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3年期間,美軍到底傷亡多少?陳賡說出真實數據

2024-04-16歷史

1950年的6月25日,鮮紅的太陽初升,照亮了北韓半島上一場即將改變歷史行程的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這是一場烈度空前的戰爭,比起二戰之後的其他局部戰爭,無疑是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

中共和北韓決定迎接挑戰,盡管裝備不及對手,卻懷著艱苦奮鬥的精神,勇往直前。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三年多的時間裏,他們遭受了無數困難和挫折,但始終沒有放棄。

他們是堅定的戰士,追求正義的信徒。每一次的戰鬥,都是他們與命運搏鬥的機會。他們在槍林彈雨中前行,勇往直前,永不止步。他們的胸膛被鮮血染紅,他們的身影被炮火映照。在那片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他們的勇氣和決心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裏,無數個家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鮮活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將永遠留下無法彌補的傷痛。每一位犧牲的戰士,都有一個溫暖的家庭在等待他們回家,但命運卻無情地將他們帶向了另一個世界。

對於美軍傷亡人數的爭議一直存在。然而,在一次講話中,中國的陳賡大將向世人揭示了這個數碼的真相。

烽煙彌漫的夜空中,北韓戰場成為英勇戰士們無畏之地。他們是美軍派出的最強大軍隊,壯誌淩雲,鐵血飛揚。騎兵第一師,那支號稱「開國元勛師」的部隊,英勇迎戰中國人民誌願軍的猛攻。陸戰第一師,則象征著「美利堅之劍」,與敵人展開了生死搏鬥。而那支被譽為「滴漏器師」的美軍第七師,頑強的毅力在戰場上流傳著傳奇的故事。在天空中,航空兵第四聯隊如王牌飛行隊一般,揮灑著致命的火力。

然而,勇士們並非獨自戰鬥。來自十幾個國家的聯軍派出了數十萬的勇士,他們匯聚在這片土地上,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這場戰爭的規模前所未有,東方的神秘之師帶給聯合國軍沈重的壓力。初次遭遇中國人民誌願軍時,他們陷入了措手不及的艱難戰鬥,勇者們面對著巨大的考驗。幸好,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裝備相對落後,否則美軍必將承受更加沈重的傷亡。

然而,戰爭的風雲並非永恒。隨著戰役的進行,中國人民誌願軍發揮出了他們的優勢。夜幕下的襲擊和靈活的穿插戰術成為他們的利器,他們逐漸將聯合國軍逼退到鴨綠江邊,甚至曾一度攻占了漢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勝利。這些勝利為後來的停戰談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譜寫了一曲壯麗的勝利之歌。

陳賡大將,作為中國軍隊的傑出將領,結束了在越南的邊境戰役後,飛奔回到祖國。他迅速被派往北韓,成為彭總的得力副手,並代理指揮誌願軍的戰鬥。在那片戰火紛飛的土地上,他深知每一處險惡和壯麗的角繼續深入戰場,陳賡大將將自己的命運與誌願軍緊密相連。他在戰火中揮灑著汗水和血液,親身經歷了戰爭的殘酷和犧牲的代價。每一次的夜襲,每一次的決戰,都刻印在他的心頭。他與戰友們並肩作戰,共同經歷了無數的勝利與挫折。

北韓戰場上,陳賡大將見證了聯合國軍初戰失利的驚愕,也目睹了中國人民誌願軍所展現的英勇和智慧。他深知戰爭中的曲折和變幻,明白勝利的來之不易。每一次戰鬥,都需要頑強的毅力和高度的軍事策略。

盡管面對強大的敵人,陳賡大將和誌願軍將士們奮勇向前。他們用智慧和勇氣,在戰場上不斷破解敵人的防線,給予聯合國軍沈重的打擊。他們的夜襲戰術如鬼魅般遊走,穿插戰術如利劍刺破敵人的心臟。每一次勝利都為他們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榮譽。

北韓戰場的勝利並非一帆風順,陳賡大將深知勝利的代價。他目睹了戰友們的犧牲,心中沈甸甸的痛。然而,他們無悔地為了和平糊自由而奮鬥,他們將自己的生命貢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韓戰結束後,陳賡大將回顧起那段歷史,他心中充滿了對戰友們的敬意和對勝利的慶幸。在大學演講中,他提及了美軍傷亡的事實,揭露了真相。他說:「美帝主義至少死了30萬人以上,可他們自己卻謊稱只有這個數碼的一半不到。」這是他對戰爭的回顧,也是對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的敬意。

陳賡大將的話讓人們深思,也使人們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曾經,在韓戰的硝煙彌漫之際,陳賡大將發出震撼人心的聲音,聲稱美軍的傷亡人數高達350萬。然而,這一數碼卻在美國人的統計圖表中被大幅縮減,引起了國內眾多親美人士的質疑。

據美國官方最新釋出的數據,美軍在韓戰中陣亡的人數僅為36,574人(其中包括2,830名非戰鬥傷亡)。負傷的人數為103,284人,失蹤的人數為7,926人,被俘的人數為4,714人。這與陳賡大將所聲稱的數碼相差甚遠。

然而,事實是,美國人的傷亡數據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回顧1953年,美聯社公布的檔案顯示,當時美韓聯軍的減員總人數達到了1,470,000人,其中包括了死亡、受傷、失蹤和被俘的人員。

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和時間的推移,美國公布的數碼卻逐漸減少。這引發了人們的疑惑,難道美國人擁有某種神奇的力量,能夠讓戰後的士兵重獲新生,從而使傷亡數碼變得更加動人心弦嗎?

實際上,這涉及到美軍和美國政府在統計方面與其他國家截然不同的做法。為了讓自己的損失數據更加美觀,他們采取了許多與其他國家完全不同的措施。

美國政府為了控制傷亡數據,讓美國人民不至於無法承受龐大的傷亡數碼,對陣亡情況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具體而言,只有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士兵才有可能被認定為陣亡:首先,士兵必須是在與敵人正面交戰時被敵方的子彈、炮彈等火力擊中並當場死亡;其次,士兵必須是在執行戰鬥任務而非後勤等任務時死亡;最後,士兵的遺體上必須帶有能證明是美軍身份的標識、銘牌,並且需要得到戰友的確認。

即使士兵在戰場上負傷,如果最終死在醫院或者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被算作陣亡。如果士兵在駐守某個陣地時不慎踩中地雷,或者被山上掉落的巨石砸死,這些都被稱為意外身亡,無法計入美軍戰後的傷亡統計名單。

這種嚴格的統計標準只是美軍的常規操作,旨在保護許多美國士兵的福利,所以標準自然較為苛刻,不可否認美軍對陣亡士兵的撫恤金以及對家屬的關懷是令人贊賞的。

而在北韓戰場上,許多韓軍士兵被並入美軍作戰序列,但在統計戰果時,並未將這些南韓人的傷亡算在美軍賬上。往往是在韓軍遭受重大傷亡之後,美軍從其他韓軍部隊調遣人員充實自己的部隊。

這些部隊中的士兵到底是美軍還是韓軍,恐怕只有美國人自己清楚。然而,作為交戰的另一方,中國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卻將他們視作美軍,無論這個"美軍"的成員是否大多數為南韓士兵。

因此,在我們對韓戰的戰後統計中,將這些部隊視作美軍並不會引起任何問題。

在整個韓戰中,韓軍的傷亡人數超過了70萬人,其中很大一部份士兵是作為美軍的替死鬼。這段歷史,無論如何覆寫,都無法抹去那些英勇犧牲的南韓士兵為戰爭付出的代價。

這是一個傷痛與犧牲的故事,一個讓人深思的歷史時刻,也是對那些無名英雄的致敬。無論統計數碼如何縮水,他們的奉獻和犧牲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篇章中,為後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