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買書的野心

2024-03-13生活

有意識地開始買書具體不記得啥時候了,大概是大學畢業以後吧。因為大學期間使用的教科書大多都是影印本,而參考書或者喜歡閱讀的閑書大都可以在圖書館閱讀或者從圖書館借閱,所以是很少買書的。上大學之前也買過為數不多的幾本書,印象比較深刻的只有兩本,一本是老舍的作品集,被同學借走後丟了,另一本是英文版的【老人與海】,至今沒有讀完。

工作以後,沒有學業和考試的壓力,反而更喜歡閱讀,尤其是那種隨心所欲的,完全按照自己興趣的閱讀。但手邊書籍有限,所以開始了買書囤書的不歸路。除了一些圖書銷售網站外,舊書市場和舊書攤也是經常光顧的地方,尤其是在後者,如果去了不買幾本書就有如入寶山而空回的遺憾。有人說,藏書為富,所以即便收入微薄也經常買自己喜歡的書。

上大學期間做的比較有意義的事之一,就是閉門造車加道聽途說,編了一個書目,取名【浣夢軒經典錄目】,主要是根據相關課程老師推薦的重要參考書目和自己了解的經典著作編目匯總。古人說目錄學是讀書的門徑,治學的鈐鍵。所以大學畢業至今,每年都會對自己編的書目略有增益或刪改,並時時翻閱,敝帚自珍。有段時間,豆瓣成為了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經常查閱書籍介紹。

張之洞【書目答問】(範希曾補正、孫文泱增訂)、【輶軒語】(司馬朝軍註解)和梁啟超【讀書指南】、楊伯峻【經書淺談】、朱自清【經典常讀】、劉鹹炘【學略】、嚴耕望【治史三書】、黃永年【古文獻學講義】等著作,在我修訂書目和買書的路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一度成為野心膨脹的「幫兇」。另外,還應該加上巴蜀書社的【古代文史名著提要】、商務印書館的【中國古代著名史籍】以及錢穆的【中國史學名著】。當然,【二十世紀文史哲名著精義】也是不錯的目錄導讀類書籍。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住的是單位提供的宿舍,因為地方不大且兩三人合住,所以買書還是比較克制的,畢竟多了也沒地方擱。然而,在搬了一個較大一點的住所後,就有點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漸漸地,書成了最多的行李,也成了個人最大的固定資產。買書的野心開始暴露,並且不斷膨脹,僅工作前三年就累計囤書上千本,範圍涵蓋歷史、文學、經濟、政治、哲學、管理、建築、數學、醫學、藝術、科技等領域。

對於買書的經歷,我寫了7篇【北漂十年藏書記】的短文予以記錄。這期間也買了一些一時半會兒估計是不會閱讀的書,先藏著,萬一以後會看呢,如章太炎【國故論衡】(龐俊、郭誠永疏證)、【訄書】(徐復詳註)和某版的【詩毛氏傳疏】(清晰記得系梁啟超【讀書指南】中推薦),以及【德】基利因【高觀點下的初等數學】、【美】侯世達【哥德爾、埃舍爾、巴哈:集異璧之大成】、【日】瀧川資言【史記會註考證】等。

雖然買書是經過慎重選擇的,大都為經典著作,閱讀的價值很大,但真正收藏的價值並不是很高,所以個別書籍也逐漸開始了流轉。畢竟不閱讀的書籍如同廢紙一樣,只是占地方而已,但如果當廢紙處理,自然是十分不忍心。所以,有的書五塊一本或者十塊一本轉讓給了有緣人,也有幾套書大致以購書時的成本價轉讓,如中華書局的【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上下)、北京古籍出版社的【日下舊聞考】(全四冊)、劉誌琴主編的【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全三冊)等,至今覺得可惜。因為都沒有翻閱,而且這幾套書似乎還有一點點收藏價值。

都說不經歷幾次搬家,稱不上真正的北漂。尤其是每次搬家的時候,才覺得買書的野心太大,畢竟書首先是用來閱讀的,所以書籍流轉也很正常,能流轉到喜歡或者需要的人手裏,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令人尷尬的是,幾乎每次搬家的時候,不知為啥,似乎總有幾本書不願意一起搬走,選擇不翼而飛,既然如此就隨它去吧。

有人自嘲,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用來形容我也是十分恰當的。看來,看書不可無野心,買書不可有野心,因為除了買書,圖書借閱和置換也都是不錯的選擇。有道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自己感興趣的,值得收藏的,至少想讀兩遍的,或者需要時常翻閱和檢索的書,還是當然應該買的。

(文中圖片系個人書架實拍)

【原創:武陽書社公眾號】