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00名紅軍在貴州失蹤,中央多次尋找未果,時隔70年後真相被揭開

2024-01-04歷史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六軍團為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撤退,率先西征。

然而途經貴州時,一場發生於紅軍和桂系軍閥之間的大戰,讓一支800人的紅軍隊伍「人間蒸發」,任憑中央如何調查也不見蹤跡。

這支「消失」的隊伍究竟去了哪裏?疑問懸在所有人的心頭,直到2001年的一次偶然發現,才將揭開了那段被隱藏70年的真相……

生死存亡 攬下重任

1933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入中國華中地區。時值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冥頑不靈的蔣介石卻還在喊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對工農紅軍圍追堵截。為了全殲紅軍,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發動了多次「圍剿」,但都被毛主席所領導的紅軍順利粉碎了。

1934年9月,由於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思想導致指揮方針出現重大失誤,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被動局面下,毛主席果斷作出決策,讓紅軍主力向陜甘寧蘇區轉移。一場史無前例的兩萬五千裏長征,至此拉開了序幕。

場景模擬

為了掩護主力部隊順利撤離中央蘇區,任弼時、蕭克所領導的紅六軍團承擔起了掩護任務。這支9700余人的隊伍,於1934年8月7日出發,中途經過贛、湘、桂、黔四省的多輪交戰後,最終歷時兩個月抵達貴州石阡縣。

但讓紅六軍團沒想到的是,剛抵達目的地不久,他們便陷入了敵人的包圍圈。原來由於情報出現偏差,紅六軍團的首長們並不知道,敵軍主力已在這裏布下一張「彌天大網」。敵人早就做好了守株待兔的準備,只等紅六軍團一被包圍,他們便立刻發起強攻。

場景模擬

這樣的局面,對於彼時被困在梵凈山的紅六軍團來說,無疑是一場莫大的危機。敵人的兵力充沛,來自湘黔桂三省的24個兵團再加上精良的武器裝備,無論哪方面都遠勝紅軍一籌。反觀紅六軍團,戰士們缺衣少糧、武器匱乏,成天挨餓受凍,和敵人儼然兩個極端。

山林裏的晝夜溫差大,何況時值秋冬交際之時,氣溫更加寒冷。然而,即便是面臨這樣艱苦的作戰環境,紅六軍團的戰士們仍然毫不屈服,和敵人堅強的戰鬥著。但連續多日的苦戰,讓紅六軍團的人員損失慘重,人數很快就從9700下降到3000余人,這讓蕭克漸漸坐不住了。

蕭克

蕭克明白,敵人眼下的目的就是為了用車輪戰消耗紅軍兵力,從而減緩他們撤向江口的步伐。紅六軍團必須想辦法突出重圍,至少讓大部隊能夠逃離敵人掌控,總比在這裏被敵人耗死好得多。為了保證撤退任務圓滿完成,蕭克和幾個首長將斷後的任務交給了第18師52團。

52團由第18師師長龍雲領導,團長為田海清。這支800余人的隊伍在紅六軍團是堪比「王牌」般的存在,團裏人均悍將精兵。國民黨的部隊只要碰上52團,都會嚇得抱頭鼠竄。在前四次反「圍剿」戰鬥裏,52團多次救紅六軍團於水火,在長征時期立下了不少戰功。

而這一次,52團再度「臨危受命」,肩負起了掩護紅軍主力撤退的重任。蕭克和任弼時等人一致認為,讓能力出眾的52團執行這項任務,是最合適的。龍雲和田海清自知使命重大,當即和52團的所有戰士立下「軍令狀」,他們將誓死堅持到最後一刻,絕不讓敵人向前半步。

幾日後,在龍雲緊鑼密鼓的安排下,52團在石阡縣周邊修築好了防禦工事。面對來勢洶洶的數萬桂系精銳,52團的戰士們毫不畏懼,和敵人展開了一天一夜的惡戰。最終,他們成功拖住了敵人,而蕭克也順利帶領主力軍撤離石阡縣。

然而,就在龍雲帶領52團突破了敵人的嚴密防線、準備和大部隊會合時,陰雲不散的敵軍又追上來了。他們堵住了南下的一個路口,這徹底打亂了龍雲的行軍計劃。此刻的龍雲進退兩難,向前走,敵人的追兵可能會威脅道大部隊;反向走,等待52團的又將是一場血戰。

為了突圍,無後援、無補給的52團已經沒了後路,龍雲必須快速做出抉擇。這個16歲起就投身軍教的老將,在危急關頭為了掩護大部隊平安撤退,最終選擇率團從大部隊行進的相反方向出發,讓敵人遠離大部隊。這註定是趟有去無回的征途,但52團的每個人都沒有退縮。

龍雲

52團的戰士們都是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他們心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加入紅軍,只為有朝一日能夠以身報國。在國家安危面前,個人的生死早已被52團的戰士們拋之腦後,就這樣他們一路擊退著不斷追上來的敵人,一邊向北行進,來到了困牛山。

全軍覆沒 自此「絕跡」

困牛山地勢險要,四面皆是懸崖峭壁,山體附近還有不少河流環繞。整個困牛山只有一個出口,但彼時正被敵人重兵把守。因為先到一步,桂軍對困牛山的地形可謂是知根知底,而龍雲的52團則由於對地形陌生,只能暫時按兵不動,沒想到卻給了敵軍可乘之機。

敵軍先是以高官厚祿為誘餌,想借此引誘52團投降。然而,52團的戰士們各個都久經考驗,早就看穿了敵人的這發「糖衣炮彈」。敵軍眼見這一招行不通,便心生歹計,同附近的民團狼狽為奸。他們在村子裏謠傳紅軍是「濫殺無辜」的悍匪,惡意貶低紅軍的名聲。

困牛山

村裏的老百姓大多沒什麽文化,加之又確實沒見過紅軍,自然也就對民團的話信以為真。深諳紅軍關心民眾的敵軍,為了逼52團投降,他們讓一群老百姓換上了民團服,擋在敵軍勉強當「人肉盾牌」。龍雲氣憤難平,但為了不傷及無辜,他還是下達了停止開火的命令。

戰士們都憤恨於敵人的無恥行徑,他們欺騙了無知的群眾,用這種方式迫使紅軍無法開槍。看著不斷逼近的敵軍,52團的戰士們只好放下手槍,等敵人靠近後再用刀和他們肉搏。紅軍是人民的隊伍,絕不會將槍口對準老百姓,這是紅軍不可逾越的底線,所有人都牢記於心。

然而很快,隨著民團搬來正規軍這支「救兵」,52團的戰士們又落入下風。這支正規軍正從山下趕來,武器和人員都比他們多出數倍。100多名剩下來的紅軍傷兵們,明白逃生已無可能。在村民們錯愕的目光中,他們相視一笑,作出了一個無比悲壯的舉動。

戰士們摔斷了槍支,然後走到陡峭的懸崖邊。在一陣高昂的「寧死不做俘虜」的口號中,他們毫不猶豫的從崖頂一躍而下,鮮血瞬間染紅了黑灘河。自始至終,勇敢的紅軍戰士們沒有一個當逃兵,用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他們的壯舉,讓在場村民都忍不住流下熱淚。

而另一邊,帶領著200人向北撤離的龍雲,所面臨的局勢也十分嚴峻。困牛山一戰,團長田海清被敵人擊穿腦部犧牲,如今整個團只剩下他們這些人。可由於行蹤暴露,龍雲的隊伍最不慎遭遇民團包圍,最後竟只有龍雲自己在戰友們的掩護下,拼死逃了出來。

然而,作為整個52團唯一希望的龍雲,最終也沒能幸免於難。某日,又累又餓的龍雲來到山下一戶人家,本想著討要些食物吃,但對方卻將他當成了壞人。很快,接到舉報的民團團長將龍雲抓獲,送到了貴陽軍閥王家烈那裏,這可把王家烈「高興」壞了。

王家烈

王家烈雖然沒怎麽和龍雲交過手,但還是第一眼就認出了他紅軍第18師師長的身份。這麽重要的紅軍幹部,如果送到上級那裏,想必一定能得到不少嘉獎。不久後,龍雲又被押到了湖南軍閥何健那邊,為了逼迫其吐露情報,何健對他各種嚴刑拷打,但龍雲始終不肯投降。

在暗無天日的地牢裏,龍雲盡管終日遭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但一直嚴守我軍機密,堅決不向敵人低頭。何健見他拒不投降,便決定將其「趕盡殺絕」,送到了湖北「軍人反省院」。1936年3月,一代紅軍名將、鐵血師長龍雲壯烈犧牲,年僅32歲。

何健

就這樣,龍雲和他的52團以幾近全軍覆沒的代價,換取了蕭克等三千三百余人的平安轉移。1934年10月24日,蕭克和任弼時等人率領紅六軍團主力,成功和賀龍、關向應、夏溪的紅三軍團會師印江縣。但龍雲和那800名戰士,從此卻徹底「銷聲匿跡」了。

烈士壯舉 永當緬懷

龍雲和52團的戰士們,到底身在何處?為了找到他們,黨中央數次派人到石阡縣搜尋,卻始終毫無進展。相關的史料中,也找不到有關52團的資訊。這支隊伍就好像不存在一樣,沒人知曉他們到底是生是死。直到2001年,史料研究者楊又鑄的偶然發現,才揭開了真相。

2001年,楊又鑄來到石阡縣委黨史研究室工作。得知此處曾是紅二和紅六軍團的作戰地點,楊又鑄非常振奮,想著好好整理一下相關資料。某一日,楊又鑄像往常一樣翻閱著資料,忽然註意到「100余名紅軍在貴州困牛山跳崖」這句話,他瞬間來了興致。

楊又鑄

為了求證真假,楊又鑄親自來到困牛山下的龍塘鎮走訪。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裏的村民每逢重陽節總會在困牛山前祭拜,祭拜的正是那些跳崖的紅軍戰士。遺憾的是,龍塘鎮的村民只知道跳崖的是紅軍,卻並不曉得具體番號,但楊又鑄心中卻隱約有了答案。

楊又鑄清楚地記得,當年紅六軍團裏有一支隊伍就是在貴州失蹤的。難道那100名紅軍戰士是這支隊伍裏的嗎?在鄉親們的指引下,楊又鑄找到了村民陳德昌,原52團司號員何步榮的兒子。他拿出了父親當年用過的軍號,緩緩道出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何步榮當年用過的軍號

那年,19歲的何步榮抱著軍號跳下懸崖,結果因為半路被藤蔓纏住角落,這才保住了性命。雖然是52團唯一的幸存者,但當時的何步榮情況也很糟糕。他受了重傷,拼盡全力爬下懸崖後再也沒能爬起來,還好被路過的村民陳國善及時救下。

得益於陳國善的悉心照顧,何步榮的傷勢很快就痊愈了。這之後,他改姓為陳,在當地娶妻生子,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建國後,他當選為農會主任,每年都會去困牛山祭奠犧牲的戰友。不幸的是,何步榮老人已經去世,看著那銹跡斑斑的軍號,陳德昌哽咽著開口:

「父親在世時,時常對我們說吹響軍號不是為了重逢,而是為了犧牲。這軍號是老人家最重要的東西,他臨終前還叮囑我,讓我務必拿著這個找到組織,證明他的身份。」

陳德昌動情的講述,讓楊又鑄也忍不住熱淚盈眶。回去後,他將這段故事寫成匯報材料交給上級部門。經過多方論證,蒙塵70年的困牛山百名紅軍跳崖的英雄事跡終於重現於世,龍雲和他的52團為了抵抗敵人,用血肉之軀換來了勝利。保家衛國的英雄,不應被世人遺忘!

2009年,在龍塘鎮村民的強烈要求下,黨中央撥款修建了困牛山烈士陵園和「困牛山紅軍壯舉紀念碑」。沙場本無情,烈士熱血鑄史詩;日月復輪回,英雄壯誌護盛世。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每一個中華兒女更應感恩這些「最可愛的人」,向威武不屈的52團烈士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