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播州楊氏土司墓葬丨高坪墓地——楊綱墓(M3)

2023-12-15歷史

楊綱墓位於地瓜堡的北端,楊文墓東北約40米,坐南朝北,墓向32°,背靠珍珠山,下臨官莊壩,面向觀音山。

該墓墓頂封土基本不存,墓葬由墓室、八字墻、隔墻及墓道組成,兩墓室相隔1.65米,外口處用加工好的條石疊砌連線,使兩墓室成為一個整體。八字墻位於墓室東西兩側前端,向外延伸1米左右,轉折呈120°向前延伸。東西墓室間前方發現南北向石墻,以條石和石板壘砌而成,至下往上向左室收,光面向右室,內填土,該墻應起封閉左室之用。石墻殘長5.25、寬0.8、殘高2.1米(圖4-49)。

圖4-49 楊綱墓全景

墓室雙室並列,平面呈凸字形,結構基本一致。墓室由封門石、前室、墓門、後室構成。前室與後室間以仿木隔扇門分隔,前室外橫陳封門石,封門石均殘存兩塊,外有抵門石。前室平面呈長方形,外低內高,寬2.44、進深1.42、高2.76~2.82米。墓門門扉為可開合雙扇仿木格子門,前室內建有抵門石頂住墓門。門扉上下各有圓形柱頭,裝於門臼中,門向外開。門高2.76、寬1.2、厚0.16米。

後室由整石板構築而成,後室進深3.41、寬1.98、高2.28米。左右兩壁正中雕成壁龕樣式,壁龕飾內外兩重方框,內層方框淺浮雕盆景牡丹花,後壁中央飾減地仿木屏風,屏心飾假山、仙草,底座三腳飾如意雲頭紋,與皇墳嘴墓地楊炯墓同。墓頂鑿成覆鬥形藻井,中央雕圓坑懸鏡,銅鏡不存,外飾八角形紋,四角飾祥雲紋(圖4-50)。底板石上置棺床,兩者被盜墓者炸毀大部份,由殘存棺床和底板表面印痕知,原棺床長3.24、寬1.76、高0.11 米,棺床與左、右、後三壁形成三道排水溝。

圖4-50 楊綱墓雕刻拓片 1.後壁 2.藻井 3.左壁龕 4.右壁龕

左室棺床下有腰坑1個,距後壁1.1米,石質,盒狀,由底及蓋組成,蓋面距底板石0.53米。底座呈方形,邊長0.78、高0.27 米。腰坑分上下兩部,上部直徑0.52、 深0.12米,坑壁垂直規整,底面平,下部為長方形槽,長0.43、寬0.31、深0.04米。蓋為方形,邊長0.98、厚0.12米。腰坑內物品不存。右室沒有發現腰坑。

1972年貴州省博物館對該墓清理時在左室墓門外中軸線1.82米處發現墓誌銘一盒,誌盒長1.08、寬0.98、高0.48米,誌蓋及誌銘大小相同,呈方形,邊長0.8米。出土時誌蓋與誌銘相對扣合,用鐵條封成十字,盛裝於石盒內。清理結束後,暫將墓誌存放於當地村民李朝映家,據他所言,後將該墓誌與楊升墓墓誌放入楊綱墓中,但2014年發掘該墓室時,僅發現誌蓋及誌銘各一方,經過仔細比對確定,後放入楊綱墓中墓誌系楊升墓墓誌,楊綱墓誌不知所蹤。2014年我們在左室墓道填土中發現了盛放楊綱墓誌銘石盒的底部石板,位置沒有發生移動,石面上發現十字形鐵銹痕跡,系箍誌蓋和誌銘的殘留。右室沒有發現墓誌的痕跡,應沒有墓誌。

左室墓誌誌蓋篆書「明故懷遠將軍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楊公墓誌銘」,與楊升墓同,誌文楷書,誌文發表於1974年簡報中[1]。

1972年清理時在左室前室近門處發現了排列成行的陶俑,但位置已不清晰,陶俑有騎馬俑、馬、轎夫俑、牽馬俑等,其中騎馬俑7件,馬、轎夫俑各1件。原施彩繪,已脫落。另在右室前室中發現陶俑、銅鎖、銅匙、銅箸等(圖4-51)。2014年清理時,在墓前填土中出土鐵刀(殘銹)、陶馬腿、殘陶器各1件,並采集了板瓦、瓦當、磚等建築材料的標本。

圖4-51 楊綱墓出土器物 1~7.陶騎馬俑 8.陶轎夫俑 9.陶馬 10.陶俑 11.銅箸 12.銅鎖 13、15~17.銅飾件 14.銅匙

轉載來源:楊粲墓博物館—摘自【牧司一方:播州楊氏土司墓葬管窺

楊 綱

楊昇之子

播州楊氏第二十三世

根據【明實錄·英宗正統實錄】的記載,楊綱與楊鏗、楊昇一樣,

均能頻頻向朝廷進貢,貢品以馬與方物為主。

遵義市區至海龍屯乘車攻略:

1、遵義市人大(珠海路)乘坐旅遊2路公交車

2、茅草鋪客運站加油站旁乘坐海龍屯景區直達車

3、自駕攻略(導航海龍屯停車場)

A:遵義市內—復興大道—匯川大道—匯川大道延長線—海龍屯景區

B:遵義市內—沈陽北路—遵龍大道—海龍屯景區

C:高速—海龍屯收費站—匯川大道延長線—海龍屯景區

高鐵站乘車攻略:

公交車303路 — 茅草鋪客運站 — 景區直達車 — 海龍屯景區

新舟機場乘車攻略:

機場大巴 — 唯一國際 —茅草鋪客運站 — 景區直達車 —海龍屯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