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穿梭在延安路上的71路

2023-12-17生活

延安路是上海解放後命名的。在1943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這條路被稱之為「愛多亞路」,之後,更名為「大上海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被更名為「中正東路」;1950年5月,上海市政府將這條路更名為「延安路」。延安路的多次更名,折射出上海近代時局的變幻。而延安路上的71路,大概是我這輩子乘坐時間最長,次數最多,懷有特殊情感的公交車。


文|陸海光

穿梭在延安路上的71路

▲上海公交71路上海展覽中心站

第一次坐71路,記得是在我小學一年級的暑假,父親帶我去江蘇路電力職工醫院看病。那時,71路車型如同解放牌卡車,單節車廂,車前凸起(用以安裝發動機),像個大「鼻子」。到江蘇路只需花5分錢;到延安東路外灘終點站的票價也只有1角5分。

念小學時,學生都手頭拮據。放暑假時,我和鄰居小夥伴常一起坐71路到江蘇路下車,然後步行到大世界,只是為了到大世界斜對面的一家紙品商店,買印刷廠裁切下來的邊角料紙,1角錢可買厚厚一疊。開學後,我們用來做算術演算的草稿紙,鉛筆打滿草稿紙後,再用鋼筆寫。我們有時也步行到外灘,饒有興趣地觀賞黃浦江上來來往往的各種船只,那時,覺得黃浦江好寬好寬。

我們還有條「逛街」路線,就是坐71路到靜安寺,然後從華山路拐到南京西路。當時,靜安寺前的道路中央有一口古井。長輩戲言,建寺廟時,是透過這口井運輸木材的。路過這口井時,我總會天真地去看看井裏有沒有木頭。

▲靜安寺 金兮敏 攝

1960年4月,母親作為人民代表,參加了上海市慰問大西北建設職工代表團。存取歸來,6月下旬的一天,母親突然接到市政府通知,邀請我們全家當晚7點前往市總工會大樓觀看存取大西北的紀錄片。吃完晚飯,父母帶上我們,坐上71路,直奔地處外灘的總工會大樓。那天,我們看到母親在大西北存取的情景,自豪而又激動。

我有一個中學同學,當年被分配在71路當司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公交車在上班高峰時段,擁擠得像「罐頭沙丁魚」。那時,71路公交車已改成雙節車廂。業內稱巨龍車,老百姓俗稱「手風琴」車。有一天早晨上班,幾輛71路抵站,都沒能擠上去,只能幹著急。此時,我同學駕駛的71路恰巧抵達,他發現了我,馬上「狹義相助」,按喇叭示意我從駕駛座的右側門上車,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在那個年代,下午坐71路公交車,還能邂逅潘虹和毛阿敏,那時,她們怕被人認出,經常戴一副太陽鏡上車,到站後,安靜地下車。

八十年代初,我大學畢業後進機關工作,就改騎單車上班,很少再坐71路公交車。那時,71路公交車西區終點站已延伸至古北路;九十年代末,又向西延伸到天山路雙流路。

2017年,公交71路變身開通成上海首條中運量公交線,成為上海市民茶余飯後的熱議新聞。18米長的巨龍般車身,24小時的專用車道,西起滬青平公路的申昆路,東至延安路外灘,17.5公裏無需轉車的通達路線,這些新元素無不吸引著沿線居民去排長隊試乘。有社會學家在媒體上評點:這是一條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現代無軌電車,是城市交通發展公交優先理念的踐行。

當年,作為對71路有歷史情結的乘客,我特地去試坐體驗了一回。71路延安東路外灘起點站,相比傳統公交車站,可謂糅合著古樸和現代風:暗紅色的71路專用車道,邊緣可以看見藍天白雲的透明玻璃候車站頂,地鐵式的進出安全門,巨大的電子顯示器……無不透射出上海的大氣和時尚。71路采用的是無軌電車方案。深色車頭,夾雜著流線型紅色條紋的銀色車身,很有些魔幻。

那天體驗,我記得是17:00上車的。「歡迎乘坐中運量公交71路,請在前門或後門刷卡投幣上車,謝謝!」循著這溫馨的提示音望去,只見一位身著藏青色大衣,類似「空姐」裝束的乘務員在引導乘客上車。71路中運量車廂內寬敞明亮,有3扇車門,前後門上客,中門下客。公交車在運載途中,每輛車都配備一名乘務員。她們個個都1.63米以上,年齡35歲以下,英語達到4級水平以上。為了提高公交服務質素,乘務員都接受過「空姐」的禮儀規範服務培訓。在起始站和終點站,她們都要站在車門前迎候乘客上車,每經一站,乘務員會在車廂內來回巡視一次。乘務員的服務顯得熱情優雅:「上車請先拉好扶手。」「您手提箱子不方便,先請坐,刷卡的事交給我。」車廂內寬敞明亮,大都為並排的兩人座,觀看窗外風景,視野開闊,宛如觀光車。在車廂內無論處在哪個位置,均可看到顯示器,及時了解到站資訊。71路上下車的踏板設計得很人性化,與月台高低平行,即使上了年紀的老人,也可以安全平穩地上下車。

向西途中,有幾個站點或景點是會勾起我們這代人的回憶的。

71路車過武夷路口時,原來可以看到那裏有一家生產酒精的制藥廠,廠裏的倉庫門是對著延安西路的,估計是為了方便卸貨。坐在71路車上,可以看見倉庫內堆著一麻袋一麻袋山芋,乘客還能聞到濃烈的山芋發酵味。八十年代後期,估計為了安全起見,該廠搬遷了。從此,再也聞不到那種鄉土和工業「糅合」的特殊氣味。

71路行至番禺路,可以看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我三嬸1960年進該研究所,一直工作到八十年代退休。生物制品研究所是生產研制白蛋白針劑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處的區域內,留存著100年以前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和海軍俱樂部等優秀建築,還有聞名遐邇的孫科別墅。現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已變身為網紅文化創業園區。

71路再往西,在番禺路和凱旋路之間有一家咖啡廠,生產老名牌「上海牌咖啡」和麥乳精。那時,上海一部份人還不習慣喝咖啡,倒是愛喝麥乳精。記得中學時代去上海咖啡廠勞動,食堂午餐免費供應咖啡和麥乳精,我們都喝麥乳精而不喝咖啡,盡管咖啡香溢廠內外。據說現在延安路華山路口的上咖咖啡推出了麥乳精口味的「上海拿鐵」,兼具口味眾長,汲取了「上海牌咖啡」的精髓。

到達申昆路終點站時是18:15。71路全程用的是公交專用車道,所以行駛十分流暢,除遇紅燈暫停,每行駛一站,幾乎都只需2分鐘。全程17.5公裏,僅用了1小時15分鐘。

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在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已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23年,上海在最佳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又出台了亮麗的舉措:開建了總投資1500億元,面積300萬平方米的高鐵東站;上海19號地鐵線啟動招標;上海第一條無人駕駛「空鐵」試執行;第一座穿越西岸和世博的跨江纜車「浦江之心」簽約,將呈現「鉆石級美麗濱江岸線」;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已在浦東指定地段試執行,為乘客帶來安全、舒適、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務。

上海市民為明天的「城市公共交通」感到無比榮耀。

作者介紹

陸海光

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公安作家協會秘書長,上海市公安局高級警監。原【東方劍】雜誌高級編審。主要作品有電視劇【越獄】【黑色布谷鳥】,作品集有【神龍號準時啟航】【黑色風信子】,中篇連載小說【誌士華年】等。


編者按:

本欄目來源於1994年2月8日創刊的【靜安報】副刊【百樂門】。在微信平台,「百樂門」將以全新形式向讀者展示。每周定期推播,換個角度閱讀靜安。投稿可發至 [email protected]

作者:陸海光

圖片:青春交通、靜 安作協、上海靜安

編輯:施丹妮

欄目主編:施丹妮

資料來源:靜安區作家協會【靜·安】雜誌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彭一住宅小區舊住房拆除重建專案今日封頂

▶什麽是「上海市優秀學習型社區」?靜安這個街道告訴你→

▶「物美」「價廉」「多元」,這家長者食堂不簡單

▶顫抖吧~寒冷還在升級!冷空氣下周再出擊,回暖要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