,依托有利地形,組成了一條「湘贛防線」,想把我軍擋在外面,但這種行為在全國解放的大潮流下,無疑是螳臂當車,以卵擊石。 因此,毛主席就向四野下令:務必徹底消滅白崇禧的部隊!

雖然當時解放軍的兵力、士氣,都比那個時候的國軍要高出很多,但是指揮四野的101自己心裏也明白:想要打垮白崇禧這樣狡猾的老對手,不去用一點巧妙的辦法是很難做到的。 因此,在湘贛戰役一開始,四野就有3個軍的部隊向奉新、高安兩個地區的國軍撲了上去 解放軍當時向這兩個地方撲過去,並不是為了一下子吃掉這兩塊的敵人,而是把這兩個地區的國軍圍起來,等白崇禧來救,在白崇禧前來救援的路上,再埋伏他一手,這一招在軍事裏面叫「圍點打援」, 當時四野一開始把長春圍起來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打算。

但讓四野上下都沒想到的是,白崇禧這一次並沒有上當 ,而是在解放軍撲上來之前,就把這兩個地區裏的國軍都撤了出去,這相當於解放軍千裏奔襲,占領的兩個城池是沒有國軍的空城,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並沒有達到。 看來,白崇禧自己也深知「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道理。

四野見圍點打援奉新、高安不成,便又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 偷偷把戰略位置更加重要的上高圍起來,等白崇禧派兵來救上高的國軍。 但是,白崇禧也是十分狡猾:在意識到我軍的部隊向上高靠攏之後, 便先讓上高的國軍偷偷撤了出來,解放軍的合圍再一次撲了個空 這讓四野感到十分頭疼,解放軍跑了這麽多路,怎麽就是拿不下像泥鰍一樣鉆來鉆去的白崇禧!

但是,就在白崇禧兩次識破我軍的作戰計劃,並且自鳴得意的時候,他號稱「固若金湯」的湘贛防線卻突然傳來了崩潰的訊息:原來,負責防線的國軍將領:程潛、陳明仁率領部隊發動起義, 7萬多名國軍士兵從此加入了人民軍隊,這讓白崇禧苦心構築的湘贛防線,在全國解放洪流的沖擊之下,宛如破開了一個小口子,隨後便一瀉千裏。

而這也多虧了毛主席在湘贛戰役之前,就對四野官兵的叮囑: 「解放勝利在即,一定不要忘記做國軍那邊的思想工作。」 而在毛主席的動員之下和緊鑼密鼓的思想工作中,包括程潛在內的很多國民黨高官決定棄暗投明,站在黨和人民解放軍的這一邊,這讓解放軍部隊和白崇禧的對峙中,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於在戰場上屢屢僥幸逃走的白崇禧,毛主席隨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白崇禧雖然為蔣介石賣命,但終究還是一個廣西的軍閥,出工不出力。咱們把部隊,調到他廣西老家那裏,看他還著急不著急!」 因此,在毛主席一聲令下,解放軍部隊江西、貴州,浩浩蕩蕩地向廣西桂林開進,這讓在前線和我軍對峙的白崇禧立即慌了神,派兵星夜兼程到廣西老家去救火,中途在衡寶公路、石株橋一線被我軍追殺, 前後損失了4.8萬多人馬,而這占據當時白崇禧嫡系軍隊的絕大部份。

不久之後,被白崇禧統治了將近二十多年的廣西迎來了解放, 不可一世的「小諸葛」最終還是敗在了四野,敗在了毛主席的手下。

「小諸葛」白崇禧,為什麽機關算盡都沒贏?

正如101所說:「白崇禧是在國軍中數一數二的軍事人才。」 無論是抗日戰爭中的台兒莊大捷,還是解放戰爭前期東北戰場,他在國軍中的表現,都對得上「小諸葛」的這個稱號, 但是為什麽有著「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在機關算盡之後還是敗在了我軍的手下呢?

首先,人民是決定戰爭勝利的關鍵,解放戰爭是一場毛主席領導下的人民,努力推翻壓迫、推翻三座大山的戰爭。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白崇禧並沒有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而是幫助蔣介石,助紂為虐, 這就註定了他雖然可能在戰局上獲得短暫的成功,但反對人民的立場最終將使他走向失敗。

其次,從四平、湘贛兩場戰役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白崇禧確實對解放軍存人失地、圍點打援的戰術, 都有著一定的了解,甚至還在湘贛戰役中好幾次逃掉了解放軍對他的合圍。 但是,為什麽他最後還是輸掉了呢?從四平戰役裏,我們能看出,白崇禧究竟能調動到哪裏,這是由蔣介石所決定的,他的身份和視野,註定了不能從全域的角度考慮戰場問題。因此,他在四平戰役後不久便被蔣介石調走,也失去了在戰場上追擊東北民主聯軍的機遇。而毛主席和東北民主聯軍,雖然相隔很遠, 但卻上下齊心,從全國一盤棋的角度考慮,山東、東北和全國各個戰場相互配合,最終才能逆轉乾坤。

而在湘贛戰役中,白崇禧雖然在戰役前期看起來有條不紊,但在全國迎來大解放的背景下,他也是早已「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在湘贛前線為蔣介石賣命,實際上卻一直擔心著廣西自家地盤的情況,這就是他的軍閥習性所導致的。而在毛主席建議下,有針對地 「圍點打援」 後,白崇禧即便明知救廣西是套,他也不得不上,這讓他的敗北成為了必然的結局。

因此,白崇禧在戰場上雖然有「小諸葛」之稱,但在自己為何而戰、如何考慮全域的戰略上,卻輸掉了教員和咱們的指揮官一大截。 他那「小諸葛」的稱號,也終究是「小聰明」的代名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