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從弓、弩到世界上最早的槍和子彈

2024-01-30歷史

中國是最早發明弓箭和使用弓箭的國家,距今已有2800多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在乾河的支流峙峪河與小泉河匯合的一塊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山丘地層中,除發現山西省桑一塊被稱做"峙峪人"的枕骨殘片外,還發現一批豐富的文化遺物。其中有一種加工精致的小石鏃,是用很薄的長石片制成的,有很鋒利的尖端,器身兩側的邊緣也十分鋒利。這種石鏃明顯符合箭頭的三要素:鋒利、尖頭適度、器型周正。在與尖頭相對的另一端(底部),左右兩側有點凹進去,成為一個形似鏃程的小把,顯然是用來安裝箭桿的。從這兩點可以推知"峙峪人"已經使用石制弓箭。這種石箭在今天看來很不像樣,可是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比它更早的。由於原始社會的弓和箭桿是用易於腐爛的竹、木等制作的,難以保存下來,所以這些小石錠便成了中國和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弓箭的見證物。

弓箭

弓箭出現以前,人類的工具比較簡單;弓箭的出現,說明人類開始使用復合工具。

不過,使用弓箭時,需要一手托弓,一手拉弦,這影響了射箭的準確性和作戰威力。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便誕生了效能更加優越的弩。

弩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馮蒙的弟子秦公子發明的。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就出現了弩。據說有個部落首領名叫後羿,他是神箭手。那時候天空中有10個太陽,地面快被烤焦了,他彎弓搭箭把9個太陽都射了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從此大地上氣候適宜,不再鬧幹旱了。在【孫子兵法】和孫臏的著作中都有關於弩的使用情況的記載。

床弩

弩就是裝有臂的弓。弓臂上安裝了定向裝置和機械發射體系,命中率和發射力大大提高。弩臂的尾部裝有弩機,是用青銅制作的。一般弩機,四周有"郭","郭"中有"牙",可鉤住弓弦,"郭"上有"望山"作為瞄準器,"牙"下連線有"懸刀"作為扳機。發射時,把"懸刀"一扳,"牙"就縮下,"牙"所鉤住的弦就彈出,有力地把矢射出。弩機創造於戰國時期,後來不斷被改進。在長沙楚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制造得相當精巧的弩機。

春秋戰國時期連年戰爭,在當時,弩不僅數量多,種類也多。輕型弩如夾弩、瘦弩,它們發射速度快,一般用於攻守城壘;強弩如唐弩、大弩,它們的射程比較遠,通常用於野戰。這在【戰國策】和【荀子】中都有記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已有5萬名弩射手,為供應軍隊作戰需要,當時的朝廷設有專門制造弓弩和箭的作坊。為了保證質素,那些制作者要把制造日期和制作者的姓名刻在弩上。

弩除了有手握的以外,還有弩機。有一種石弩,它由連在一起的兩張弓組成,需要幾個人同時拉弦,可一次射擊多支弩箭,一次即可殺死十多人。

到了漢代,弩得到進一步的改進,並逐步標準化、多樣化,不但有用臂拉開的臂張弩,還有用腳踏開的蹶張弩。公元1世紀,又發明了格柵瞄準器,裝在弩上,進一步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三國時,諸葛亮還設計制造了一種新式連弩,稱為"元戎",它"以鐵為矢",每次可同時發射10支弩箭。

弓、弩在西方國家使用較晚。古俄羅斯的軍隊在10世紀才開始使用弩,西歐直到11世紀末才開始在戰場上使用。

大約在公元905年,中國出現了最早的原始槍﹣﹣火槍。在中國敦煌的一幅10世紀中葉的絲綢圖上,細致地描繪出有關火槍的故事:如來佛正在念經,妖女和她的惡魔們企圖使她分心,一枚手榴彈正要向她投去,同時還有一個頭有三條蛇的惡魔在用火槍向他瞄準。

火銃

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軍事家陳規防守德安(今湖北省安陸附近)時,用粗毛竹筒做"火槍",竹筒一頭開口,內裝入火藥,由兩人拿著。在交鋒時點著火藥,噴射出去,燒傷敵人。這種"火槍"是現代槍炮的老祖宗。1259年,有人在這種"火槍"中裝入"子窠"(即小石塊、砂子等一類堅硬的東西),借火藥的力量發射出去,殺傷敵人,這就是"突火槍"。個"子窠"就是中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子彈。這在【宋史】中有記載:壽春府"造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余步"。由於竹制的管形火器點燃後容易開裂,威力也就不可能很大,大約在13世紀,金屬管身的火銃便在中國應運而生了。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槍是山東長島博物館所藏的南宋火銃,它是1351年制造的,其口徑為28毫米,長42.9厘米,重4.75千克,銃身上刻有"射穿百孔,聲振九聲"的銘文,表明它的威力。

到了明代,出現了多種類別的槍。有的可單管輪流發射,有的可多管同時發射,是現代機關槍和多管火器的先驅。火槍在歐洲出現於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歐洲最早關於火槍的記載出自於一部1396年的拉丁文著作,比中國的記載晚了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