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水防油劑
不同類別的防水防油劑產品會致使同一種織物產生各異的色變。其緣由在於,不同產品的防水劑分子結構存有差異,所涵蓋的溶劑與乳化劑亦不盡相同。含有 VCM(氯乙烯)基團的防水防油劑對色牢度的影響要甚於不含 VCM 基團的防水防油劑。於酸性條件之下,VCM 基團在遇水後,Cl 原子易於遊離而出,生成 HCl,並留存於布面之上,且質素分數越高,對色牢度的影響便越大。故而,對於質素要求頗高的產品,務必進行小試以及工藝的調整。
2、染料
對於采用敏感染料染色的織物,在防水防油加工過程中,需著重留意工藝條件的把控。例如,以分散紫染色的織物,在高溫(180 至 200 ℃)定形時,藍光會加深,紅光則減少,色變達 1 級以上。其解決之策在於,將溫度降低至 130 至 150 ℃,同時削減防水防油劑的用量。此外,以分散染料 3B 紅染色的織物,處於酸性較強的工作環境下,織物經浸軋後再進行高溫定形,會有極為顯著的藍點或藍條顯現。分散染料 3B 紅不耐酸,防水防油稀釋液的 pH 維持在 6 至 7 較為理想,不宜過量添加冰醋酸、稀硫酸等酸性助劑。
3、織物加工
對於部份加工要求偏低的色織裝飾布,為了削減成本,印染單位往往采用坯布徑直展開防水防油加工,從而引發頗為顯著的色變。緣由在於,織物坯布的表面存在諸多的浮色,在浸軋防水防油劑工作液時,布面的浮色會被大量洗脫;與此同時,所采用的染料昇華牢度欠佳,成品布的色光變淺也就難以規避。建議在進行防水防油加工之前,對織物予以水洗。
4、復配
防水防油劑對於織物而言,具備顯著的增深效果,而當與復配柔軟劑相結合之後,其增深效果則會變得更為突出。在配方的設計環節中,適宜選用質素分數較高的防水防油劑產品,並且應盡最大可能降低用量,以減輕對色變產生的影響。
另外,要實作耐久的防水防油加工,就必須添加交聯劑,以此來滿足織物在歷經多次水洗之後仍能保持良好的防水防油效能的要求。就化纖織物來說,常常會添加三氰胺類交聯劑,這會使得織物的黃光增強,而紅光則相應減少。所以,在對淺色織物進行加工時,必須嚴格控制其用量。在天然纖維織物上添加異氰酸酯後,能夠展現出較為出色的耐久性。然而,由於其分子當中含有 N 元素,在高溫定形的時候會出現黃變的情況。因此,在加工白色和鮮艷的織物時,其用量不宜過大,最好事先進行小試以加以確認。
從文化的角度出發,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下,對於織物的色彩和效能有著獨特的偏好和需求。例如,某些地區的傳統服飾對於色彩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也對防水防油劑的套用和研發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5、 防水防油織物的回修
在防水防油加工過程中,回修加工不可避免,常規工藝較難去除完全,這要求剝除劑能使防水防油劑先在纖維表面溶脹脫落,在高堿條件下破乳,再進一步乳化脫落的防水防油劑分子,防止再回沾到纖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