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高熾在位僅10個月,為何名垂青史?三大原因,一個比一個尷尬

2024-04-14歷史

對於熟悉【大明風華】的觀眾來說,朱棣帶領的「朱家五子」必然留下了深刻的銘印。在這些角色中,最具喜劇色彩的人物非朱高熾莫屬。這位身材豐滿的男士,無需多言,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猶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令人忍俊不禁。

然而,正是這位身材魁梧的男士,收獲了最多的驚嘆。就連朱棣本人也不禁感嘆,「在整個大明朝,論實力無人能敵,當屬這位太子爺。」

雖然朱高煦在劇中行為不端,但他卻不敢在朱棣面前公開表示要造反。然而,朱高熾在得知兒子朱瞻基被當作人質後,卻在朱棣與建文帝見面之前,公然宣稱:「如果皇上仍然固執己見,我將要反抗你,朱棣。」這種舉動確實出人意料,令人震驚。

盡管有些人可能覺得歷史劇中對朱高熾的描繪過於誇張,但當我們深入了解歷史上的真實朱高熾時,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盡管他的在位時間只有短短的10個月,但他的影響力和貢獻足以讓他在歷史上留下深刻的銘印。那麽,為什麽他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在筆者看來,這背後有三大原因,而且每一個都帶有一些尷尬的成分。

經過某種方式或手段,成功地化解了朱棣所面臨的困境或窘境。

在【大明風華】這部劇中,朱家五子所制造的一系列幽默詼諧的情節,其實都源於朱棣皇位繼承權的爭議。原本朱元璋已將皇位傳承給了建文帝,然而朱棣卻憑借靖難之役成功篡位。盡管朱棣在那一刻登上了皇位,體驗了短暫的權力快感,但他因此背負的尷尬與爭議卻將伴隨他一生。

例如,對於那些堅守建文帝信仰的靖難遺孤,我們應如何應對?指斥他們為叛逆?這顯然站不住腳,因為他們實際上是在維護朱棣之父朱元璋的立場。然而,如果我們選擇忽視或縱容他們,那更是說不過去,這豈不是在預設朱棣的行為是無理取鬧、毫無根據的嗎?

因此,朱棣對那些不服從命令的人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和屠殺。例如,根據【國朝掌故】的記錄,鐵鉉的妻子楊氏,年僅二十五歲,被送到了教坊司。勞大的妻子張氏,五十六歲,也同樣被送到了教坊司。

教司坊,另一種說法是官方的妓院,這也從一個側面揭示了朱棣的冷酷無情。然而,對於那些曾支持他的官員,朱棣卻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以三楊之一的楊榮為例,當朱棣闖入皇宮時,楊榮提醒他不要急於登基,而是應首先祭拜祖陵。因此,楊榮得到了朱棣的賞識,官運亨通。

此外,這也揭示了朱棣五度北伐,並最終在榆木川辭世的原因。他執著於證明,相較於建文帝,自己才是大明皇位的更合適人選。然而,對於建文帝的下落,他的追求同樣執著,以至於至今仍是一個未解的歷史之謎。

朱棣的處境充滿了困境,同樣,朱高熾,作為靖難之役的勝利者,也面臨著一系列需要應對和解決的難題。他必須為這場內戰劃上句號,恢復國家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在朱棣逝世後,朱高熾登基的第一項決策就是頒布赦免令,寬恕靖難遺孤,竭盡全力彌補因戰亂造成的創傷。這一行動相當於認可了那些曾忠誠於建文帝的大臣們同樣是大明的忠臣。雖然這樣的舉措略顯尷尬,但卻贏得了歷史的尊敬和贊譽。

經過妥善處理,兄弟間的尷尬局面得以化解。

盡管朱棣將皇位傳承給了朱高熾,但他同時也為大明王朝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這顆炸彈就是漢王朱高煦,也即【大明風華】中那位權謀深沈的「二叔」。朱高煦的存在對大明王朝的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隨時都有可能引發混亂和動蕩。

朱高煦,此人堪稱歷史上的傑出軍事人物,僅次於朱棣的統帥才能。在靖難之役中,如果沒有他的傑出貢獻,朱棣是否能夠取得勝利尚屬未知。為了激勵朱高煦,朱棣曾經以深情的言辭對他說道:「你的大哥身體欠安,你需要挺身而出,承擔起這份重任。」

最後發現,兩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猶如兩只猛虎在爭鬥。朱高煦步步逼近,氣勢逼人,而朱高熾則如同太極拳高手,遊刃有余地應對,既保持了兄弟間的和諧關系,又機智地避開了朱高煦的攻擊。

最終,朱高熾登上了帝位,盡管朱高煦發動叛亂企圖推翻他,他卻選擇了寬容與忍耐,沒有進行報復。與自朱元璋以來朱家一貫的冷酷無情、刻薄寡恩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朱高熾的懷柔政策,即他表現出的寬宏大量,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因此,他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尊重。

盡管朱高熾成功地避免了家族內部的血腥沖突,並因此贏得了極高的聲望和贊譽,但他的做法卻為他的兒子朱瞻基頻來了巨大的困境。朱瞻基最終被迫承擔了殺害二叔、導致家族紛爭的惡名,這一切都是源於他父親朱高熾的決策。

這樣的結果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尷尬,如果朱高熾在九泉之下有知,恐怕會深感懊悔。實際上,比起讓朱瞻基來承擔這個責任,或許朱高熾自己承擔會更加合適——畢竟,朱瞻基是晚輩。

03年,我們成功地扭轉了過分強調武力而忽視文化的局面,從而打破了重武輕文的尷尬。

在朱高熾的統治時期,明朝文官集團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這一時期的文官集團崛起,對明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高熾之所以能夠戰勝朱高煦,文官集團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使他不得不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舉例來說,他在不違背朱元璋所制定規則的前提下,安排楊士奇、楊榮等人兼任六部職務,此舉顯著提升了內閣的權力。另外,在處理科舉的南北榜等事務時,他也充分展示了對文官集團的尊重和倚重。

再者,從軍事轉向文化,對於大明的安定與進步大有裨益。戰爭耗費巨大,民眾往往只關註個人的生活品質,而非長遠的國家大計。若持續征戰,超過民眾承受極限,將會引發社會動蕩。因此,一旦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們定會大力稱頌。

與此同時,編寫歷史書籍一直是文人份內之事。即使如太史公般公正無私,也難以實作絕對的中立。過去文人受到壓迫,如今終於得以揚眉吐氣,他們自然會對朱高熾進行美化。可以預見的是,參考雍正因得罪文人集團而遭受抹黑的案例,這種美化現象將會出現。

因此,盡管朱高熾只擔任了大明皇帝短短10個月的時間,這無疑是一個尷尬的時間長度。然而,必須認識到,朱高熾在擔任太子期間一直負責監國,這可以看作是他的功績之一。同時,朱瞻基繼位後,基本上繼承了他的政策,這使得仁宣之治的成就得以持續。這就是其中的內在邏輯,我們不能否認這些事實的存在,但在描述中可能會有所誇大,這也是難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