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壩上地區的父老鄉親,還像當年那樣的熱情好客,真是讓人感動!

2024-01-01生活

昨天,寫了一篇題為「當年在張家口壩上地區工作的點點滴滴」的回憶過往的小文,沒成想收到許多網友的評論和點贊。

我看了一下,大部份都是屬地河北的網友,如果估計得不錯的話,應該都是張家口地區的朋友。

評論區裏那些熱情洋溢的留言和誠懇的邀請,著實讓人感動!壩上地區的父老鄉親們還是一如既往的那樣熱情好客。

闊別40多年了,真的是很留戀。人們常說,人老了都會懷舊。是的,但是懷舊都會找那些值得留戀的片段來回憶,在張家口壩上地區那段經歷,就是我人生值得留戀的片段。

雖然時間很短,但記憶尤為深刻,在昨天的小文裏我沒有說明是哪個縣,今天可以告訴大家是康保縣。

說來也奇怪,當年我的住家在內蒙古某旗保康鎮,工作地點又被分配到康保縣,每次遇到填表或出差登記住宿時,工作人員都會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我,對此感到非常蹊蹺!

到底是機緣巧合,還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到現在也沒有弄懂。

康保縣,是全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它不像張北縣那樣地當要沖,在戰爭年代留下過許多值得紀念的紅色記憶,也沒有令人向往的樺皮嶺「神泉」,更不像懷來縣那樣出過全國聞名的戰鬥英雄董存瑞。

然而,康保人民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熱情好客卻與其他地區的人民一樣,令人難以忘懷。

在來到康保縣之前,心中也曾存在過一絲的忐忑,畢竟當年只有20幾歲,並不很長的軍教經歷,都是在軍營與戰友們集體度過的。

這次是單獨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是否能夠適應,還是個未知數。

可是當我一踏上這片熱土,就覺得一切的擔心都是多余的,無論走到哪裏,見到的都是親人般的笑臉,讓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當時部裏的首長和同誌們大多數都是河北籍的,聽說我的祖籍也在河北,自然又多了一層親情,因為當時我是最年輕的,都把我當成小弟看,在工作上關心,生活上給予了無微不至的照顧。

壩上地區的口音,有點接近於山西和內蒙古河套地區的口音。在我們東北老家,管這種口音叫「誇」。我們一直自認為普通話是以北方口音為基礎,以北京的京腔為標準,老覺得自己說的是普通話,很正宗。剛開始聽到當地口音,覺得有些不習慣。

有一次早晨剛吃完飯,從食堂往辦公室走,不遠處望見一位地方同誌在和一位戰友的家屬交談,我聽見那位地方同誌說:「我想找一下王參謀」,戰友家屬回答說:「小王在,我剛才見他在食堂吃飯呢」。那位同誌說:「我不認識啊!」戰友家屬回答:「就是那個說話誇誇的就是。」

天吶,一直認為自己說話是最標準的,可在這個群體裏,竟然成了「誇子」。

這說明每個人都深愛著自己的家鄉,不僅熱愛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聽著家鄉的口音都是美妙動聽的天籟之音,這就是地域文化吧。

我之所以留戀康保這塊熱土,是因為康保人民的精神風貌一直在激勵著我,感動著我。

舉個小例子,當年人武部修建靶檔,其實就是平地堆山,從幾公裏以外取回一萬多方土,還要堆到十幾米高。這麽大的土方工程,全靠民工來完成,每天工作七八個小時,僅在中午吃飯時休息一會兒,他們沒有工錢,出的都是義務工,不到30天就圓滿完成了任務,沒有一聲抱怨,沒有一人叫苦叫累。

康保人民熱情好客。雖然自己的日子過的十分清苦,但是只要客人臨門,都會把家中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從不吝嗇。

最近,在網上搜了一下康保縣的有關資訊,看到那麽多實地拍攝於康保縣的美麗圖片,內心感到十分的欣慰!

康保縣也同全國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看到2020年底,8.8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縣裏被省委省府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後,更是興奮不已!

衷心祝福康保縣的父老鄉親們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